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理性与悟性并重,揭示禅宗诗歌所蕴含的怫心、禅韵、诗情,并揭示了禅宗的关怀“本来面目”,禅宗审美感悟三阶段“见山只是山”的内涵,作者指出,禅宗诗歌主要表现了对禅宗本心论、开悟论、境界论的体证。
本书是安德义对孔子《论语》所作的注、译、解读。作者阅读、参考了古今几十家《论语》注疏及研究成果,对《论语》作了逐章的注释和今译,并结合自己领悟、探究的体会,对《论语》作了现代解读,以帮助人们读懂《论语》,汲取孔子思想的精华,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解读部分有时还对《论语》的用词遣句加以品鉴,不仅有助深入理解,而且有助于古文的学习。
这是一本以系统阐述佛家如来藏思想的精髓为主的书,上篇《甚深秘密如来藏》主要解释如来藏思想的起源和内涵,指引众人以“智识双运”的境界来看待禅修外的日常生活,观察世情;中篇《暂学东》主要谈及如何以如来藏思想看待世界,包括与西方经典哲学思想的比较,下篇《白螺珠》,讲能且具体实修的理论与方法。
本书所收神会的文录实际主要是宣传南宗[顿教]禅法的谈话和讲演的记录 ,故决定题为神会和尚禅话录,由三部分组成:一,正编,有新校敦博本坛语、南宗定是非论、重校南阳和尚问答杂微义等,文前曾皆加编校按语,说明所依底本、参照资料及编校体例等。二、附编,从宋高僧传及景德传灯录禅宗史书上抄录的神会的传记和禅法的资料,以备参考。三、研究,发表笔者的两篇研究论文,供读者参考,普请指教。
Buddhism is a worldwide region.It was originated in India and has developed in China.Of the three major schools of Buddhism,namely,Pali Buddhism,Han Bbddhism and Tibetan Buddhism,the latter two were originated in China.China is the only country in the world where the three major schools of Buddhism co-exit,hence the name as the second home to Buddhism.Now the three major schools of Buddhism are found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Buddhism believers of different skin colors.different nationalities,different ethnicities and different languages all regard China as the ancestral hall of Buddhism.Many of them travel a long way to China t pay homage to the ancestral hall of the Chan sect of Buddhism,the ancestral hall of the pure land sect of Buddhism,the ancestral hall of the Saskapa and the ancestral hall of the Bkabrgyudpa sect……
虚云大师(1840—1959),祖籍湖南湘乡,出生于福建泉州。中国近代四大高僧之一,禅宗泰斗。19岁于福建涌泉寺剃度出家,31岁于浙南天台山得参禅正法,56岁在扬州高寺开悟得证,享寿120岁。大师一生,志大气刚,悲深行苦,真修实证,道圆德高。其座下弟子达百万之众,当今闻名海内外的一诚、佛源、本焕、净慧、传印、圣一、宣化、灵源等,皆出其日下。先后住持复兴鸡足山祝圣寺、西山云栖寺、鼓山涌泉寺、曹溪南华寺、云门山大觉寺、云居山真如寺等大小佛刹八十余座;且一身兼祧临济、曹洞、法眼、沩仰、云门五宗法脉,续绝起衰,绍隆祖道,在中国禅宗史上可谓千年一人。 大师宗教兼通,禅净双修,悟境深彻。观其开示之语,可谓心肝吐尽,透顶透底,常读常新。 《虚云大师禅修体系》旨在全面收集大师的禅修开示资料,并在不做任何增减取舍的
《哲学与人生》是傅佩荣教授的代表作,本书在旧版基础上新增50%内容,十余万字,并对全书进行了全新修订。全书以西方哲学为经,以东方哲学为纬,辅以宗教、艺术、教育与文化视野,拓展生命格局。 本书的前半部分探讨哲学的思考方法、人性的真相、神话与悲剧、苏格拉底、西方伦理学、存在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由人生省思走向哲学的途径。本书的后半部分则探索中国哲学的起源、深入浅出介绍各家学说、讨论善恶与正义、变化与永恒、安身与立命,强调人的生命要设法实现各种价值。 西方将哲学界定为“爱好智慧”,哲学的爱好智慧,不仅仅是理性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自我的修炼,慢慢摆脱本能的冲动和欲望的困扰。学习哲学,正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价值,明辨是非,指引人生方向,带领我们步入快乐的生活。
