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又名《心镜录》,是五代宋释延寿(904-975)的著作。全书多达一百卷,详述禅宗祖师的言论和重要经论的宗旨,并删去了繁杂的文字,呈现全部佛法的精要。全书分为三章,计八十余万字。第.一卷至第六十一卷之前半部为 标宗章 ,内容为 立正宗明为归趣 自第六十一卷后半部至第九十三 卷为 问答章 ,内容以 申问答用去疑情 为主;第九十四卷至*百卷为 引证章 ,内容为 引真诠成其圆信 。所谓 正宗 ,即 举一心为宗 ,此一心宗, 照万法如镜 。 延寿是法眼文益的嫡孙,法眼在《宗门十规论》里鼓励参禅的人研究教典,有颂云: 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欲免心 中闹,但知看古教。 都是针对当时的禅师们轻视义学落于空疏的流弊而发,延寿编集《宗镜录》的动机,当然渊源于此。 唐末以后禅宗产生许多流弊,释延寿编纂《宗镜录》的用意
《阿弥陀经》为净土宗根本经典之一,千百年来广为持诵,历代 注疏解说者众多,影响深远的当属明代三种注疏,即明初天台宗大佑 述解、明末传灯造钞的《弥陀略解圆中钞》,净土宗八祖明 莲池袾宏所著《阿弥陀经疏钞》,净土宗九祖明蕅益智旭所著《阿弥 陀经要解》。近代高僧印光大师赞言:“《弥陀》一经,得此三疏, 法无不备,机无不收。随研一种,亦可知其指归。遍阅三书,方堪彻 其阃奥。”《阿弥陀经注疏》汇集了这三部注疏。书后还收录了 《观无量寿佛经》两种重要注疏,即隋天台智顗撰疏、宋知礼述钞的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及净土宗二祖唐善导大师所著《观无量 寿佛经疏》,以备学人研读之需。
虚云和尚是我国佛教界的一代宗师,生前系中国佛教协会首任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他在禅宗的造诣和宏法利生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开示录》收录了自1911年以来,虚云和尚所作的历次重大开示和讲演。虚云和尚之弟子,现任中国佛协常务理事、河北佛协会长、《禅》及《法音》杂志主编净慧整理、标点。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是中国禅宗众多语录中的一部,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它批判总括了历代禅学流派,建立起新的禅学体系,影响了此后整整八个世纪的丛林佛教的主流。 《大慧语录》的核心是以“看话禅”批判各种形式的“文字禅”,以及当时盛行的“默照禅”。由于大慧宗杲的努力,很大程度上挽救了禅宗“厌静求喧”的封闭危机。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士大夫禅学的社会影响,使佛教更广泛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佛教植入社会扎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