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里著的《角色的诞生》是中国研究表演理论的 早著作之一,1947年推出初版,后不断再版,已有七八个版本不等,至今在 表演理论的专著中仍属扛鼎之作。郑君里记录了自己和同时代许多演员朋友的表演经验,努力探索一个演员怎样在表演中清楚地、有力地、美观地、恰到好处地做出应有的反应。书中选择外国古典名著和近代诸名家的不同见解,援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的观点、方法,介绍了表演艺术的不同流派,细致地阐释了演员准备角色的全过程,每个章节的写作时间都超过一年,可谓字字珠玑。
本书的特色有:、《中国期刊发展史》作者们却执著地把握一个基本观点,即从期刊为社会进步服务的角度审视二百年来的期刊发展,把这一朴实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贯串全书之始终。书中论刊、论人,就像作者所说的,着眼于其在“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过程中的作用,因之从梁启超的《时务报》到孙中山的《民报》,从五四号角《新青年》到早期共产党人和鲁迅、茅盾、邹韬奋等先驱的办刊活动等等,占据大量篇幅,构成中国期刊史之骨干。 第二、《中国期刊发展史》一书中的历史线索梳理得一目了然,既体现出社会运动的轨迹,也体现了变迁的清晰历史框架。 第三、《中国期刊发展史》在描述社科期刊发展同时,也着力介绍了科学技术期刊的历史,从其孕育期、诞生期、发展期写到不同历史阶段里经历过的艰难困境,又写到改革开放新时期里科学
如果作者(或主人公)足够有名,那他就是一本书最重要的购买理由。在《鲆书03:名人书浅规则》里,书研究和图书营销专家李鲆对名人书现象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和梳理。面对红海,名人书要怎样策划操作才能胜出?怎样“搞定”名人?制作名人书的书名、封面有哪些技巧?引译版名人书该怎样操作?名人书怎样做营销?作者以营销思维切入出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给出了答案,能给出版人有益的启发。
本研究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媒介融合下期刊数字化发展机制创新及品牌延伸”河南省人文社科项目“期刊网络化研究现状和影响的实证调查研究”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的最终成果 《新媒体研究前沿:期刊数字化发展及品牌延伸》作者从编辑实践应用的视角结合期刊数字化发展的变化历程,运用信息学管理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系统研究了媒介融合下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以及期刊品牌建设问题,《新媒体研究前沿:期刊数字化发展及品牌延伸》探讨了期刊数字化发展的特征以及战略意义综述了中国数字出版的现状、外期刊数字化发展状况、期刊检索平台的建设状况,以及期刊数字化发展模式系统梳理了近11年期刊数字化发展的研究状况。作者还从编辑实践视角考察期刊网络化管
《从创意到书——修改与自我编辑》为你提供了将草稿打磨成完善作品的工具和建议,以使你的作品为代理商和出版人所青睐。阅读本书你将学到: 1.自我编辑技巧,涉及情节、结构、人物、主题、声音等,在你写作的时候运用这些技巧,能够减少后期修改工作量。 2.修改润色草稿的方法,使其成为紧凑、完整的文学作品。 3.最终修改检查清单,指引你一步一步做出修改,不漏掉每一环。 4.第二版的新内容:怎样让作品更有“深度”,从而激发读者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的兴奋。
本书乃“闲趣坊”书系量身编选的又一本休闲而有趣的小书。它收录了36位作者的82篇文章。作者大多是与书为伍、嗜书如狂的爱书人,既有曹辛之、钱君匋、邱陵、张守义、吕敬人等书籍装帧艺术名家和莫志恒、徐雁平等书装研究者,也有范用这样的出版人,姜德明、倪墨炎等藏书家以及叶灵风、唐弢、孙犁、张中行等作家更不乏鲁迅这样身跨数界者。 本书以书衣为切入点,以现代、当代书刊为关照对象,文章依细分话题编作五辑,依次为“封面画趣味”、“书衣的风景”、“书装书之话”、“ 书装人物志”、“装帧艺术谈”。随文插配170帧精品书衣黑白图像,希望感性直观的书衣形象配上诗意文字,不唯对书业。人士、专家学者有参考之助,而且为都市爱书人提供一份简明鉴赏图录。
该书共分为6辑,分别是:出版的责任与价值、出版产业建设与思考、出版企业的文化管理、出版实务与案例、出版人的阅读情怀、出版人的文化主张。这些角度虽然不像一部纯理论著作一样具有内在的紧密逻辑关联和行文呼应,但却能完整地体现出作者对于出版的文化责任及从出版实践角度所做的系列思考。这些思考所贯穿的主线主要围绕着出版人的文化涵养与文化使命、出版界的文化趣味与文化品位、出版物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创新、出版业的文化责任与文化管理等角度展开。
2006年至2010年是我国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从出版管理体制改革到运行机制创新,从经营性出版产业发展到公益性出版事业振兴,从传统出版的转型到新型数字出版的迅速崛起,从出版市场的开拓到向海外市场的延伸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就。伴随着出版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出版学理论研究也同样成果迭出。本研究进展正是对这一时期我国出版业发展与出版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进行的一个系统梳理。内容主要涉及出版学与编辑学基础理论研究、出版体制改革与出版法制建设、出版产业经济与出版产业营销、贸易与出版业“走出去”、数字出版、出版教育与出版史研究等11个专题。
本书是“中国学术图书质量分析与学术出版能力建设 ”课题的结项成果,内容包括: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学术出版步入大繁荣、大发展的美好时代;二、学术出版的现状与困境;三、学术出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四、中国学术出版能力的实证评价;五、繁荣发展中国学术出版的对策与建议。六、研究价值与影响力。 中国学术出版具有规模巨大、学术出版工程叠出、学术译著出版长盛不衰、中外学术互动、出版合作日趋密切等发展优势。同时,也受到了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比例、数量与质量的发展严重不平衡、专业化水平低、学术出版规范严重缺失、学术评价体系紊乱等因素的制约。为此,本课题强调:繁荣中国学术出版必须抓住机遇,坚持学术出版的专业化,重新定义学术出版,着力提高学术出版门槛,打造新的学术出版生产链条;重新构建学术评价体系
这本《我在DK的出版岁月》由克里斯托弗·戴维斯著,宋伟航译。自1974年诞生以来,作为成功的图文书出版公司之一,DK的名字早已传遍世界,为全球读者贡献出无数意义深远的作品。它代表的不仅是一种图文并茂的美学风格,更是一种面对世界的态度,一种编辑理想的实践。在“目击者”系列诞生前,还没有哪一家出版社敢于就一系列特定题材拍摄大量去背图像、加以百科全书式的介绍而制成丛书。而DK以先锋创意与对图书的不断追求,造就了“目击者”系列,为出版界带来了难以言说的震动,并用数千万册的销售数字回应了有关文化理想与市场现实之矛盾的质疑。在DK的影响下,编辑、创意人员,乃至图书销售人员对出版行业的想象都得到了无限的扩张与支持。对于读者而言,这本《我在DK的出版岁月》带来种种思考与启发以及诸多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