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诤之辩》内容简介:现代佛教的研究,不是宗派主义的。需要从佛教前后的发展中,彼此同异中掘发出释迦的真谛。吐弃不适时代的附着物,净化佛教,接受各部派的积极成果,让它适应新的时代而复兴,实现释迦化世的本怀!
孟子》一书共有七篇,每篇再分上下,所以在编排序号上,就有十四个部分。篇名分别是: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前六篇皆以人名为篇名,取自各该篇开头的人物,只有《尽心篇》例外。傅佩荣教授解读《孟子》,集中关注孟子无懈可击的辩才和精微深刻的思想,以现代白话译解,并综合与融会历代注家与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读者跨越文字的隔阂,去探究孟子的政治理想与人生价值。作者特别凸显孟子的思想基础——人性论,将其视做儒家哲学思想大厦的基石,对于现世人生也颇有指导意义。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从“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师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即“人生的艺术化”。该书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其在全文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赏啊!”深具振聋发聩之用,无怪乎该书一直被视为“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作”。
如果您是中学生,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使您对人文社会科学有大致的了解,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可凭借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因为兴趣是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保证您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如果您是大学生,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您更好地进入自己的专业领域。因为毫无疑问是一本深入浅出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为“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之一,是为大、中学生及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爱好者编写的入门读物。
世纪之交和千年更迭,是时间性的称谓,原为人的设定。它在约定俗成后,时间的确定性就是无疑的了。随着时间的进展,特别是面临此千载难知的时机,它对于世界一些地区和人民来说确实是激动人心的,但对于另一些地区和人民来说心情却是沉重的。从这个意义上看,新千年千禧与千难并存,机遇与危机相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这所伏。”天地间万事万物,总是冲突融合而和合。 东亚无论从地缘政治上看,还是从哲学思想上看,都是一个充满着多元冲突融合的地区。这个地区由于其历史一现实的特殊性,既存在着东亚的文化,亦存着文化的东亚。作为东亚文化和文化东亚的核心的东西哲学和哲学的东亚,两者的所指既同又异:同是指其折学和合体;异是指共各有其侧重点。从作为哲学和合体的东亚而言,传统上是以华夏文明为中心融突和合而构成的
《庄子》,包括内篇、外篇和杂篇。《庄子》一书,内容博大精深,行文恣肆汪洋,涵盖了天道无为、万物齐一、世间和出世间等重要思想法则和修身养性之道,是传统文化中最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在中国文化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部《庄子》三十三篇有所抉择,精选、精注、精译,重要篇章予以阐释说明。期望广大读者对庄子能“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品读之后有所获、有所得。
《图解苏菲的世界》是很好的哲学启蒙书,它用一个一个的故事将整个西方哲学史串联起来,带人们走近西方哲学史,走进一个智慧的世界。它用生动的语言、精美的插画和简单的图表诠释哲学的概念,向我们揭示了每一代人对宇宙、自然和社会的探索和思考。从而加深对生命的好奇和热爱。
古人云:“闺闱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又云:“治天下,首正人伦;正人伦,首正夫妇;正夫妇,首重女德。”由此可见,一个民族的兴衰,一个社会的和谐,女德至关重要。 《女诫》一书,为东汉班昭所著,原本是用来教导班家女儿的私家教科书,不料京城世家却争相传抄,不久之后便风行全国各地,在此后的两千多年中,一直是历代女子德行教育的良箴,后被列入“女四书”之首。 班昭是一位博学多才、品德俱优的贤淑女性,其父班彪、兄长班固都是大史学家。班昭继承父兄之志,续写并完成了《汉书》这一比肩《史记》的史书。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她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 本书是陈静瑜老师对《女诫》的学习心得。陈静瑜老师,开
人有生老病死,大自然的气候有春夏秋冬,两者之间息息相关;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过程,就像宇宙的时序,四季轮替不断。
《化书》分六化,每化为一卷,即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每化又分若干章,共一百一十章。主要运用道教哲学思想和儒学伦理观念,以类推比附的手法,从事物的变化中,阐述修道成仙的思想,探寻社会治乱的因由,指出实现太平治世的道路。 《化书》本齐物以言“道化”,本虚无以言“术化”,本无为以言“德化”,本道德以言“仁化”,本税多民饥以言“食化”,三宝之一为俭,本之以言“俭化”。每化多先例举自然现象如蛇化为龟,雀化为蛤之类,从中分析哲理,以明超生脱死及修身持世之道。此即所谓“君子体物而知身,体身而知道”之意。《道化》、《术化》两卷,主要论出生死、入神化之道,为本体观、自然观;《德化》、《仁化》、《食化》、《俭化》四卷,主要论修身治世之道,属政治观、伦理观、修养观。 《化书》以“
