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为原理篇、采访篇、写作篇三大部分。原理篇包括:新闻采写的特征与原则、新闻采写的主体――记者、新闻采写的客体――新闻事实、新闻采写的成果――新闻报道等内容;采访篇包括:新闻发现、新闻的选题与采访
新闻业的发展目前正处在历史的关键转型期,特别是自2009年以后,新传播技术呈井喷式发展态势,使新闻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些变化促使新闻人不得不重新反思这个行业。目前各家出版社出版的新
报道规范,又称采编规则,是体现媒介专业水准和职业化程度的主要标志。 西方一些传媒,历经百年而影响愈强,其奥妙便在于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长期的新闻报道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作为影响力广泛的社会传播机构,媒介的失范容易导致严重后果:公信力降低、社会风险、舆论偏颇,等等,只有在合理制度的规约下,媒介才能成为和谐社会的建构力量。 《当代西方新闻报道规范:采编标准及案例精解》是本全面介绍、分析西方传媒报道规范的作品。本书按照“基础知识+报道规范+案例评点”的框架布局,对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主流传媒,进行了系统深入、富有新意的解读。 本书共分9章,内容涉及新闻报道的主要方面,包括:消息来源、准确性、公正性、隐私(权)、法律风险与报道犯罪、新闻摄影、更正。以规范核心,基础知识是规范
本书按照朝代演变的历史逻辑,系统地阐述从原始社会直至现当代中国设计发展的特点与成就,透析各时代中国设计的创造力与生产力。本书突出对历史脉络、术语概念、知识重点及史料背景的阐述,各章节的知识链接和同步习
《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经济新闻报道》紧密结合我国经济新闻发展的现状和采写的经典案例,系统地探讨了经济新闻报道主体的素质要求、经济新闻的价值取向、经济新闻报道的策划、经济新闻采访的要求和经济新闻报道的原则等理论问题,又分章阐述了经济消息、经济深度报道、经济调查性报道、经济新闻评论等文体和报道方式的要求,还对当前经济新闻报道中热点的金融证券类新闻和房地产新闻都用专章进行了探讨,可谓体系完备,论述严密、周全,且颇有新意。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正式成立,这是个系统讲授、集体研究新闻学的团体,被称为中国“报业教育之发端”,开创了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新纪元。徐宝璜先生作为当时北京大学最年轻的教授,担任新闻学研究会的导师、副会长,实际主持了该会的系统讲课和日常研究活动;组织出版了份新闻学刊物《新闻周刊》,撰写了本新闻学著作《新闻学》。因此,他被誉为“新闻教育位的大师”、“中国新闻界最初的开山祖”。
全书共收入不同报刊报头128种,分为上、中、下编,对晚清民国时期的报刊进行概述,希望给读者提供一个视觉认知的历史和方便查阅的索引和辞典。
本书是中国较早概述中国舆论演变过程的专著。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中国自古代到现代以来的民意是如何表达的?作者份古代和近现代两个部分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文人学者和普通大众在何种情况下、以何种方式时间公共批评。 作者尤其关心中国古代清议与朝廷之间的斗争以及民国时期新闻报业所代表的民意与国民政府的斗争,这再作者看来是民主再中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作者再书中强调新闻报道要贴近人的内心和生计、要有人情味、要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喜闻乐见、要用脚写作(指要多实地采访)等等,对当今的新闻工作不无裨益。
本书从文学语言的角度,对这种铺垫作了切实的论述。白话文不仅用于思想启蒙、演说宣传,而且用于述学、记游、叙述、描写、抒情;不仅用于论说、新闻等散文,而且进入歌诗、戏剧,尤其是大量白话小说。这类作品远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但说明,白话文和白话文学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写作群体和更大的接受群体,已经营造了一种氛围。
《专业新闻报道》在理论上对时政、财经、民生新闻三部分的新闻基本规律、原则、方法等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梳理,并注意了融合吸收前沿的研究成果,比如,当前新闻传播实践中财经新闻报道中流行的一些实证调查理念与方法,以及计算机辅助报道等。教材各章框架结构比较合理,层次分明,条例清晰,资料翔实,内容充实,行文通畅,观点正确。教材以案例体为主,尽量减化理论的复杂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揭示时政、财经和民生新闻,选题、采访和写作的基本要领,同时从实用的角度,将专业新闻记者的基本功与素质融合其中。初学者很难领会的内容,采用记者手记或是相关链接的方式完成。媒体关注收视率、订阅量等衡量标准,针对这一现象,此教材以我国媒体大力提倡的视觉新闻报道方式为主。
