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为《道教学译丛》之一。书稿从作为内丹修炼的人体、作为神祇与妖魔世界的人体及内丹修炼的程序三个方面,对各种道教《修真图》的构件、标注文字和说明文字进行了全面考察。研究富于开创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由世界伊斯兰教和中国伊斯兰教两大部分条目组成。其基本内容包括:伊斯兰教传播、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基本信仰、经训典籍、教义学说及社会思潮、教法制度和礼仪、派别与社团组织、中外人物、历史事项、圣地寺院和古迹、各国伊斯兰教及传播地区、文化教育、主要穆斯林民族、常用术语等部分。在伊斯兰文化方面,介绍了伊斯兰教的宗教学科、哲学、伦理、史学、文学、艺术、建筑、语言、文字、书法及各门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全书以思想、文化史为主线,贯穿于各类条目中。
王叔岷先生治学,由斟雠入义理,兼好词章,尤精研先秦诸子,遍校先秦汉晋群籍,撰有专书近三十种,论文二百余篇,是海内外广受推崇的斟雠名家。限于各种条件,王叔岷先生的著作在大陆已难于觅得。为满足学术界研究之急需,承蒙王叔岷先生及其女公子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庄圆嘤教授慨允,并得到中研院史语所、中国文哲所及华正唐局、艺文印书馆、大安出版社、世界书局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将王叔岷先生此前出版的重要学术成果授权中华书局以著作集的形式,整体推出。在此,谨向王叔岷先生、王国璎教授及上述各机构,表示诚挚的谢意。 焉便于读者使用,在征得王叔岷先生同意后,将慕庐杂着、慕庐演讲稿、慕庐杂稿、世说新语补正、文心雕龙缀补、颜氏家训斟注汇编成慕庐谕学集,油印本吕氏春秋校补亦予以收绿,汇编后的慕廑谕学集凝分二册
青年时代的葛洪,因战功被晋帝鲥为关内侯,而后他因渴望并勤奋休学深造中国道家内丹养生修真学而取得丰硕成果,故尔归隐中国道家第七大洞天、广东罗浮山中,一边潜心修炼中国道家养生修真学中的内丹与外丹和道医与中医学,一边对中国晋代之前道家养生修真学中的一切思想、方法、秘术、医术、道术进行了全面的学习、继承、研究、总结与发展,然后写出被誉为中国晋代之前道家养生百科全书的能朴子》等一系列著作。 《中国道家养生与现代生命科学系列丛书之9(第2辑):葛洪道医丹道修真学》为全面弘扬葛洪传承中华圣祖黄帝、老子创立的中国道家内丹养生修真学,特收入中国道家文库《道藏》中所载:《抱朴子·胎息谢》、《抱朴子·养生论》郑隐与葛洪师徒二人论丹道修真的名著《大丹问答》。 《中国道家养生与现代生命科学系列丛书之9(第2
本书是围绕康熙御纂《周易折中》系列著作的部。《周易本义》是宋代学者朱熹的一部易学名著,是浩瀚易著的经典之作。本书是通过《周易本义》解说《周易》的著作,是每位国学爱好者的案头推荐书。
本书是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对聚落中的真知做了简要介绍。开始也并非不想把聚落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总结,但纷繁多样的聚落现象使我不得不放弃这一想法。何况当时对于使之体系化的准备还不很充分。1997年,我从大学退休后终于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工作,但并不打算放弃对于方法的研究。最近又开始了对挪威和他们的调查,与70年代时的体验完全相同,相当地酣畅淋漓。也门的聚落是那样的,我甚至觉得自己从姆扎卜山谷开始的调查是不是该在这里面上一个句号了。
本书为船山全書皇皇十六册,卷帙繁浩,趁此修訂再版的機會,我們决定推出單行本,分别定價,以滿足讀者對船山單種或某幾種著作的需要。其次,船山全書中有些比較厚,因此,單行本將其分開成兩本或數奉,以方便讀者使用。再次,此次單行本的出版,包括船山本人之全部著作,全書第十六册屬資料彙編性質,故而未出。 本書為船山全書行本之九,即全書第十册,此次分成兩册出版。本書收錄船山史部著作一種:讀通鑑論。讀通鑑論三十一卷、九百一十二論,為船山最重要之史論專著,以鈔本形式沉埋多年,至清末漸為世人所知,即獲得學者之極高評價。梁啓超謂:『睛初諸師皆治史學,欲以為經世之用。王夫之長於史論,其讀通鑑論、床輪皆有特識。』郭嵩燾謂:「庄船山先生通鑑论出,盡古今之變,達人事之宜,指論明確,使後人無復可以置議。故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视域的开启与交融方法是体系的灵魂。作者在方法论上的突破与创新,是本书的基本特色。在借鉴现象学与解释学方法时,融入中国传统体道方法,使之在海德格尔思想的研究上,别开生面,更加深透。尤其是在中国天道观的研究上,无论对其底蕴的发掘,还是对其永恒价值的评价,都显示出思想重构和富于诗意的精神。在这项高层面的研究中,作者不仅使中国近代以来的比较研究获得了新的深化,而且似乎为中西思想融通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本书详细地对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进行了解释与评论,是部哲学意义上对“第二批判”的评注。作者从批判哲学的整体框架之内审查了康德的实践哲学,成功地将《实践理性批判》一书划分为各个相对独立但彼此具有内在关联性的文本群,对其中的关键概念和命题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借此全面反映康德实践哲学的思想。本书乃是将思想与文本相结合的典范,足以作为对康德加以评注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