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收录论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学科宗教与文化研究成果,共收录16篇文章。本辑分为理论与对话、历史探微、民族文化以及专题研究四个栏目,围绕文化人类学、民族史、民族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本书相关论述涉及学术前沿,史料考述翔实,田野调查扎实,资料丰富,观点鲜明,具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
本书以 人文宗教 概括中国的宗教观,诠释儒释道三教与民间宗教信仰的共同基盘。人文立本,感应为体,是人文宗教的基本特征,有别于西方宗教学对 宗教 的界定。人文宗教并不排斥对神的信仰和崇拜,但首先重视个人修身与社会责任。文与神的关系,即礼教与宗教的并存,远比人神关系重要。本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十余年讲授 中国宗教史 的心得体会,立足中国人的信仰传统与日常生活,以世界史的眼光,将 人文宗教 视为一种世界宗教的基本类型。
本书系列是加措活佛的代表作品,共三部,被他称为“人生智慧三部曲”,书中公开分享了加措活佛对于生命的感悟。本书是这一系列的完结篇,加措活佛在书中对于学会放下后,人生如何精进等问题给出了暖心开示。?全书共分七个章节,以自我、内在、逆境、情绪、相处、快乐、生活为主题,详细讲述了我们在遇到人生种种困顿、挫折、痛苦时,如何有效地实现自我、突破自我,活出生命美好的样子。?不管你想成为怎样的人,面对世间何种烦恼,愿你翻开本书,都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在能量的加持,开启全新人生。?
论文以区域研究为视角,以清水江下游及渠水界邻区域飞山公杨再思信仰为主线,通过对飞山公杨再思信仰于不同空间场域中、不同人群历史记忆下多样性实践的历史人类学考察,深入阐释该地域社会民众的生活实践与区域社会结构、地域支配关系关联与过程演变。 论文从共时性与历时性的视角,基于深入的田野调查并结合地方志书、碑刻、族谱等文献,结合 王化 过程下该区域社会大量移民的进入并构成族群多样性及文化多元性的历史背景,综合考察飞山公杨再思信仰的形成与演变及呈现出与地域结构、族群关系密切的关联性。在某种意义上,中央王朝边疆开拓与地方治理的需要,以及杨氏 巨族 与中央王朝的不断互动,促成了飞山公杨再思由杨氏祖先向神明的演变;而地方官员不断借助该区域战乱等灾难性事件,创生飞山公灵应故事以配合中央王朝的敕封,以
本书以历史文献研究为基础,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对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民间信仰的构成及分布、特点及成因、功能及影响等问题进行跨学科、多角度、综合而细致的研究,力求在勾勒和梳理民间信仰基本状况的同时,归纳和总结民间信仰的地域特色,探讨民间信仰在促进区域社会整合和变迁中的作用,分析运河区域内部社会的发展脉络,以此揭示运河区域环境、信仰、人群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书所收录论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学科宗教与文化研究成果,共收录22篇文章。本辑分为基础理论、历史探微、民族文化以及专题研究四个栏目,围绕文化人类学、民族史、民族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本书相关论述涉及学术前沿,史料考述翔实,田野调查扎实,资料丰富,观点鲜明,具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学科宗教与文化研究文集。本辑共收录20篇文章,分经典再读、历史探微、民族文化和译介述评四个栏目,围绕宗教社会学经典著作、历史宗教等方面进行探讨。本书内容涉及学术前沿,史料考述翔实,田野调查扎实,资料丰富,观点鲜明,具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学科宗教与文化研究文集。本辑共收录20余篇文章,分历史探微、民族文化、东北亚研究和译介述评四个栏目,围绕宗教社会学经典著作、历史宗教等方面进行探讨。本书内容涉及学术前沿,史料考述翔实,田野调查扎实,资料丰富,观点鲜明,具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
《语言批判:维特根斯坦美学思想研究》在追溯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渊源的基础上,从语言的视角出发,旁涉伦理与宗教,对前后期维特根斯坦的美学思想进行了全面梳理,阐明了其前后期思想转变的表现、理由及意义,论证了其美学思想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启示与影响及其与欧洲、美洲哲学的暗合与融会,最后落实到维特根斯坦美学思想在中国所激起的语言美学的反响。
本书为作者近几十年来潜心研究的成果,其中吸取了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伊朗人类学、考古学资料和埃兰楔形文字泥板文献和线形文字文献史料,深入研究了伊朗史前社会和埃兰文明,为我国占代伊朗史研究作了艰苦的开拓性工作。作者通过对伊朗人类学和考占学资料的研究,探讨了伊朗史前社会状况。在埃兰史部分以大量楔形文字史料和印章印揭示了古代埃兰独特的三头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状况。本书在我国首次介绍了独特的埃兰文化(文字、宗教、艺术、建筑等),特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埃兰线形文字的解读。埃兰文化在埃兰国家灭亡之前和灭亡之后,为亚述、米底、新巴比伦和波斯帝国吸取继承,并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有重要影响,甚至在今天世界现实生活中也不难发现其痕迹。
说起巫觋、萨满,现代人很自然地把他们与装神弄鬼联系在一起,对他们的真实地位已经不知详了。其实,他们也有过辉煌,只是被埋没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了。事实上,它也有产生、发展、没落的历史过程,而且它与人类的早期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为了正确地认识人类的童年,研究人类的文明起源,就有必要认真地讨论“巫觋”的问题,给它以历史的正确评论。《巫与祭司》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上,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巫这个特殊人群,及巫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深入论述。这就是由宋兆麟主编的《巫与祭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