本书是作者从业15年来,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头版头条的128件新闻作品精选汇编,不少作品发表后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作品内容既有对全国全军重大典型的宣传,又有对基层一线官兵的报道;既有各类先进单位的成功经验,又有不同行业探索创新的治军之道,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武警部队在强军兴军征程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展现的时代风采、实现的跨越,是一部极具正能量的新闻作品集。同时,作者还尝试不同题材、不同角度、不同风格进行采写同一采访对象,是广大新闻工作者难得的业务学习教材。本书所选篇目重点突出,文字精炼优美,具有较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本书是一部新闻伦理学的经典著作。它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新闻界的经典诉讼实例,揭露了新闻界的黑幕,探讨了新闻工作者的核心问题:良心。 1970年2月,军医麦克唐纳被控谋杀怀孕的妻子和两个幼小的女儿。在谋杀案审理期间,记者迈金尼斯找到麦克唐纳,两人协议合作出书。后来,迈金尼斯逐渐认为麦克唐纳有罪,但为了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他假装出好友的姿态骗取麦克唐纳的信任,并成功地使麦克唐纳相信自己写的书能为他开脱罪名。直到作品出版后,麦克唐纳才意识到迈金尼斯在书中已将他描写为心理变态的冷酷杀手。最后,麦克唐纳转而控诉迈金尼斯欺诈。 作者通过这个诉讼实例,检视了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记者往往利用采访对象的虚荣、无知或孤独取得他们的信任以获取写作素材,最后的报道却背离采访对象陈述的事实。作者不但剖析了记
本书由贺越明(作者学生,现任澳门商讯杂志社社长)编,经作者审定。主要内容分为作者1949年前在《大公报》和《文汇报》的六个不同时期担任主笔时写的社论190篇;有作者撰写的前言和贺越明撰写的编后絮语。上述版本中,有部分重要文章未收入。如刊于1946年1月25日《文汇报》的社论《文汇报的精神》,文汇报史研究者郑重先生(《风雨文汇》一书作者)认为这篇文章是《文汇报》的“定盘之作”。参加《大公报》和《文汇报》的编辑,是作者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在两报主持笔政期间,撰写的大量社论和评论,既是作者自身思想观点的表达,又是两报政治立场的表现,也是“文人论政”的重要实践。张季鸾、胡政之、王芸生、储安平等都有此类文集问世,研究这些对于研究两报的历史,中国新闻史和近代史都有重大意义。同时还可供后人学习,也是
本书从文学语言的角度,对这种铺垫作了切实的论述。白话文不仅用于思想启蒙、演说宣传,而且用于述学、记游、叙述、描写、抒情;不仅用于论说、新闻等散文,而且进入歌诗、戏剧,尤其是大量白话小说。这类作品远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但说明,白话文和白话文学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写作群体和更大的接受群体,已经营造了一种氛围。
这部《菲律宾华文报史稿》记录了菲律宾华文报118年的历史,也是自19世纪末以来华侨华人在菲律宾生活和奋斗的一面镜子。 这是部有关菲律宾华文报历史记载的书稿,史料翔实,立论公允,是研究菲律宾华文报和华人历史的可靠读物和文献,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史稿从1888年菲律宾份中文报纸《华报》出现写起,不但记述了一百多年来华文报刊更迭的经过,也反映了一百多年来华文报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可歌可泣的事迹。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史稿也反映了一百多年来菲律宾华侨华人艰苦奋斗及成功创业的历史,可以把它作为一部华侨华人简史来阅读。 从基本结构来说,这部史稿共有四编,每编都从社会概况、报纸与期刊、报人情况几个方面进行介绍,是该编的结束语,概括其中心思想和研究成果。其中的"报人小传",写了60条共61位报人的传略,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