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1946年出生于福建福清高山,9岁上学,14岁辍学,卖过烟丝、贩过水果、修过板车。1983年承包高山异型玻璃厂。1985年将主业迅速转向汽车玻璃,彻底改变了中国汽车玻璃市场100%依赖进口的历史。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1993年福耀玻璃登陆国内A股。2001-2005年,经过艰苦奋战,历时数年,花费一亿多元,相继打赢了加拿大、美国两个反倾销案,震惊世界。福耀玻璃也成为中国家状告美国商务部并赢得胜利的中国企业。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某些领域代表当今世界的制造水平,成为——宾利、奔驰、宝马、路虎、奥迪等豪华品牌重要的全球配套供应商和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厂商,在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地设有工厂。2009年5月30日获得 “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这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位华人企业家获此殊荣。有着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 “安永企业家奖”于1
禅是中土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禅是一种灭苦的生活之道,顿悟的理想玄妙,修持的方法也玄妙,难以言传。传统的传的方法是禅门内的传心和宏法式,或乞援于名相,或乞援于观心,结果常常是难于领会,甚至流为神秘主义。 《禅外说禅》,顾名思义,是 身立门外 , 体会到不懂禅的人是怎么不懂的 ,目的是 要使不懂的人去懂 。作者是把禅当作文化史中的一个分支来讲述的,是置身史外来讲史,因而可以不偏不倚地摆事实,讲道理。以科学常识为依据,由人生之道谈起,然后层层深入,讲述各时代佛教的发展,禅宗史略,禅的所求和修持方法,在人生哲学方面的价值和缺欠以及禅宗对中土哲学思想、诗词的影响等等,还谈到它的影响和将来。本书理精辟而言浅易,不仅可以使读者了解中国佛教的大略,而且可以揭开禅的神秘面
虽同为佛教,日本佛教却又有不同于中国和印度佛教之处。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末木文美士教授的《日本佛教史》对自6世纪中叶以来,经过圣德太子、最澄、空海、明惠、亲鸾、道元和日莲等数位精英、高僧的诠释、修改,跨越战争与时代变迁而形成的日本佛教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讨论。阅读此书,你将开启探知邻国日本人思想核心的一次知性之旅。本书平装版出版于2016年,本次改为精装出版,译者订正了个别讹误。
《佛学研究十八篇》集中收录了梁启超各类佛学文章,这些论文基本上是梁先生在接受了新的研究方法后的学术成果,它又反映了从传统佛学向现代佛学研究转向的特点。本书的特点是,从史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佛教的兴衰流变,以及相关的事项作了扼要的阐述。内容叙及:佛教的产生,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理,阿育王、迦腻色迦王的护法事迹,印度境内佛教宗派的分布情况,中印之间的交通,佛教东渐的路线,西域来华的译僧,西行求法的古德,佛教输入中国的年代和地点,汉明求法说、《四十二章经》、《牟子理惑论》、《大乘起信论》等传说和经典的辨伪,中国佛教的兴衰沿革,佛经翻译的演进,佛教经录的地位,汉唐高僧的著述,玄奘的行历年谱,《四阿含》、《大毗婆沙》等经典的梗概,等等。其中,有不少见解与论述,至今仍不失精深之论,具有
