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科学实践与地方性知识已经成为科学哲学和其他学科关注的重要问题,本书从科学实践哲学和人类学两个视角研究了科学实践与地方性知识的各种理论与实践运用问题,比较了科学实践哲学与人类学关于地方性知识的不同理论,特别结合外国与我国本土知识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本书系“科学文化译丛”之一,阐释17世纪和18世纪科学知识成为欧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如何反过来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来探讨哥白尼之后17世纪的科学;第二部分探讨科学如何适应不同的文化语境,并如何推动西方各国的工业化进程。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本书还阐述了在科学推动西方各国工业化进程的过程中,英国比大陆同行要更加成功的原因。
本书收录了作者20多年来脚踏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所做的理论和学术探索的文章,其中对社会发展、全球化和中国道路这三个主题的讨论,是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长短不一的一人之言,它们不仅体现了作者本人长期以来理论和实地研究的探索历程,更是当下和今后仍为海内外学界和公众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书主要述了自18世纪至20世纪末三百年以来,中国家族从老衰败的封建末世向现代社转型期间的演化过程中,其观念文化方面所发生的潜移默化的变化,其家族形态和组织形式演变的轨迹。面对三百来的社会巨变,古老的家族为适应会的发展,无论在家族观念、家族文化,还是在家族的组织形式上都不断作出重大变革自我调整,直至今日,古老的家族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家族组织和宗教亲会遍布于海内外华人社会。有鉴于这一中国社会的独特文化现象,作者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研究了大量的家谱、族谱和县志,并利用了许多田野调查资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手资,在综合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对中国家族的现代走向提出了自独到的见解:近现代家族的政治功能极大地衰退,其社会功能充分显示出来,家族与政治分离、与政府分离,是20世纪以来家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为许多史料记载的清军入关后的两大暴行,而产生这些暴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个历史之谜。《嘉定忠臣--十七世纪中国士大夫之统治与社会变迁》作者美国麻省大学阿莫斯分校历史与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邓尔麟运用大量的原始文献、中外研究资料,从理性、客观的角度,以明末嘉定侯氏、黄氏家族的儒士为中心,全面解读明末清初文人儒士在清军人关后作出抵抗抉择的深层次原因,即他们的生平,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背景,他们的科考和任官经历、思想和交际、与地方社会的关系等交织在一起的各种原因,为我们揭示了明末清初那段历史的另一个真相。
19世纪末以来,中国社会史研究产生了大量卓 有成绩的学者和大批重要的学术成果。常建华编著的 《中国社会史经典精读/现代学术经典精读》是现代 学术经典精读之一,《中国社会史经典精读/现代学 术经典精读》按照人、 文、事、时的标准,选择了20多篇能够大致反映中国 社会史研究进程的论文或经典著作(节选),并以开 放的视角和批判的的思维,对这些选文进行简要介绍 和点评,以望对读者在提高学术鉴别能力、学术素养 和奠定研究基础等方面提供帮助。
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是广大妇女的盛大节日。2010年3月8日是“三八”国际妇女节100周年纪念日。《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百年录》一书全方位、多层次地再现了“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从1910年建立到2010年100年的发展全过程,客观、辩证地记录了100年间“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的影响从小到大,妇女运动的发展、妇女地位逐步提高的全过程,是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00周年的献礼图书。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为许多史料记载的清军入关后的两大暴行,而产生这些暴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个历史之谜。《嘉定忠臣--十七世纪中国士大夫之统治与社会变迁》作者美国麻省大学阿莫斯分校历史与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邓尔麟运用大量的原始文献、中外研究资料,从理性、客观的角度,以明末嘉定侯氏、黄氏家族的儒士为中心,全面解读明末清初文人儒士在清军人关后作出抵抗抉择的深层次原因,即他们的生平,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背景,他们的科考和任官经历、思想和交际、与地方社会的关系等交织在一起的各种原因,为我们揭示了明末清初那段历史的另一个真相。
作者认为,在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深圳在探索和完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中是立了大功的。作者作为深圳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对深圳近四十年改革进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对深圳取得的宝贵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同时也对改革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并对未来改革方向和重要领域的改革举措做了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