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盗猎者 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反对将粉丝看做愚昧、盲目的 文化白痴 ,而是将电视粉丝看作是在节目方式上的主动的消费者、熟练的参与者,是从借来的材料中建构自己文化的游猎式的文本盗猎者,是勇于争夺文化权力的斗士。电视粉丝热衷于对媒介文本进行各种自主性的符号阐释,并且从大众文化资源中盗取零散的片段,进行拼贴重组。本书从一个知情人的角度出发,提供了从电视粉丝中收集的生动事例,具体分析了《布莱克斯七号》《异型国度》《美女与野兽》《双峰》等电视节目,对粉丝群体进行了一次以民族志研究方法为主的叙述和考察,重点关注其社会机制、文化实践以及与大众媒体和资本主义消费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演员自我修养》借助戏剧学校师生学习表演的故事,从艺术观、想象力、注意力、情感记忆等多方面讲述表演的方法和技巧。不仅是一部经无数表演工作者成功检验的关于演员职业、责任与使命的工具书,更是一部关于演员与社会相结合,提升与完善演员艺术修养、道德修养的人生著作。普通读者通过这本书,可以在许多方面获益,例如:欣赏影视作品和表演、学习真实表达自我的方法、如何让自己更加自信、如何调动自己的情感素材去实现目标、像角色一样去感受和思考。
乡村是整个中国的抹不去的底色。著名摄影家、纪录片导演焦波带领团队在山东沂蒙山革命老区沂源县杓峪村驻扎373天,拍摄了荣获20多项大奖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中国电影出版社推出的这本《乡村里的中国》,就是焦波对该片拍摄历程的详实记录。 该书向读者展示了影片拍摄的缘由、困难、进程、人物冲突等丰富的背后细节,对于看过该纪录片的观众,阅读此书可以对片中人物和情感有更深刻的了解,对乡村中国有更深刻、更细微的思考;对于没有看过该片的观众,本书则无疑是一位好的推荐人。 在叙述拍摄历程中的细节的同时,焦波导演自然也披露了他在这373天里的心路历程,让我们看到这位对乡村满怀深情的导演是如何去寻找和跟踪拍摄线索、如何思考对乡村生活和人物的表达。阅读本书,是一次与导演的对话,也是一次与乡村中国,甚至与我们
“数字化” 不是旅途中的一次艳遇,它是一种无法逃避的生存状态。数字技术是如此 地改变了当今社会,以致我们不得不改变自身。在数字技术的浸润下,电影这门技术性依赖极强的艺术,开始溢出“暗黑”的影院空间,与其他媒介融合,迈入所谓的“后电影”时代。电影批评作为电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难以独善其身。为此,本著作把电影批评视为一种特殊的话语现象,尝试借用话语批评、媒介批评的相关研究方法,从场域结构、批评主体、批评形式、批评功能等层面,深入探讨了数字媒介给电影批评话语生产带来的诸多改变,及其这些改变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问题。
电影伦理学是继电影哲学、电影美学、电影心理学、电影文化学等之后,电影研究的新方向、新领域、新支点。如果说电影学在中国仍是一门新学科,那电影伦理学则是一门新新学科,一门以电影叙事形态研究为基础,以影片表现的伦理取向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电影理论体系的新新学科。《中国电影伦理学 2017》开启了 电影 伦理 的历史性航程,电影伦理研究广受重视,成绩斐然。立足当下,面向未来。 《中国电影伦理学(2018)》选择 电影理论的伦理建构 电影道德的多元审视 伦理视角的电影批评 三个维度,总结和梳理了近期的研究成果,旨在为今后中国电影伦理学的研究规划探索方向,寻找话题。这三个维度中, 电影理论的伦理建构 可谓理论筑基, 电影道德的多元审视 可谓范式探析, 伦理视角的电影批评 可谓方向规划。
由铃木尚之著的《武士道残酷物语(铃木尚之电影剧作选集)/电影教室》所选的七部电影剧作均为日本电影剧作家铃木尚之的代表作。《饥饿海峡》被誉为日本惊险侦破影片金字塔的大作;《五番町夕雾楼》刻画了一位与人们以往的印象迥然不同的 形象。这两部剧作均改编自日本作家水上勉的同名小说,是日本电影 的不朽之作。荣获柏林 电影节金熊奖的《武士道残酷物语》,深刻反省了武士道的精神实质,并给予了批判。《啊,无声的朋友》、《海军特别少年兵》和《战火中的童年》,充满了对战争的反思和控诉。《怪人》展现了单口相声家的悲喜人生。
《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是由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国内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编撰的,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蓝皮书”系列中的一册,目前已连续出版六年。该书作者队
