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诸门客集体编纂的一部著作。全 书分为三个部分:纪、览、论。“纪”按春夏秋冬十二个月分为十二纪,如春分三纪,孟春、仲春、季春。每纪包括五篇文章,总共60篇。“览”按照内容分为八览,每览八篇,八八六十四篇(览有始览缺一篇,现有63篇)。“论”也是按内容分为六论,每论六篇,六六三十六篇。还有一篇序意,即全书的序言(今本已残缺),放在十二纪后边。总括起来《吕氏春秋》全书共160篇,结构完整,自成体系。它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
维特根斯坦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维特根斯坦谈话录1949-1951》向我们展示了这位带有天才神秘性的哲学家日常生活的一面,以及他将生活与哲学融为一体的思考方式和人格魅力。《维特根斯坦谈话录1949-1951》按谈话发生的地点分编为康乃尔、斯密斯学院和牛津三个部分,是研究维特根斯坦晚期思想与生活的手珍贵资料。
本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这部书大约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本书包括正文和注解两大部分。正文选用杨伯内峻《论语译注》本,并参考其他版本校勘。《论语》一书是集章成篇的体例,各章间的关系性较小,故题解首先介绍分章情况,再逐章解说大义,如该篇内容有较为集中的主旨也给予说明。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编定当在
《学佛者的信念》讲记是济群1996年秋天在柏林寺“中元节报恩法会”上的讲经记录。记得那时天气炎热,刚在寺里参加完第四届生活禅夏令营,就不辞辛劳,慨然应请讲述。他的讲演轻松活泼,能在深契佛意、经意的基础上,结合信徒们修行生活的实际,因事显理,开启疑窦。与会信众数百人饱餐法味,皆大欢喜。 济群是当今教界青年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仅闻思深广、教理通达而且行持谨严、说法善巧。生活禅夏令营在柏林寺已举办了五届,济群曾三度前来讲演。他清新、隽永的说法如春风拂面、甘露灌顶,深受营员们的欢迎。可以说,济群是一位修学有成、足以担当弘法大任的年轻。他使我生发了一些对僧才培养问题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