培根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他的著作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思想深刻、文笔优美,对后人有重大影响。本书是《经典启蒙文存》丛书的一本,它选编了培根对人生、对社会以及人类的思维方法等方面的美文数十种。培根的思想观点对于当代青年仍然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本书稿思想、艺术价值较高,本书的译者又多为著名专家、学者。因则本书内容经典、选编精当、译文流畅,确为青年思想修养的一本好书。 弗兰西斯·培根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他的著作不仅以涉及面广、思想深刻而著称,同时又以文笔优美生动而见长,是一篇篇耐人寻味、富有启迪的哲理美文。本书选编的主要是培根就人生、社会及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哲理美文,文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对我们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佛门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浩瀚的佛教经典,隐秘的丛林殿宇,总让身处红尘俗世的人们保持敬畏或者只是心生好奇。难得有人心怀虔敬,深入佛门,领略另外一种人生的同时也体悟自己原本的生命轨迹,从而渴望澄明。本书的作者便是其中之一。他历时九载,深入灵隐寺、天台山等佛教寺院,与方丈同吃住,与法师共修禅,更与众多佛门弟子朝夕相处。佛门的清苦他难以忘怀,而佛门的高尚则让他感动而景仰。作为一位摄影家,作者用镜头记录下这段时光里让他记忆犹新的时刻,小到饮食就寝,大到剃度受戒。他同时用真切的文字记叙了这段令他也另异国他乡的友人改变了自己人生的岁月。他希望这是一座桥,让人们通过它看到一个真实的佛门;他也希望这是一面镜,让人们照亮自己的内心。
《楞伽经》也是一部对禅宗、唯识乃至整个中国佛教有着重大影响的佛经。《楞伽经》思想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融汇了空、有二宗,既注重“二无我”,又讲“八识”、“三自性”;二是把“如来藏”和“阿赖耶识”巧妙地统合起来。因此之故,《楞伽经》既是“法相唯识宗”借以立宗的“六经”之一,又被菩提达摩作为“”的依据,并形成一代楞伽师和在禅宗发展史颇具影响的“楞伽禅”。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经历过了无数黑暗荒芜年代。虽然那些凭借火与剑开辟道路的英雄们创立了令为炫目的业绩,但这些业绩决不是人类历值得骄傲的记录。只有那些凭借沉淀道德感的人为拯救世人和捍卫人的精神尊严所作的不懈努力,才是人类业绩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庄子思想之所以一直能引起深广而持久的激动,就因为它以独特的力量穿透黑暗现实的重重屏障,告诉生活在绝望中的人们,如何可以在内心深处守护最后的不可剥夺的尊严。 庄子思想这朵花开放在人生旅途之上的清奇之花,多少个世纪过后,它的姿影还是那样清丽纤秀,仍然将它那醉人的芬芳飘荡在整个世界之上。《庄子》中蕴藏着的深邃的思想源泉和不竭的美感源泉,一直强烈地吸引着后世的人们。其思想观念和语言,依然生机盎然地生长在今天我们的生活和思想之中。
《人生三看 看透·看开·看淡》介绍:看透,就是认清本质,领悟真谛。人在生活中总免不了有若明若暗的疑惑、无所适从的困扰。看透,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为表象所迷惑,不被假象所蒙蔽。看开,就是乐观豁达,云淡风轻。人生免不了要遇到坎坷、不幸或磨难,看开就是要了悟人生,换个角度看问题,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看淡,就是淡泊自守,乐观旷达,保持健康生活的情趣。看淡,不是不讲物质利益、不求进取,而是要人摆脱虚名浮利的羁绊,放下包袱,调整身心,积蓄力量,以便很好地求得生活。
倡导人间佛教的太虚大师有言:“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自它诞生起,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便深入其各个层面,禅宗本身亦成为最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佛教派别。然而由于文化的断层,很多现代读者对禅并不了解,对其不离当下、不离自心的可实践性亦缺乏体认和受用。
本书是当代禅门大德、“生活禅”首倡者净慧1991至2007年间文章和讲话稿的结集,记录了作者探索佛法与禅在当代传播过程中如何面对时代、贴近生活、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思想轨迹,可说是了解生活禅的一把钥匙。 全书分二十讲,系统而明晰地阐述了禅的理论与实践。前面着重介绍禅宗源流、历代禅法特色;后面各讲则融会贯通,契入当下、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帮助读者破除烦恼与知见,示以人格提升、生活调谐的根本路径。经藏,禅诗,公案,口诀,在在处处启益读者把握当下一念。
《论无限、宇宙和诸世界》文体活泼,语言生动、犀利。布鲁诺从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出发,全面批判亚里士多德的地球中心说——有限宇宙论,并结合当时天文学成果,进行缜密哲学思维,将太阳中心说发展并提高到宇宙无中心说——无限宇宙论。布鲁诺的宇宙同质说终结了亚里士多德的等级宇宙论,成为现代宇宙学的宇宙结构均匀分布和各向同性理论的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