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稿《民国时期道教研究 以内丹学为中心的考察》获四川省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本书从现存民国道教内丹学文献入手,以陈撄宁、蒋维乔、冉道源等人为例,采用个案研究与宏观阐述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时期道教内丹学的渊源、特点、思想、价值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民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道教自身发展状况对其影响,揭示了民国时期道教内丹学为适应现代社会,用科学知识来诠释丹道,改单传秘授为公开传播,并普及养生法门和服务群众健康的转变。
“神圣汉帝国”的证成,关键在于深掘当时人的感知和体认,本书即是围绕原始 的成立、汉魏禅代的发生与汉家秩序的崩解所展开的一次“心灵考古”。为消弭“汉家”构造中的家、国对立,谶纬以其超验的神圣叙事“为汉制法”,由此达成融通公、私的“天下一家”构想,“汉家”遂成为天下人的信仰空间。因为解灾除厄、归命汉家的普遍强烈愿望,“致太平”不仅成为贯通汉末经学、谶纬、 的知识基础与共同主旨,也成为士人、隐逸、 群体的行动指南与价值归宿,还是促成汉魏禅代及汉家秩序解体的思想和信仰要素。以汉帝国神圣性格为轴心,思想与历史交互推进,渐次展开为汉家→王汉→师汉→辅汉→代汉→忆汉的演进轨迹,浮现出谶纬神学、原始 与汉家德运终始的内在逻辑。
本书从现存民国 内丹学文献入手,以陈撄宁、蒋维乔、冉道源等人为例,采用个案研究与宏观阐述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时期道教内丹学的渊源、特点、思想、价值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民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 自身发展状况对其影响,揭示了民国时期 内丹学为适应现代社会,用科学知识来诠释丹道,改单传秘授为公开传播,并普及养生法门和服务群众健康的转变。
道家内炼功夫,从现存文献考证,成周时期已有记载。汉末魏伯阳着《参同契》, 义理精深,包罗广泛,被称为「万古丹经王」,实非虚誉。北宋张伯端根据魏所述奥义,进一步将丹诀加以发挥,着《悟真篇》。《四库提要》云:「是书专明金丹之要,舆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清董德宁《悟真篇正义自序》云:「畅发金丹之妙,详明内养之机。其修丹虽为幽深之道,得魏公倡之于前,而张君和之于后,自可循流以达源,见标以知月。」自北宋以来,穴悟真篇》历受学者推重。但传至后世,流派芜杂,多加曲解,甚至臆改本文,以致各本真伪并存,文字颇多出入,从未有人加以校勘,读者莫知适从。今不揣鄙陋,试作校注。但微力绵薄,思考难周,仅贡愚者之一得而已。
《冲虚经》属于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相传为列子及其学派所撰。其思想主旨接近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在《冲虚经》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神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