擦擦 源自梵语,指的是藏传佛教脱模泥制佛像。是一种用凹型模具,捺入软泥、压制成型、脱模而出的小型佛像或佛塔。 擦擦,起源于印度古代及中世纪中部和北部方言中的一个词汇,与塔有密切关系 在塔内存放 擦擦 的习俗起源于印度的石板塔肚存放圣物的风俗习惯。 这是意大利藏学家G 杜齐先生在《西藏考古》一书中说到的。有的朝圣者为了向菩萨还愿,用钱物赎来擦擦,供放在自己认为具有灵气的地方,于是这些寄托了意愿的小泥佛被带到千里之外。 据说,*初擦擦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由佛教徒们从印度带入西藏的。但后来擦擦在西藏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印度,原因在于佛教于公元12世纪末就在其起源地印度没落消失了,但它在公元7世纪传入藏地以后经历了几次磨难却扎下根来,*终得到弘扬以至于渗透到每一寸土地。作为佛教附属物的擦擦,也就在西
《祖堂集》在中国久已失传,此书是日本学者在20世纪20年代于朝鲜发现的现存早的禅宗史书。五代南唐保大十年(952)由泉州招庆寺的静、筠二禅僧编撰。全书二十卷,继承禅宗南宗编于唐贞元十七年(801)的史书《宝林传》(现仅存残本)的祖统世系,编撰从过去七佛,至禅宗所奉初祖大迦叶 第三十三祖惠能,以及从惠能弟子青原行思至第八代属雪峰义存法系的禅师、从另一弟子南岳怀让至第七代属于临济义玄法系的禅师或居士246人的传记。是研究早期禅宗史的珍贵资料。
回首过去,曾经的故事,历历在目,有如一幅幅的电影胶片,定格在他的人生舞台,精彩而富有哲理。《心若菩提(增订本)》讲述了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追求的都是一种奉献精神与境界,他浑身充满异样力量,他是市场经济的代表性人物。为此,他首先是一位创业者,凭其高度负责的精神,充满前瞻的智慧与胆识,借助市场各方的力量,凭借个人人格魅力创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持续创新,换取良好的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同时能本着共享的精神关注企业身边的社会之和谐发展。
全书共计十二章,附录两篇。前五章简要介绍唐代宗、唐德宗时期长安佛教的基本情况、佛教各宗派的传播态势,作为本书主题研究的相关背景,然后详细叙述当时净土教的发展普及情况,并对法照研究的文献资料给予说明和分析。第六、七章重点考察法照的生平与著述,细致且全面。第八、九章专题讨论 五会念佛 及其相关内容,涉及善导、慈愍、法照等多位高僧的思想碰撞。第十章详细介绍与法照同时的唐代高僧飞锡和少康的净土思想,以便通过对比研究更准确地理解法照的思想特征。最后两章在前述基础上深入论述法照的净土教思想,并对作者的进一步研究略作引申、提示。
《次第花开》 《次第花开》是希阿荣博堪布所写的心灵随笔集,以现代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将心灵世界应有的美好境界娓娓道来。本书就像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时候,给我们以鼓励和启发,让我们生起对三宝和佛法的信心以及求解脱的决心。书中处处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芒,堪布睿智柔和的文字,朴实生动的开示,帮助我们坦然地面对心的本性,并从各种困惑中解脱出来,获得重塑心灵世界的力量。 《慧灯问道》 在这个人心浮动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自身心灵的困境,并开始踏上探索自我的旅程。然而,面对各种各样释放压抑、探索灵魂的方法,许多人也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慧灯 问道》节目因此而诞生。节目围绕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及社会热点等展开,在 问 中追寻 道 ,在 道 中化解种种烦恼。*季主要辑录大家通常都会遇
