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禅僧 的言行录,书中以简明直接的方式,阐述了 佛法 的奥秘,堪称佛教中的语录之冠。《临济录》是中国禅宗重要的文献之一,是记载禅宗临济义玄简历和禅话的集录,本书中禅宗语录包含有大量禅师间以及禅师与门人弟子间的对话,而这种对话很多都是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临济义玄作为佛教禅宗主体两大法系之一南岳法系的子系临济宗的创始人,其语录意境玄妙,寓意深刻,尤其是禅宗语录问答系统讲究"机锋"与"顿悟",许多疑问句答句往往"答非所问",以"顿悟","说即不中","应机勘辩"为阐述哲理的主要方式,因而这种问答系统具有很高的语料价值,言简意赅,笔调生动。古往今来,《临济录》都是作为临济宗禅僧的精神支柱而传承发展着,本书是研究《临济录》的专著,也是认识、了解临济宗的必要读物。
本项目作者郎宁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书稿是在博士毕业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 晚明佛学家憨山德清用以佛通庄、以佛化庄的方法理路疏解《庄子》,著成《庄子内篇注》,其对佛庄关系的思考、对佛庄理论的阐释,都一定程度反映了晚明时期的学术状况与社会现实。书稿以憨山德清之《庄子内篇注》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出憨山德清解庄背后的思想义理体系,进而梳理其经典诠释背后之思想理论基础与解庄动机,使得憨山德清解庄之动机、理论基础、义理体系及解庄之价值贯通为一完全之整体。 憨山德清之《庄子内篇注》以佛法阐释、沟通庄子思想,承担了晚明时期庄子学的上承与下启的接续任务,一定程度影响着憨山大师之后的解庄学者而利于庄子学的继续发展,为晚明佛教寻找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推动了晚明佛教的发展。
本书是日本学者、中国思想史研究大家浅野裕一的代表作,选取道家思想中有力的一派即黄老道作为对象,考察其思想特色及形成和发展的轨迹。所谓黄老,在人物上是指黄帝和老 子,在书籍上则是黄帝书和《老子》的合称。黄老道在汉初风靡一时,占据汉帝国中心思想的位置,是中国思想史发展的重要一环。作者对相关材料竭泽而渔,娴熟地运用传世典籍与 马王堆出土帛书等出土文献资料,对于道家思想的起源与演变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同时,对于中国历史进程中秦汉帝国的性质差异以及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的转变,从思想史的 角度作出了精彩的阐释。
本书稿是 外学术界关于 科技史研究的 成果,汇集了作者十五年来关于 科技史研究的诸多代表性论文,根据内容分为学术史与综论、文献整理与研究、 与医药学、 与技术史、 与科技思想、科学设备与仪器等六部分。
本书运用大量此前被忽略的史料,展现唐代女道士如何崛起为性别化的社会宗教团体,描述从宫廷女性、女道观主到普通修习者的生活经历,涉及其入道的不同原因,社会和宗教制度的背景,性别化身份与文化潮流的关联,既是自治的女性空间又是与公众互动平台的女道观,精神体验的各种形态,及其在道教理论、医学理论、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作为第一部全面研究唐代女道士的生活和角色的著作,此书使得道教女性重现于唐代的社会、宗教和文化舞台,并为发展中的性别与宗教研究领域提供新的方法。
书稿分“ 文学”“ 金石与书画”“道经文献”三部分,收录作者近年 及道经方面的研究论文22篇,内容涉及与 重要人物、 典籍相关的主要论题,如《步虚仪与步虚词的相关问题丛考》《虬须客故事的形成与文本流传》《中岳嵩山 考释》等等,部分为已发表文章。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深深地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本书介绍了道教修行的作用,道教修行应了解的基本理论,道教修行与神仙信仰,道教修行的环境与条件,道教修行的主要方法等,希望本书对信道之人的修行有所帮助!
本项目为集刊,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及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何建明教授主编。其目标是探索国际共通的道教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多样性的道教学术新范式,引领国际道教学术前沿,每期包括 学者访谈 新史料 专题论文 动态与书评 4个栏目,主要是对道家与道教文化的探讨。目前有关道教的刊物较少,尤其能介绍国际前沿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刊物更少,本集刊的出版可谓填补了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期包括《遵道而得路 法国学者傅飞岚教授访谈》《关中地区新发现的两通元代全真教碑石》《再论吴越道士闾丘方远的道迹与道学》《镜像关系的经典 佛说罪福报应经 和 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 》等10篇文章。
。。。
本书是日本学者、中国思想史研究大家浅野裕一的代表作,选取道家思想中有力的一派即黄老道作为对象,考察其思想特色及形成和发展的轨迹。所谓黄老,在人物上是指黄帝和老 子,在书籍上则是黄帝书和《老子》的合称。黄老道在汉初风靡一时,占据汉帝国中心思想的位置,是中国思想史发展的重要一环。作者对相关材料竭泽而渔,娴熟地运用传世典籍与 马王堆出土帛书等出土文献资料,对于道家思想的起源与演变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同时,对于中国历史进程中秦汉帝国的性质差异以及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的转变,从思想史的 角度作出了精彩的阐释。
《真诰》,包括《运题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七篇,内容涉及四个方面:一是较多记载了传道之事;二是较常谈到修道养生之术,包括数种存思法以及服食丹药的方法;三是较详尽地描述了 之地的来历、地理位置、众神仙迹等;四是介绍了上清经的传授历程。《真诰》是中国古代道教 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保存至今的东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社会文化史料之一,在中国 史、文化 占有独特地位。此次点校,以明代《正统道藏》本为底本,以明万历三十二年俞安期重校本、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年韦兴刻本、日本京都大学“六朝 研究课题共同研究班”《真诰校注》为校本,并参校《无上秘要》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一系列重要道书整理而成。
本书稿是 外学术界关于 科技史研究的 成果,汇集了作者十五年来关于 科技史研究的诸多代表性论文,根据内容分为学术史与综论、文献整理与研究、 与医药学、 与技术史、 与科技思想、科学设备与仪器等六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