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日本人的意识解读》是关于日本人的价值观、思想意识等方面的调研报告。该项调查始于1973年,每5年进行一次,到2008年为止,总共进行了8次。该项调查的内容覆盖了日本人的家庭、工作、生活目标、人际关系、政治、国际化等诸多领域的问题。通过对35年间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人们不难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人的思想都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与此同时,人们还可以就此展望日本社会的未来方向。 《现代日本人的意识解读》的作者是NHK放送文化研究所。
在光怪陆离的清末广州社会,与妓院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作为一个特殊而复杂的社会群体,不世是色情生活的对象,也是生活方式和公共舞台的重要角色。她们在闹市展现时尚,在刚院顾盼自豪,在赌场一掷千金,在烟馆吞云吐雾,在酒楼陪饮作乐,在闺房调情嬉戏,在江边寄托相思…… 抽烟、赌博、嫖妓为旧时代广州的毒瘤,对社会危害性极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本书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广州城市消费文化研究,积累了大量手史料,尤其对晚清以来广州娼妓业的史料积累最为丰富。作者将这些史料置于社会生活与消费文化的视野之下进行解读、研究,一改以往精深的学术研究的写作方法,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并辅以大量珍贵而罕见的图片,以图文并茂的普及读物形式,奉献给广大读者。这是一本较全面论述广州娼妓业的不可多
这是一本探讨死亡与濒死体验的智慧之书。作者听到一位精神病学家讲述自己“死”而复生所经历的奇特事件,又在大学讲授柏拉图“灵魂不朽”专题时听很多学生讲起类似的故事,大感震惊,遂投入到对该现象的研究中。在本
作为20 世纪最重要的人类学家之一,马林诺夫斯基生前的日记在1967 年出版后,引发了持续近二十年的争议:这位德高望重的开山祖师式人物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特罗布里恩岛考察期间,所记日记与他在严肃著作中对于当地人的态度相去甚远、充满矛盾。在日记中,随处可见他对当地人的鄙夷和痛恨(甚至有种族歧视的嫌疑),而且他还不断怀疑自己和工作的意义,并饱受情感、健康的困扰。 本书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分别是马林诺夫斯基在1914-1915 年间和1917-1918 年间的两本日记。在日记中,他记录了自己在田野调查中的各种经历,作为一本从未打算发表的私人日记,他的记录简单明了,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从中我们可以窥到新几内亚土著在当时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马林诺夫斯基作为普通人较为阴暗的一面和他对于个人人生、事业和感情的思考。 现在,这本日
《换个方法读〈内经〉》按题解和核心内容两部分对中医经典《内经·素问》的经文进行了与时俱进的现代解读,既深刻地剖析了中华文化对中医的影响,又通俗地讲述了中医奠基之作《内经》独特的医理及其时空的理论和实用价值。重点以文化之源论中医起源,以阴阳五行之理论医理,以时空、气候论养生、治病,以天体结构论人体结构,以“天人合一”整体观论人体内外环境统一性。先论中西医差异,再论中西医结合。读者可从作者富于哲理思辨而又隽美直白的文字中感受到《内经》的博大精深。全书配有百余帧图表,有助于对文义的理解。为方便结合原著学习,《换个方法读〈内经〉》另附《内经· 素问》原文一册,以利对照。读者通过《换个方法读〈内经〉》将一步步接近《内经》、读懂《内经》,并近距离地了解中医,也了解中华文化,进而热爱中医,
编写的这本《民族学通论》是一部力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原则为指导,主要运用国内各民族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资料,以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一些有关的最研究成果,来阐述民族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的著作。
与古人相比,我们今天在性问题上所面对的局面、所感到的困惑甚至所见到的表现等等,实际上没有太大的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性问题,长期存在着看起来是对立的两极:一极是重生殖、重子嗣、多妻和重人欲的;另一极则是礼教,在宋代以后它成为在理论上必须严格遵守的社会规范,而且越来越带有明显的禁欲色彩。在上述两极的同时作用下,就产生了性张力。性张力问题说到底是社会在性方面如何进行制约、平衡的问题。性问题是一个所有社会都共同面临的问题,《性张力下的中国人》不仅系统阐释了古代中国人的性观念和性文化,同时也从“性张力”这一角度关注到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种种性现象。
《侗族巫蛊信仰与阶层婚研究/国际视野中的贵州人类学》通过考察中国历史文献所记载的巫蛊信仰现象和外学术界对巫蛊及其文化的研究,在深入分析侗族文化和社会的基础上,以人类学田野调查个案为实证,探讨巫蛊信仰与阶层婚之间的关系。
