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先阐述俄罗斯藏书票的发展历程,然后展示遴选出的50至70位艺术家的若干作品,并附艺术家简历。在俄罗斯艺术史中,藏书票作为小型版画的一个分支,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根据俄罗斯相关学者的论述,俄罗斯藏书票的发展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节点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又呈现出了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点。特别是在第二个阶段,俄罗斯藏书票渐渐获得了世人的普遍喜爱和尊重。俄罗斯藏书票艺术带着自己的风格和思考角度,展现出了多样性的创作解决方案、风格以及场景的精华, 是融合了创造者和订购者的无穷想象力,真正成为书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本书全五卷,以学术史的形式, 全面系统梳理百年间(1911-2011)我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的发展历程,阐述其运作机制和整理研究方式,总结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教训,弥补以往学术史的缺失。书中对古籍整理方法和规范的阐述,完善了古籍整理的学术标准,深化了古籍整理的理论建设;对古文献学科发展的历史总结和理论探索,为进一步建构古文献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撑。书中深刻阐明了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古籍事业和古文献学科的发展提出一系列前瞻性科学对策。全书资料翔实,史论并臻,是一项具有原创性和导向性的重大学术成果。
《首都图书馆藏绥中吴氏赠书目录》收录范围为首都图书馆所藏绥中吴氏赠书,有刻本、抄本、活字本、铅印本、影印本,包括线装、平装、毛装、精装,以汉文为主,有少量满汉、英汉、日汉对照本,而梵文和孟加拉国文图书因未找到合适的人员进行编目,未能编入。
《蒙古源流》成书于1662年,清朝康熙元年。1766年蒙古喀尔喀部亲衮扎布,将《蒙古源流》的一部抄本进献乾隆皇帝,根据乾隆旨意,将《蒙古源流》译成满文,1790年前后又译成汉文,题书名为《饮定蒙古源流》,并收入大型丛书《四库全书》中。 《蒙古源流》的学术价值,从史学角度概括地说,在于它比较系统的和集中的记述了15-17世纪蒙古社会的概况,是一部明代蒙古的编年史,也是蒙古史著作中较早的一部从古至17世纪中叶的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