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亿万富翁学思考》大卖点,是美国亿万富翁,地产大王、娱乐界大亨特朗普现身说法,以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为例,告诉读者一个亿万富翁的奋斗历程,以及每日所思所想、所行所为。作者指出,如果想成为富人,就要像富人一样思考;拥有富人的思维习惯,是实现财务自由的前提。在这《跟亿万富翁学思考》充满智慧和奇思妙想的超级读物中,“既使吸收《跟亿万富翁学思考》1/10的智慧你也有机会成为一名百万富翁。”
荀子是先秦诸子中的一大家,他批判和总结子各家各派的学术思想,是孔子之后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他虽出自孔门,而思想之博大,非儒家所可包容。纵观《荀子》全书,凡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语言学、文学,皆在精辟之论,为先秦一大思想宝库。本书之译注,博采前人之长,而又力求超越前人之短。颇多独立见解。译文也甚通顺流畅,有自已的特色。
《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的叙事纬语从人民伦理转到自由个体伦理,主要围绕中欧两位当代作家的叙事,以探讨两种不同的个体自由伦理的差异。
这本书由两部分组成:外国哲学部分和中国哲学部分。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了“人生观”,忘记了“人死观”,不能实事求是地从社会科学角度研究死亡问题,更不能把死亡上升到世界观高度加以研究。围绕着死亡的各种问题,如死亡意识、灵魂不死、自杀、长寿和不朽等问题,可以追溯到整个哲学史和科学史。
《中国哲学如何登场?:李泽厚2011年谈话录》是李泽厚2010年谈话录的续编。对上一谈话的未尽之意以及过去学界的诸多争议,作出酣畅淋漓的回复。书中发表作者大量新见解,尤以通过中国传统,让哲学“走出语言”之思考,最显警醒独到。本次对谈站在今日时代高度,对中西方哲学、思想、思维进行了新而细的对照分析。全书以生动有趣简要的方式,显现李泽厚一生哲学成果,对中国哲学如何登场世界作出了更深一层的探讨。
这本书《中国意识的危机》出版于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已经成为一个经典著作。它提出的一个关于“五四”还有新文化时期的诠释,跟李泽厚所说的启蒙与救亡的关系一样,被认为是一个很经典的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诠释。
《每颗心都有"病"》为一本心理自助书,心理师在这里关怀的是大众心情,精选与大多数人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的真实案例,引领读者回到受伤经历,检视并修复自己的内心,摆脱不必要的困扰,重新掌握觉察爱和快乐的能力。
我们经常为了迎合他人或减少所谓的麻烦,而做出违背自己初衷或本意的决定,放弃了自我,让自己陷入痛苦之中。但只有勇于说"不”,才能拒绝那些影响我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情感健康的人、事和想法。本书告诉你:你有说"不”的权利,你有拥抱充实人生的权利;你何时应该说"不”,如何善用说"不”的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好且更了解自己。除了阐述作者的人生感悟之外,书中每个章节都有相应的练习,帮助读者反思在该章节中学到的知识或深化某种感悟。
无
《以法为礼》是近代最有影响力的南传佛教大师,泰国公认的阿罗汉成就者阿姜查·须跋多(1918-1992年)有关“法”以及相关内容的教导。阿姜查大师年轻时研究过基础佛法、戒律,以及经典,后随当地禅定大师修习。他依苦行僧的传统方式生活达数年,曾和本世纪伟大的禅师阿姜曼度过一段开悟性的时光。他的教导方式简明,含义却深远。他善于用日常周遭事物引出佛法实意,令弟子们开解,也因此吸引了不少西方人从他受教。书名《以法为礼》是阿姜查某一次开示的主题。在这篇教导和其他篇章中,阿姜查大师强调了随时保持“正念”和清明、训练心理对修行的重要性,他也教导人们禅修时保持“空心”和专注呼吸的方法。
扶箕是一种曾在古代广为流行的迷信活动,至今仍给人带来几分玄奥神秘的感觉。本书通过从中国古代文献(多为笔记小说)中收集来的132则故事,较详尽地记述了扶箕的起源,扶箕的形式以及古人通过扶箕所欲达到的目的,又分析了扶箕这一迷信活动在人们心理上的解释,逐步揭开了扶箕的神秘面纱,正确地得出“扶箕并不是什么神灵的降示,只是自己心灵的作怪而已”的结论,并揭露了操持扶箕者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本辞典共选收道教方面词目凡1406条。包括道教总论,教派、组织,人物,教义,经籍书文,神仙,道术,称谓、斋戒、仪礼、节日,仙境、名山、宫观等九大类。
本书精选了30多个运用灵性成长学技术进行治疗的个案实录。并把这些案例分成“寻找生命的黑洞”、“改变生命的状态”、“治疗心理障碍”、“重塑全新的模式“回归健康的本源”、“挖掘生命的潜能”等几个关乎生命质量的部分!每个部分的开头进行一定的理论阐述,每个案例后面是对治疗技术和适用范围进行阐述的个案点评。 ?? ??