关于本书的体例。编撰工作之初,为了全书各章有统一的框架,我们给撰稿者印发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编写体例》。鉴于当时不可能集中一批研究人员从事编史工作,决定本书按民族分章,民族不论大小,每个民族撰写一篇(章)音乐史。关于篇幅,考虑到出版经费有困难,“体例”规定“历史悠久,人口较多的民族可写3万字,人口较少的民族写1.5万字为宜。史料特别丰富者,可不受此限,但要言之有物,亦不宜太长。”现在为使该书有较为丰富的内容,多给后人留下宝贵的史料,人口较多的民族的音乐史突破了6万字,人口较少的民族音乐史,平均每章约3万字左右。 编写少数民族音乐史,我们没有经验,一切都在尝试探索,但有一点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必须从少数民族的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我国各民族的形成有早有晚,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因
本书通过比较研究的形式,结合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对当代种族主义的性质和概貌进行了归纳和介绍。书中还论述了发生在多国的出于对安全的偏执追求和日益突出的身份收缩现象是如何逐渐使强化对少数族裔的监控和边境检查措施正当化的。通过本书,读者还可以了解反对种族主义、身份收缩、族裔排斥的理论基础和历史基础。
《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研究》以海德格尔哲学发展的整体为灵魂,以人类生存的选择与被制约为主线,在阐发海德格尔大量文本的基础上,系统深入探讨了海德格尔的人学思想,包括海德格尔的此在生存理论、人类生存的真与非真的理论,人类与整体存在者的关系理论,人与存在的共属理论,人类历史之思、天地神人之思,语言之思、思想之思,展现了海德格尔人学思想对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理性自觉和无限关怀;并从理论演进和时代困境的结合出发,阐明了海德格尔前后期人学思想之间的重大转变,揭示了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内在逻辑和历史地位。
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莽莽神州大地,经历过多少沧海桑田之变,涌现出多少改天换地之士。是这些热爱国土、忠于人民的雄杰英烈。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捍卫了轩辕炎黄的尊严.谱写出华夏文明的赞歌,铸造成中华民族的魂灵,筑起了千秋万代的丰碑。是他们,给我们树立起做人的准则,指点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民族学研究》内容包括民族地区宗教研究、民族经济研究、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研究、民族教育研究、民族关系研究、民族文化研究、民族法制研究及其他、民族历史研究等。民族学是以民族或人们共同体(包括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以及不同历史阶段所产生的各民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它以民族作为整体来研究。
《泐史》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事始于傣历五四二年(宋淳熙七年,公元一一八〇年),终于傣历一二二六年(清同治三年,公元一八六四年),时间跨度近七百年,详细记叙了西双版纳傣族各世领主的姓名、生卒年、在位时间及其配偶、儿女、封地、俸禄等,对于制度、历史大事及与泰、老、缅等邻邦关系,也有所涉及,是研究中国西南边疆地方史和傣族史的重要史料。《白古通记》(有名《白史》)与《玄峰年运志》为云南白族古代史书,原书均系白文、作者均不详,且都早已失传。此次所出《白古通记》与《玄峰年运志》由王树武据群书索引辑出,是研究南诏、大理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原始人从树上走下来,为了不被洪水猛兽灭掉,开始思考如何抵抗自然力。这份思考,促使人类脑洞大开,奇思妙想,结出许多灿烂的智慧果实, 其他动物,走出—条从动物性向人性和神性的进化之路。 为理清人类心灵世界形成与发展的脉络,弗雷泽历时五载,从人类早期的自然崇拜、灵魂观念及巫术与禁忌入手,延展至科学的出现,分析比较,揭示出人类思维进化的共同轨迹——“巫术→ →科学”。同时,弗雷泽在书中发问:当科学取代了巫术和 ,它的发展前景是什么?会被未来 加圆满的假说代替吗?人类命运的归属是什么? 打开人类精神世界的秘密花园,踏入这场心灵进化的冒险之旅,欣赏精神世界的神奇与美妙,可以促使我们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 本书被称为人类学的百科全书,其文笔清丽,义理明畅,
本书主要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出发对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进行学术性探索,尤其是试图透过对诸多具体的事实和现象进行细致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认识潜在于生活文化之中的意识、观念、价值等深层的意蕴,发现日常生活的时空秩序“文法”逻辑以及知识的结构,进而揭示世俗人生中的“意义”得以形成与建构的机制。作者基于自身较为丰富的田野工作经验和实地调查资料展开专题性的论述,在动态地把握民众生活方式之变迁趋势的基础上,对于生活文化和传统民俗在现当代社会中“再生产”的文化实践及其相关策略有着独到的理解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