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华全集》共八卷,收录目前能找到的林耀华所有著作。第一卷为人类学、民族学基本学科问题的文章;第二卷为少数民族研究的论文和调查报告;第三卷包括汉民族研究的文集,严复研究,原始社会问题研究等相关的讨论等;第四卷为《金翼》(中英文版);第五卷为《凉山夷家》(中英文版)及其后续的凉山彝族研究作品;第六卷收录《民族学通论》《林耀华学述》《义序的宗族研究》;第七卷收录《从猿到人的研究》《原始社会史》。第八卷收录纪念林耀华先生的文章和学术评论,林耀华手稿、书信、学术考察照片、学术年谱及林耀华著述总目等。全面系统地展示林耀华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其在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医改红利的制度创新和社会治理:日本经验的启示》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273080)项目研究取得的成果。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背景,围绕当前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关键问题,系统介绍日本医改制度变迁及其社会治理的典型经验,采用新制度经济学及比较制度研究方法,阐述了我国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降低不合理用药和不合理检查等医疗浪费、实施保健预防策略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挑战、改善和谐医患关系以及激发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等五大可释放的医改红利及可“挖掘”的巨大潜力空间。并针对性提出了大部制改革、以医疗保障制度为主线的医疗与医药联动协同发展、激活和调动社会资源参与的释放我国医改红利的宏观和具体的策略建议。
作为独特的应用社会科学,社会工作同样关注真理、现实、人类福祉与社会进步,且致力于通过行动去实现人们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三十年来,作者王思斌参与社会工作实践的同时,亦通过笔尖及时回应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中的问题,《社会工作之真善美》即其感性与理性之散文集合。书中文字涉及社会工作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社会工作专业化和本土化,以及社会工作介入相关服务的一些思考,既包括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和反思,也包括对多种社会工作实践的评论和发展建议。总的来说,本书是作者紧密联系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实际而进行的哲学思考,也是立足我国国情又具有前瞻性的、促进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理论实践,是他“将内心交给大家了”。
过去十年,针对“社会资本”理论的兴趣不断增长,尤其是在公共健康领域。不过,关于“社会资本”的统一且的定义尚付阙如,对其研究价值的看法也莫衷一是。本书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当前的争论,包括这一理论的定义和概念化,及其有效测量和现实应用。二十一位作者探讨了当前关于社会资本与健康研究的潜力和缺陷,并用典型的例子说明社会资本概念是如何渗入公共健康实践中的。
从鸡尾酒会到恐怖分子的巢穴,从远古的细菌到国际组织所有这各自都是一种网络,都是一个令人惊讶的科学革新的一部分。21世纪初,有科学家发现,网络具有深层的秩序,依据简单而强有力的规则运行。这一领域的知识帮助我们了解时尚、病毒等的传播机制,了解生态的稳健性,以及经济体系的脆弱性甚至是民主的未来。 一位致力于研究“链接和节点”的科学家将带领我们领略网络革新的内幕。在本书中,作者生动地讲述了相互联系的的历史:从瑞士数学家莱奥哈尔德·欧拉18世纪末对图论的开创性研究,至生物学家基于对细胞网络的了解而展开的药物的研究等。 本书叙事生动,充满真知灼见,它使我们认识了许多现代社会的“制图师”,这些人正在多个科学领域研究绘制网络地图,在计算机的帮助下,他们正一步步揭示出社会关系网络、企业和细胞等拥有的
20世纪末期以来,网格化被应用于政府管理的各个领域,形成了。本书系统梳理了网格化管理发展的历史、地位及作用,基于网格化治理理论,构建了网格化治理模型,详细介绍了网格化治理模型在北京市东城区的实践应用和自检修复的机制探索,并对网格化可利用技术和智慧城市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为我国探索和应用网格化城市治理模式提供了有益参考。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基于发展哲学的视角阐述了整体性发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全书遵循着从一般到具体、从理论到现实的逻辑进路,在总述了社会发展和整体性发展的含义、整体性发展的思想渊源的基础上,分别从历史合力论、刺激应变原理、社会主要矛盾论、发展机制论、整体文明论、实践任务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角度论述了整体性发展问题,使整体性发展这一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范畴获得了清晰和全面的展现。 全书内容具体为:一章,发展和社会发展;第二章,走向整体性发展;第三章,马克思的整体性发展思想;第四章,发展机制视阈中的整体性发展;第五章,实践观视阈中的整体性发展;第六章,共生主义与整体性发展;第七章,刺激应变原理与整体性发展;第八章,整体文明与整体性发展;第九
《小组工作导论(第5版)》致力于培养学生来开展治疗性小组和任务性小组,这个修订版收集了小组工作实务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小组工作导论(第5版)》的创新之处在于:特别关注小组工作中的问题解决阶段,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扮演好小组的角色。新增的以研究为主韵文献,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以证据为本的实务。更多的实务问题和案例,使学生可以实际运用书本中的知识并获得反馈,从而深化对内容的理解。涵盖了有关小组动力关系的资料,包括与社区和机构一起工作的信息、评估、小组领导和多元性等。目录
城市中国“正在逐步取代乡土中国”,成为发展中的中国必须面对及回应的重大现实变迁问题。城市商品房社区也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居民住房安排的主要形式。如何理解及回应城市社会中从单位”到社区”、从社区管理”到社区治理”的重大历史变迁,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城市社区治理问题,需要我们从城市社区中治理结构的层次而非治理的技术手段或策略的层次,对城市社区的现实及未来进行诊断。本书以喻家社区中“业委会筹建事件”为个案,分析了多重行动逻辑的内生制约在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中的影响。
本书的着重点是给从事实习督导工作的人员一个指导,从理论方面提供了一个概念体系,即理论与实务整合的环形模式(ITP环形模式),并从实习以及实习督导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内容涉及实习指导的世界——学校、学生和机构,实习开始阶段,督导关系,引导学习过程,其中的特殊情况、法律问题,评估等,并附有一个详细的教学指南。
本书主要包括六项研究项目:经济社会结构转型、风险社会与社会矛盾生成机理研究,社会矛盾与官民矛盾的转化与强化逻辑的实证研究,官民矛盾、信任危机与权力问责制的建构,共识生产、公共参与与协商民主:社会矛盾化解的制度基础,利益协调、价值整合与多元治理模式:社会秩序建构与社会管理格局创新。
宋思明、邹玉阶均为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工作人员,本书收入了宋思明、邹玉阶合著的《医院社会工作》和宋思明独著的《之社会的因素与防治》,既是他们十数年从事医院社会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具有开创意义的本土医院社会工作著作。该书阐述了医院社会工作的性质、功能、内容、步骤及医院社会工作人员守则等内容,是一部医院社会工作的实用教科书,其对实务细节的描述仍远远高出当下的同类著作,对今天的医务(医院)社会工作教学也是宝贵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