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包括三层意思:出离心、菩提心和清净心。出离心,就是厌离三有,希求涅槃的心,也名“求解脱心。”学佛的人,若没有真正的出离心,所做的一切功德,只能成为感人无善趣的因,不能成为解脱生死的正因。若以出离心为发起(动机),或为出离心所摄持(掌握)。所做不论大小何种功德.就是布施一把粗糠,或经一日一夜受持一戒,都成为解脱生死的资粮。菩提心,就是总观三界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无有出期,为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求志证得无上菩提。学佛的人,若未发起大菩提心,所修一切功德,或堕生死,或堕小乘,都不能作成佛的正因。这个人也不能算是大乘人。若发起了大菩提心,虽然没有其他功德。也可称为菩萨;所做任何善事,都能成为成佛的资粮。所以在上士道中,修菩提心最重要。清净心,也称为离增益,损减二边的“中
《摩诃止观》,原名《止观》,共十卷,是天台部之一,为天台宗大师智顗晚年很为圆熟的止观著述。这部书是智顗大师在荆州玉泉寺结夏安居期间所说,由门人灌顶笔录成书。书中阐述智顗大师独特的宗教实践与体验,并以五略十广之分法,详说止观之实践。此书被奉为天台优选法门实践的指导书,盛传于中国历朝乃至日本。
《金刚顶经》 及《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 》之略称,《金刚顶经》,为密宗金刚界的根本大经。此经广泛宣说金刚界佛部(以大日如来为部主)、金刚部(以不动如来为部主)、宝部(以宝生如来为部主)、莲华部(以阿弥陀如来为部主)、羯磨部(以不空成就如来为部主)五部和身口意三密以及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法界体性智五智成佛等意,理事具足,穷尽了诸佛的本意,因此称作大教王经。《金刚顶经》作为密教的根本经典之一,对于印度密教的产生和发展,曾起到过重要的影响。传入中国后又与《大日经》一起,直接促成了中国汉地密教的建立和发展变化。
现代人追逐紧张的生活节奏,在无尽的繁忙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蒙覆了尘世中的喧嚣与浮躁,消弥了清静自然的灵性,失却着生命的本真。 禅者崇尚人生的超脱,以淳朴归真的修为,闪耀光照千古的机锋,拓建着心灵的家园、生命的净土,营造出灵动空明、深邃广袤的洒脱世界。 本书让我们聆听智者的声音,为自己点亮一盏心灯,以般若智慧观照自我,获得殊胜的力量,享受真实自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