这是一部美学著作。建筑大师汉宝德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最接近生活的美感出发,自日常随处可见的杯子器皿谈起,并将美感归结为“文明的基石”,“人类尊严所系”,“一种文化力量”。文中更不时流露出对于民众对美体认不足的担忧,体现了一个文化大家的忧患意识和人文关怀。作品更以真挚、恳切的文字,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向我们阐释美,为我们辨析美,帮我们认识美,我们敲开美的大门。
中国历代典章制度,祥于各朝专史,而统纪于“三通”诸书,灿乎备矣!然一国之事,有巨有细。其巨者,固宜考定,以为法戒;其细考,又何莫不然?社会之推移,风俗之演变,一事一物之沿革,可以考入群之进化,防弊害于未然。其事虽小,其所关则甚大。且历代风俗事物,真象不明,一读古书,则生打格。目前一事一物,虽通儒达士,有不能道其所以然者矣!昔之人如程大景之《考古编》,叶大庆之《考古质疑》,高承之《事物纪源》,彭大翼之《山堂肆考》,或语焉不详,或强说而设。盖中国历代风俗之演变,事物之改革,从古学者,以其微细,忽焉不察,无一书可为资借。非多读古书,不能知其事;第多读古书不旁征曲证、钩深索隐.仍未易会其通而得其真象也。
《北师大民俗学论丛》所收“内稿”和“外稿”,都是新时期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科的学术史文献。与改革开放后我国大量涌现的中外新理论著述的数量相比,它们谈不上有耀眼的比例,但是,读者通过查询和使用本书,可以了解钟先生在此学报专栏内最早发表的、后来产生重大学科意义和社会影响的一批论文,可以找到他培养中青年梯队的规划和系列文章,可以观察在他指导民俗学科“国际化”的轨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现代田野作业过程模式的理论、现代田野作业技术的特殊训练等。
这是一部美学著作。建筑大师汉宝德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最接近生活的美感出发,自日常随处可见的杯子器皿谈起,并将美感归结为“文明的基石”,“人类尊严所系”,“一种文化力量”。文中更不时流露出对于民众对美体认不足的担忧,体现了一个文化大家的忧患意识和人文关怀。作品更以真挚、恳切的文字,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向我们阐释美,为我们辨析美,帮我们认识美,我们敲开美的大门。
陈居渊编著的《清代诗歌与王学》是一部研究清代哲学与文学互动的理论著作。它在丰富翔实的史料基础上,以王学(阳明心学)为视域,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着重梳理了清代诗歌与王学各个发展阶段中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内在规律,从而对清代诗歌的演变与王学的变迁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清代诗歌的演变在程度上与王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王学自身的发展,也就没有清代诗歌的发展,而王学本身也不是孤立发展的论断。所以,清代诗歌与王学又是整个16世纪至19世纪初意识形态演变发展的结果。 全书共分三篇:上篇为清初诗坛与王学,探讨了清初对王学的批判、修正和文人的反应及清初诗风的嬗变,对吴伟业、朱彝尊、王士稹等人的诗歌作品所蕴含的王学因子作了揭示;中篇为清中叶诗坛与王学,阐明了清代中期资本主义萌芽和王学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