本书理性与悟性并重,揭示禅宗诗歌所蕴含的怫心、禅韵、诗情,并揭示了禅宗的关怀“本来面目”,禅宗审美感悟三阶段“见山只是山”的内涵,作者指出,禅宗诗歌主要表现了对禅宗本心论、开悟论、境界论的体证。
《密释纳》(Mishnah)是重要的犹太经典,大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初,内容包括犹太人日常生活和宗教生活准则和伦理规范,在犹太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资料和学术价值。《密释纳(第2部 节期)/汉译犹太文化名著丛书》为其中的节期部,主要解说所有有关犹太节期与节日的礼仪规范和具体规定,译者所写的长篇引言和大量注释有助于读者阅读。
黄宗羲(1610——1695)是我国明清之际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和博学多才的学问家,也是清代浙东学派的学术宗师和理论奠基人,一生著作宏富,影响巨大。他作为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为后人留下了《明夷留书》和《明夷待访录》这两部深刻批判君主制度、系统阐发其具有民主启蒙性质的新民本政治思想的专著,从而对我国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甚至对当代中国的民主建设仍然有思想的启迪作用;他作为有创新思维的哲学家,了宋明理学家不切实际、高谈心性的空疏学风,提出了“必以力行为工夫”的实践哲学,建立了“一本万殊”与“会众合一”辩证统一的哲学史观;他作为一代学术宗师,精研经史之学,提倡“经世应务”新学风,并通过孜孜不倦的讲学活动,开创了一个其影响及于当代的清代浙东经史学派;他作为博学多才的学问家,不仅在经
本书从公案与颂古探讨了禅宗的哲学象征内涵。本书探讨了公案与颂古的合壁《碧岩录》,并分析了大量的诗意化的禅宗语言,阐释公案、颂古、禅语对禅宗哲学的象征,探究公案的意旨,分析颂古的禅悟内涵、运思特点、取象方式、美感质性,阐释了禅宗诗学喻象的独特意义。
本书是《刘立千藏学著译文集》之一,本书不仅是刘立千先生个人藏学研究成果的结晶,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国老一辈藏学家对藏学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反映了我国藏学事业从举步维艰发展到今天的“显学”这样一段历程。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印度佛教和西藏佛教。
《庄子》是中国古代的绝世经典,两千多年来,对其解读注释者不一而足。本书是一部全新的解读《庄子》之作,作者在领会庄文时强调了“悬置”概念思维,并力图以庄文借以产生的“象思维”走进庄子文本,因而别开生面。庄文主体为寓言,其中所谓重言、卮言都从属于寓言本旨。这种本旨,就是“以文筑象,以象生境,以境写意”。这就使庄文具有以象征和隐喻表现的诗意不确定性,并使庄文在思想上具有开启原发性创生的无限可能性,而庄文的博大深邃和永恒魅力亦在于此。全书重心在于体悟和具体阐发庄子“道通为一”这种大智慧,将诠释寓于评述之中,逐篇评述,评释结合,并注意古今比较与中西比较,从而不仅揭示出庄文之思的本真意蕴,而且揭示出它的现代意义与世界意义。
《千手千眼观世音陀罗尼经》全称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本书述说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之因由、发愿、十五善生、不受十五恶死等之功德,千手陀罗尼及受持之功德、咒诅法、四十各各之功德,日光、月光二菩萨拥护之咒等。由于经中《大悲咒》普遍流传,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也就成为民间尊敬的菩萨之一。在佛教界,显密二教的崇拜对象往往不同,而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则是显密二教佛所共同尊仰的大慈大悲菩萨。
《涂又光研究》可大致分成总论、高等教育篇、教育哲学篇、教学篇、书学与诗词篇、追思篇六个版块,汇聚了外学者有关涂又光研究的主要成果。全书收录了杨叔子院士、李培根院士、刘献君教授、罗海鸥研究员等学者的涂学研究论文,对其他涂学研究成果予以了论点摘编。
取得成就的人文科学,应该得出一种关于人的观念,这种观念被这门科学的方法和结果包含,但基本上处于不言明的状态。这种揭露,对于更好地从事科学并让人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它都是必要的。 对思想的最激进质疑实际上却没有考虑所有精神作品的一种隐藏的或被压制的条件:这是因为它们是在闲暇、娱乐。与世界和实践保持距离的状态下产生的。但这种状况是有系统的、认识论的、伦理的或审美的错误的根源,应该对这种根源进行一种合理的批判。 这种批判可以在帕斯卡尔的影响下进行,因为他的人类学思考针对经院观点只能忽视的人类存在特征:强力,习惯。自动机,身体,想像,偶然。可能性;还因为他提供了人文科学为了实现其解放应该进行的一种象征革命的口号:“真正的哲学嘲弄哲学。” 人文科学其实通向一种否定哲学。这种否定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