本书是一本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理论专著,也是迄今为止西方传播研究界最全面地总结和探讨受众问题的一本著作。全书对受众这一概念及其演变历史进行了梳理,全面总结和分析了各种受众理论和受众研究的主要传统、方法
作为生活中的伴随性媒体,电视普遍被放置于家庭的显著位置,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很主要的影像媒介。与电视媒体在人们生活中所处的显著位置不相称的是学术界对其的研究并没有实现足够规模。在媒介技术推动下电视影像
何苏六主编的《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4)》是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推出的针对纪录片领域的年度发展报告。本书内容基于2006年以来CDRC就相关前沿问题所展开的系列调研工作,以国家高度、学术品格、学院立
本书全面反映了交通广播人在产业、经营、策划、创新等方面的思考,体现了他们对中国交通广播未来发展前景的深刻见地,凝练了他们不断探索、汲取、总结的宝贵经验和体会。
本书全面反映了交通广播人在产业、经营、策划、创新等方面的思考,体现了他们对中国交通广播未来发展前景的深刻见地,凝练了他们不断探索、汲取、总结的宝贵经验和体会。
隋欣著的《新兴媒体时代广播发展研究》将新兴媒介环境中的广播媒介作为研究对象,从受众、传播流程、内容和功能等方面,考察广播媒介在新兴媒体时代的变与不变。本书立足中国国情,并提供优选视野下的广播发展经验,
电影院是电影机制具体的运作地点和电影传播的重要空间形式,它处在文本生产、映演机制、观影心理等问题的交汇点上。在文本历史、制度历史和观影历史的关联中,中国电影院不仅因建筑空间、映演活动、文化消费与地方文
《中国电视节目创新与收视――CSM收视研究文集(第1辑)》共包括34篇文章,这34篇文章可以分为以下6个板块: 第一板块,新形势与节目创新价值周期。主要对我国电视节目创新的背景及节目创新价值周期
《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是由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国内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编撰的,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蓝皮书”系列中的一册,目前已连续出版六年。该书作者队
高广元编著的《中国农业电视发展战略研究》不但对中国农业电视节目几十年来的发展做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而且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将中国农业电视置于中国社会环境中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于中国农业电视的发展方向提出
......
本书站在文化生态学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在中国纪录片创作日趋靠前化的背景下,把中国电视纪录片50年发展历程,放在整个世界纪录片发展的总体格局之中进行比较与审视,研究“我和你”、“自我”与“他者”
本书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全面分析了我国及部分发达国家电影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产业绩效;构建电影产业靠前竞争力评价体系,应用变系数计量模型,在考虑时间效应和个体效应的基础上,对样本国家电影产业竞争
章华明主编的《致青春:同济大学广播台(1952-1966)》弥足珍贵,以60多年前 同济大学广播台 为主线,收录了近70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回忆文章,以及一系列历史图像和文字资料,凝聚了前辈校友们对母校的深情厚意。文集在编写过程中,几易其稿、反复修改,凝聚了前辈校友们大量心血,反映了他们严谨求实的很好作风。文集是对同济大学校史研究的又一个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