本书是在作者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增补而成。研究对象为梵本《长阿含》的第20经 《修身经》。《修身经》讲述的是佛陀和一位名为萨遮的耆那教信徒谈论有关修身和修心的问题,中间插入了佛陀传记的片段,构成整部经的核心部分。这个佛传片段讲述的是菩萨(佛陀成佛前的称谓)出家之后到成佛之前修习禅定和苦行的故事。虽然整部经没有太多的类似文本,但这部分佛传却见于很多梵文、巴利文、藏文和汉文佛经。作者用西方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将这些文本一一归类,并作对照,特别是对那些禅定和苦修的专用名称和模式化的描述作了细致的剖析。通过研究,本书试图探寻佛教史中对苦行观念的发展和演变。由于这些类似文本皆出自一种名为 出家经 的佛传文体(即讲述佛陀成道之前半生的传记),在完成文本対勘工作的同时,也将 出家经 作了一次全新
《法华经》集大乘佛学之大成,其开示的诸法实相,是对世界本质的解释。它还提出开权显实的体系,以一佛乘为究竟,小乘的声闻、缘觉二乘都是佛陀为引导众生而设立的善巧方便,主张开权显实,会三归一。 其诸法实相的主旨,实际上涵盖了空、真如、法性、究竟涅槃、佛性等大乘 究竟的法义,各宗派无不受《法华经》的影响。 的天台宗即以《法华经》为主要经典成立教义,因而又称为法华宗。
《圆觉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全经依般若圆智直指如来本义,豁显佛教解脱境。讲者谛闲法师为晚清民国有名高僧,学承台教,尤擅讲经,本书依天台家法及台宗佛学理念详解是经,内中思想的精彩处俯拾即是,早已为教
本书是关于台湾影响巨大的宗教团体 慈济 发展五十年历程的描述,慈济全称是 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 ,成立于1966年5月,证严法师承袭印顺导师 为佛教,为众生 的理念,秉持 佛法就在生活中 的精神,带领慈济人 走在*前,做到*后 ,参与台湾本地乃至全球各地的救灾活动,而且举办教育、医院,如今发展为 四大志业,八大法印 ,为全社会付出真善的一面,展现佛教的慈善力量,实践宗教世俗化的理想。
这是一部沈从文评传,也是作者与沈从文之间的一次跨学科对话。作者以史学为点,从 “乡下人”的视角回顾沈从文的前半生,在沈从文作品中重建近代中国的记忆,从湘西叙事找寻理解近代中国的另一种方法。 不同于一般从生平出发的人物立传,作者立足沈从文自称“乡下人”的人生经验,结合法史哲等多学科思想、小说文本对其经历与情感展开的推演想象,使得小说人物与传主形象交相辉映,实现了文学对历史的叙事性补充。并通过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对照,展现了近代中国的一些独特面向,让人置身于进步与落后的对峙语境,理解近代中国的问题。
\"《金刚经》记录了释迦牟尼和弟子们吃过饭休息时,不经意间发生的一场头脑风暴,师生之间一问一答,层层递进,一浪高过一浪, 终平且和,心生欢喜。整场对话只有一两个小时,相当于 的一次直播或研讨会。全书只有五千余字,短小精炼,文辞优美锋利,极有穿透力,是理性、天启和美的结合,因而成为知名度 、流传 广的传世经典之一。千百年来,上至皇帝,下至平民,无数人因它而开智启慧,获得福德与安顿,它不仅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成为一种生活信仰。《金刚经》是每个现代人真正可以信托一生的枕边书,那些爱跟别人较劲、爱跟自己较劲的人,尤其需要它,因为它解决的是人的发心问题。现代人的卷、焦虑、抑郁、痛苦,本质都是心出了问题。《金刚经》就是讨论当我们发心动念时,如何才能降伏那颗躁动不安的心?讲解《金刚
本书是一本整理中古道教灵宝经中佛教词语的源与流的学术研究专著,内容翔实。作者从南朝 宋 陆修静编录的《灵宝经目》中所收录的一组近26万字的 中古灵宝经 中撷取出其全部的佛教词语近400条,解释每一个词语在佛道两种文献中的含义,并列出用例,一是使读者了解道经中的佛教词语的源与流,从而客观评价灵宝经剽窃佛经之说。二是可以为语言接触的后果研究提供丰富的例证,提出新的见解。三是可以为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指月录》,全称《水月斋指月录》,三十二卷,明万历间骡汝稷编纂。全书记述禅宗世次,上始过去七佛、西天祖师、东土祖师,下至宋大慧宗杲止,共禅宗传承法系650人之言行事略,机缘语句。全书具有一般禅宗灯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