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基督教传入中国,在与中国社会及文化的碰撞及融合中走过曲折的道路,*终找到了基督教本色化的正确途径,即跟随时代,调整自己,以适应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客观现实。本书在汇集整理大量*手可贵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公允地分析了百年来中国基督教本色化的进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并进行了不少有益的理论思考,它是国内*部有关该主题的专著。
本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宗教史家恩斯特 特洛尔奇的代表作,是完整且深入地理解特洛尔奇思想的最佳导引性文本。在本书中,他从思想史的角度,系统地阐释了基督教学说传统及其内在的规范性意义,进而深刻地探讨了个体的心性伦理、历史主义的相对性与信仰的绝对性、社会的价值基础等现代性核心问题。 本书共六章,第一章直接提出本书的基本问题,即现代历史学改变了欧洲传统神学确立社会统一价值基础的方式,神学需要向现代性开放,应当转向宗教史学,那么它如何确立新的标准意识;第二章考察了现代历史哲学的典范,即以施莱尔马赫与黑格尔为代表的演化论的历史哲学;第三章指明现代历史学在19世纪后半叶朝向相对主义和专业化的演变趋势,宗教史学面临着论证自我绝对性的危机;第四章和第五章则分别表明特洛尔
本书是一部基督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基督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基督教产生前的犹太社会状况,止于基督教在近现代中国的流传。所记内容按教派分化展开,广泛涉及基督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神学、人物、组织、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基督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基督教本身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基督教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见解。
《生命的洗练》 属灵操练礼赞,是一本灵修经典,书内探讨了十二种灵修操练:默想、祷告、禁食、研究、简朴、独处、顺服、认罪、敬拜、引导、庆祝,对每种操练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和指导,章后附有思考和讨论的题目,以及相关经文和进深读物。作者深厚的生命素养,扎实的圣经和神学功底,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代基督教灵修大师。 《生命的洗练》是傅士德的处女作,英文原版首现于1978年,一举奠定了他在基督教灵修学上的权威地位,被《今日基督教》誉为 二十世纪十佳读物之一 。读者对其好评如潮,2018年《生命的洗练》出版四十周年,销量已超过200万册;学者们赞叹其思想深度,高列于各大神学院教科书榜单。 此次 中文简体版出版方增加了作者的自序和导论部分,本书适用于小组学习、团契操练、读书会等。
本书围绕关于Shengjing解释的常见疑问,探讨了释经方面的40个问题。作者提供了关于Shengjing的文本、正典和翻译的信息,阐述了释经的总体原则,考察了不同体裁的解释方法, 检视了新近释经学研究中的一些热门议题。本书文字简明清晰,有时代气息,体例编排便于读者选择 切合自身兴趣和需要的议题。书中每章都附有启发思考的讨论问题,既可用于个人研究,也可用于小组学习。
.
马克斯·文森著的《保罗与马克安--一种思想史考察( 教与古典传统)》以一个具体概念在公元1-2世纪这个时段的复杂演变为主轴,由此引出马克安(Marcion c. 85 – c. 160)独特的思想贡献,而马克安的再发现或者说对马克安的这样一种新颖解读又深化了我们对早期西方思想史的理解,进而对西方学界普遍接受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作者以提问的方式引导我们重新思考经典的成书过程并进一步反思与此相关的一些正统观念得以确立的缘由。各章的叙述兼顾文本与思想史两方面的内容,作者以娴熟的笔法将细腻的文本分析与宏阔的思想史考察糅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马克安这个人物及其思想在纵向的历史演进与横向的学派竞争论辩当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
西方音乐博大精深,在世界音乐领域举足轻重。基督宗教自诞生以来,它的思想和精神就渗透在西方音乐之中,并以不同的方式持续影响着西方音乐的发展。本书从音乐和宗教的源头开始,纵跨教父时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等各个社会历史阶段,挑选其中一些经典音乐作品,从音乐语言的具体构成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现象与本质进行分析,对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思想和精神信条进行阐释,并以此为依据,探寻音乐中的宗教动机和信仰本质,进而揭示西方音乐与基督宗教的深层关联,论证音乐与信仰的互融共生。
《大国学视野中的汉语学术对话神学》是《学术神学丛书》之一。这一丛书的基本内容既有对西方学术神学体系及其学科分支的介绍和分析,也有对当代汉语神学之学术讨论的观察和研究,更有对基督宗教的“纯学术”性探讨和宗教学理解。
马克斯·文森著的《保罗与马克安--一种思想史考察( 教与古典传统)》以一个具体概念在公元1-2世纪这个时段的复杂演变为主轴,由此引出马克安(Marcion c. 85 – c. 160)独特的思想贡献,而马克安的再发现或者说对马克安的这样一种新颖解读又深化了我们对早期西方思想史的理解,进而对西方学界普遍接受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作者以提问的方式引导我们重新思考经典的成书过程并进一步反思与此相关的一些正统观念得以确立的缘由。各章的叙述兼顾文本与思想史两方面的内容,作者以娴熟的笔法将细腻的文本分析与宏阔的思想史考察糅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马克安这个人物及其思想在纵向的历史演进与横向的学派竞争论辩当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
纵观历史,书籍可以改变世界它们扭转了我们看待自身和他人的方式;它们引发争论,产生异见,挑起战争,催化;它们发人深省,激发愤懑,鼓动情绪,是供慰藉;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摧毁了我们的生活。现在,《的思想》系列丛书将带广大读者领略的思想家、先驱、激进分子和梦想家的著作,他们的思想撼动了旧有的文明,塑造了我们现在的样子。
【内容简介】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中欧两大知识体系,看似遥远,实则于诸多面向都有联系,如天主教证道故事与佛教譬喻故事便可相互印证,探究圣传与佛传也可发现种种蛛丝马迹。而明末清初,西风东渐,来华耶稣会士翻译诸多宗教经典,同时于西方文学的译介也留下重要一笔,乃是西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一环。 来自“中研院”文哲所的李奭学老师在文学、神学、经学领域贯通明清两代与欧洲上古迄文艺复兴,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有独到见解,为学界公认。《首译之功》则是他多年学术研究的心血之作,也是研究明末清初西学东渐风潮与影响的最重要的中文著作。这本书对于研究者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一般历史,文学史以及翻译史的研究非常重要。而对一般读者来说,这本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末社会的文化风潮,更
马克斯·文森著的《保罗与马克安--一种思想史考察( 教与古典传统)》以一个具体概念在公元1-2世纪这个时段的复杂演变为主轴,由此引出马克安(Marcion c. 85 – c. 160)独特的思想贡献,而马克安的再发现或者说对马克安的这样一种新颖解读又深化了我们对早期西方思想史的理解,进而对西方学界普遍接受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作者以提问的方式引导我们重新思考经典的成书过程并进一步反思与此相关的一些正统观念得以确立的缘由。各章的叙述兼顾文本与思想史两方面的内容,作者以娴熟的笔法将细腻的文本分析与宏阔的思想史考察糅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马克安这个人物及其思想在纵向的历史演进与横向的学派竞争论辩当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
本书是“基督教学术”丛书之第二十四辑。本丛书由复旦大学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张庆熊教授和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徐以骅教授共同主持编写。本丛书列入 CSSCI核心来源集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