高鹤年(1872-1962),名恒松,字野人,号隐士,别号终南侍者、云山道人、云溪道人。祖籍安徽贵池,后迁居江苏兴化。 父正刚、母王氏,虽家道殷实,衣食无忧,但自幼体弱多病。8岁人蒙馆。9岁因同学陈氏夭殇,突然失去伴读好友,使他伤感异常,惆怅不已。10多岁时,偶游云台山,遇到一位高僧赠给他几本佛经,“披读之,如贫获宝,似渴得泉,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人命危脆,不能偷安,始有忏悔访道朝礼名山之志”。光绪十六年(1890),年仅19岁便踏上了漫漫的行脚之路。在漫长的岁月中,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仅凭一双脚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历时35年,将沿途之见闻汇集成《名山游访记》。
本书是作者17篇文章(包括一篇访谈)的汇集,这些文章并非一时之作,所以在形式上也不是一本有着系统构思的专著。但全书确实有着内在的关联:通过启蒙反思,消解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为全球化语境下的价值多元化和文化本土化提供理论的支持。通过对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的反复申辩,既充分尊重多元化与本土化,又申明对全球化共同价值追求的必要,于是文明对话便成为必然。文明对话为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和谐互动保驾护航,也激励了本土文化与传统文明在面对各种全球性重大问题时作出积极的回应,儒家传统的人文精神即可为这种回应提供丰富的价值资源。
本辞典共选收道教方面词目凡1406条。包括道教总论,教派、组织,人物,教义,经籍书文,神仙,道术,称谓、斋戒、仪礼、节日,仙境、名山、宫观等九大类。
高鹤年(1872-1962),名恒松,字野人,号隐士,别号终南侍者、云山道人、云溪道人。祖籍安徽贵池,后迁居江苏兴化。 父正刚、母王氏,虽家道殷实,衣食无忧,但自幼体弱多病。8岁人蒙馆。9岁因同学陈氏夭殇,突然失去伴读好友,使他伤感异常,惆怅不已。10多岁时,偶游云台山,遇到一位高僧赠给他几本佛经,“披读之,如贫获宝,似渴得泉,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人命危脆,不能偷安,始有忏悔访道朝礼名山之志”。光绪十六年(1890),年仅19岁便踏上了漫漫的行脚之路。在漫长的岁月中,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仅凭一双脚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历时35年,将沿途之见闻汇集成《名山游访记》。
这本书《中国意识的危机》出版于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已经成为一个经典著作。它提出的一个关于“五四”还有新文化时期的诠释,跟李泽厚所说的启蒙与救亡的关系一样,被认为是一个很经典的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诠释。
金融风暴来临,制造业陷入困顿,经济面临转型……当熟悉的环境面临巨变,当竞争压力突然加大,当未来变得很不确定,上班族该如何应对?本书告诉你:发掘知性力,提升附加值,是你走出迷雾的应对之道。知性力是外来的一种超能力吗?不,知性力是我们每个人自身的天然禀赋,它就潜藏于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来揭开这种能力。在本书中,大前研一先生将把这种方法传授给你,帮助你获得更加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