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真教的发展历史中,大蒙古国初期是教门发展的关键时期。它不仅确立了全真教在道教中牢不可破的重要地位,而且对整个中国社会、历史的走向也引发极为深远的震荡。开辟全真教这一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人物就是全真掌教丘处机。正是丘处机以年逾古稀之龄万里西行,觐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随之而来的雪山论道、一言止杀,使得全真教获得蒙古皇室的尊崇,从而走出道教,与当时的汉地世侯一道,担当起在蒙古国时期重建业已解体的中国社会,以及教化民众、化导杀心等重要社会、文化功能。从历史看,道教在中国社会中的这种作用,在整个道教史中都不多见。
全真教华山派第二十二代传人曹祥贞,在道门被 奉为“天下diyi坤道”,长期隐居华山大上方, 积功累行,于丹道修炼颇有造诣。本书介绍了曹 祥贞道长鲜为人知的生平简况,让人们得以在某种程度上窥见和仰望一代宗师精深的修为与高风。同时,又将古代的女道士曹文逸、孙不二等人关于女丹修炼的经典作品汇聚一炉,进而在现 代陈攫宁等道学专家的阐释之后,进一步点明其精义,不仅为当代坤道树立起可供效法的标范,又为当代女性的身心修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中国武术包括拳术、气功和各种器械。拳术是人类在原始蒙昧时期就用以御侮自卫的斗争技术。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人们深知体弱力薄,难以征服自然,赤手空拳,难以战胜强敌,因而逐渐积累了锻炼体力和利用器械的经验,这就是武术的起源。 中国拳术是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它源远流长,门派复杂,功深莫测,各有千秋,在历史上名扬四海,功绩卓著。今日来谈拳术,从御侮方面讲已经过时,但从健身方面讲仍不无价值。这里将我练拳六十年的经历和感受作一概略记述,敬请有关行家批评指教。 我幼年时体弱多病,受业师启发,向往拳术和气功,当时苦于无处问津,深感遗憾。十四岁那年,我进入县立高小读书,访知本县南岸王场(现属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拳师王鲁瑶,并拜其为师,开始练拳。师擅长字门拳,主张练拳多不如专,贵在精炼实用,
道教在中国,留下许多栩栩如生的神仙形象,如玉皇大帝、天蓬元帅、土地公公、月老、八仙等。《知 道》从道教石窟入手,有趣地回溯了这些神灵的来龙去脉:玉皇大帝本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如何变成“六御”之首?赵公明怎样从隋代的讨厌秋瘟,变成人间喜爱的财神?唐代名医孙思邈如何完成从人到神的转变?早年在民间影响不大的关羽,后来被抬为“关圣”,其间经历了什么样的造神史? 《知 道》是一部全面考察道教石窟的作品。它带您走进繁复精美、神秘莫测的石窟艺术,重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道教人物,驰骋于那波云诡谲的历史和政权。石窟的真实、历史的缥缈,时空交织,包罗万象。深山寻访,问道知道,构建一部雅俗共赏的石窟道教史。
本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武当松溪派功夫的历史源流及功法理论,凸显了松溪派功夫与道学、中医的紧密联系,揭示了其以道家贵生、处柔哲学思想为指导的特征。本书讲述的松溪太极功法,内容相对完整系统,深浅并重,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色彩。
世界文明古国创造的人类文明,唯独华夏文明独存,其他的文明都衰落、消失了。这里的原因很复杂,但华夏文明中由于有群落生态的光辉,得以使这一文明延续下来,确是毋庸否认的。《古代社会群落文化丛书》将中国古代群落生态看做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得以延续发展的道德力量,是华夏文明的奇葩。研究中国文明史如果忽视中国古代群落生态。是极其不应该的。现在,西方人都承认了我们古代的群落生态,为什么我们自己还要忽视,不站出来进行全面研究,以弥补这一疏忽呢? 本丛书通过对中国古代群落生态作为具象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寻找其与现代生态伦理文明的转化机制,对其当代价值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考察。在研究方法上,坚持以唯物史观作指导,既多方面揭示,又重点突出:既纵向考察,又横向比较。将研究对象始终置于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