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经》之所以能成为佛教和民间中广为流传的佛教经典,是因为其内容短小精悍,直接切入佛学的核心要义。故接触佛典,首要学习《心经》。《心经》译本众多,其中唐代玄奘的译本用字简洁,文韵流畅,琅琅上口,易于背诵,古来流传很广。而本书就以此译本为蓝本。 本书分为几个部分:一是对《心经》的全文串讲,这是本书的“《心经》全文讲解”部分;二是对《心经》的重点讲解,这是本书的“《心经》分段要点”部分;三是关于 《心经》的问答和讲解,这是本书的“《心经》随谈”部分。 作者一字一句解读《心经》,带领读者自心深处深入地体会其意境,直入佛学心要,从而让时常陷入烦恼、焦虑、生气的读者,找到破解的法门。
舍勒的知识社会学研究是在现象学哲学的高度上进行的,从理论层次和具体研究对象方面来看,与以卡尔 曼海姆为突出代表的,主要立足于研究现实问题,因而具有很多经验色彩的知识社会学有所不同,以哲学家的敏锐眼光和大学问家的渊博学识来研究和论述所有这些领域,提出了许多精辟的真知灼见,本书所收相关著作,为我们认识知识社会学提供了视角。
《汉译文库:过程与实在(修订版)》是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作者在《汉译文库:过程与实在(修订版)》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形而上学思想。 怀特海认为,“实在”就是实际实有,就是点滴的经验,就是经验的搏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而“过程”,就是由实际实有构成群集,再由群集构成更大群集直至整个宇宙的这样一个过程。这一宇宙论是对传统唯物论和二元论的颠覆。
《楞严经》是“经中”,是生命的经典,被认可为是一部“佛法百科全书”,是佛教正法的代表,素来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等赞誉。一千多年以来,《楞严经》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中都备受推崇,广泛流通,并得到各国历朝历代皇室的鼎力支持。《楞严经》更是一部指导人们发现自心、修炼智慧的手册。 《图说楞严经》以流通很广的近代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为蓝本,综合各家的注疏和讲解,精编成一篇篇通俗易懂的短文;同时,以60个系统结构表和严谨流程图,200幅精美绘图和佛像,用全新图说手法综合创意,使古老佛经焕发新鲜活力。
卡西尔首先考察了哲学史上的语言观,接下来从感性表达、直观表达、概念思维表达、逻辑联系形式表达四个方面分析语言的功能。在感性表达阶段,语言是主观情感的表达,可以分为模仿表达、类似表达和符号表达三种类型;在直观表达阶段,卡西尔探讨了语言从空间表达、时间表达、数的表达发展到自我概念表达的过程;在概念思维表达阶段,卡西尔重点讨论了语言是如何对世界进行分类的;在逻辑联系形式表达阶段,语言开始摆脱感性的束缚,以纯粹逻辑关系的态度面对世界。卡西尔认为,语言的世界观是神话和科学的中间状态。语言带领人走出神话世界观物我不分的状态,而着力于建构一个客观的可共度的世界。离开语言,我们将滑回到神话式的个人体验。而语言所建构起来的客观世界还受到对象的制约,没有达到科学的纯粹意义功能。
卡西尔从作为思维形式、直观形式、生命形式的神话以及神话意识的辩证法等方面探讨了神话思维的构成原则。他指出,神话体现的是人的情感的对象化,在神话中,人所经历到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自己情感的世界,它体现的是人的精神表达自我的功能,是精神表达自身的一种符号形式,并体现了精神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神话的特点就是表达的感知优于事物的感知,神话的真正基础不是思维而是情感。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加快与西方世界接轨的步伐;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显然需要对西方世界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它的思想和文化进行更加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学习、分析和把握。因此,我们编委会在外学术翻译界和北京的中国城市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学习美学,不但可以提高理论素养,而且对我们提高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提升人生品位大有裨益。为了帮助读者高效地掌握必需的美学知识,我们采取了更为直观的图文呈现手法,通过科学的体例、生动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有机结合,带你步人美学殿堂。 “美学的故事”,选择了美学发展历程中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作为端口。近50个精彩故事独立成篇,用通俗易懂的叙述语言讲述美学的发展历史,记录美学大师的人生历程,阐释美学的重要理论,图文并茂,组成一幅精彩的美学厕卷,清晰地呈现出美学发展的脉络。 “生活中的美学”,将美学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灵活地联系起来,从大众的视角阐述美学知识,讲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与应用,教会读者如何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提升美感,学会打理
以通俗的语言,将庄子篇中的《在宥》篇的要旨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这两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西方哲学名言沉思录》撷取西方圣贤智慧精华,分析生命、道德、事业、爱情、幸福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告诉我们:你是谁;生命的真谛;面对世事无常,我们该怎么办;简单成就幸福;人生烦恼及祸乱的根源;成就人格的修心要诀;行动成习惯,习惯成性格,性格成命运;如何在生活中拯救自己……
黑格尔把整个自然界的发展看作是精神自我异化和自身复归的过程。本书分为四个部分,个部分导论,把自然界规定为一个由理念产生的、辩证发展的体系。篇“数学”考察的是空间和时间;第二篇“物理学”分为“力学”和“无机物理学”,前者考察的是排斥和吸引的统一,物质和运动的统一以及天体运动,后者考察的是光、颇色、磁、电和化学过程;第三篇“有机物理学”考察的是地质过程、植物自然界和动物自然界。自然界的整个发展过程都被黑格尔解释为“自然理念扬弃自身,变为精神的过程”。力学、物理学和有机物理学三篇,分别代表了精神由于自身内部矛盾而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三个阶段,并揭示了自然界内部的联系和转化。作为黑格尔《哲学全书》的第二部分,《自然哲学》构成了他用唯心辩证法对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所作出的百科全书式的概述
《西方哲学名言沉思录》撷取西方圣贤智慧精华,分析生命、道德、事业、爱情、幸福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告诉我们:你是谁;生命的真谛;面对世事无常,我们该怎么办;简单成就幸福;人生烦恼及祸乱的根源;成就人格的修心要诀;行动成习惯,习惯成性格,性格成命运;如何在生活中拯救自己……
《汉译文库:过程与实在(修订版)》是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作者在《汉译文库:过程与实在(修订版)》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形而上学思想。 怀特海认为,“实在”就是实际实有,就是点滴的经验,就是经验的搏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而“过程”,就是由实际实有构成群集,再由群集构成更大群集直至整个宇宙的这样一个过程。这一宇宙论是对传统唯物论和二元论的颠覆。
人的尊严是什么?我们需要多少个故乡?知识分子的受难比普通人更值得同情吗?让·埃默里在这本短文集中以坦白和沉思的方式,对奥斯维辛受害者的生存处境做了一次探究。他写集中营生活,写自己所受的酷刑,写怨恨背后的哲思,也反思做犹太人的必然性与不可能。在埃默里所描述的令人吃惊的历史细节与难以言表的苦痛情感中,读者能够以同样的节奏跟随他穿越这片他一步步点亮的黑暗。
爱比克泰德终身探讨两个问题的答案:如何过上幸福而充实的生活?如何做个好人?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人类似乎也摆脱了不了这两个问题的困扰。爱比克泰德意识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他用毕生心血,为身处各种人生境况的人们勾勒出了一条通往幸福、满足和宁静之路。 这位的哲学家之所以能够保持恒久的魄力与广泛的影响力,部分原因在于,他并没有过分注重专业的哲学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异。他以满腔的热情,将自己的思想清晰地传递给追求高尚人生的所有人。 《生活的艺术》这一册子辑录了爱比克泰德的人生思想精华。书中只有通俗而深刻的人生哲理,绝没有“职业”哲学家的故弄玄虚。相信本书一定能让国内读者深思慎行,寻求一种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