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分析:经验组织论》是一部篇幅宏大、内容艰深的著作。受现象学、形式社会学的影响,戈夫曼在本书中引入了初级框架、片段、基调、调音、捏造、层级等概念,搭建了系统的框架理论体系,进而详尽描述了框架的变动与其影响的经验的组织。 戈夫曼将 框架 视为一种 解释基模 。他指出,社会事件原本混乱无序,人的认识能力却是有限的,正是框架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辨识和标识社会事件与信息。在实际运用中, 框架 既是一种建构现实的过程,又是该过程遵循的原则。此外,本书对新闻传播学影响深远,是戈夫曼送给这一学科的 意外的礼物 。
本书是为初涉传播学学术研究的读者撰写的导论性著作,旨在提供传播研究的完整路径与方法。全书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为学术研究的基本知识,包括对知识这一概念的阐释以及对知识合法性的介绍;第二板块为问题意识,讨论如何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第三板块为方法意识,讨论如何设计研究方法,其中包含三种方法论范式以及计算机环境下的19种具体研究方法;第四板块为论文结构,介绍论文的常规结构模式。全书在对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及论文结构进行讨论时,不但提出了应该达到的规范,而且结合核心期刊大量已刊登论文和未采用投稿进行了案例说明,意在提供前车之鉴,为学术研究及学术表达指点迷津。
《麦克卢汉精粹》精选麦克卢汉十余种著作,分四部,含十九章,再加首尾的 绪论 和 各章注要 ,囊括了这位20世纪思想家和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的思想精华。 麦克卢汉是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先知,互联网的预言家,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论断: 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即是讯息 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 媒介使人自恋和麻木 我们正在回到重新部落化的世界 西方文明的整个观念是从拼音文字派生出来的 地球村 今天,他的预言已然成为现实,他的洞见更加富有启迪意义。
《认知传播学》在充分论证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梳理了认知传播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认知传播融合创新的基本条件、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阐述了认知传播学的本质特性、功能与任务,揭示了认知传播与传播主体、接受主体及其体认过程与典型模式、效果与测评的基本规律,说明了认知传播视阈下如何进行内容生产和认识其文化价值及社会环境,论述了认知传播与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符号学、社会学的关系。《认知传播学》作为一本跨学科研究的专著,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认知传播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具有前沿性、学术性、系统性、应用性、科学性等特征。它对于活跃传播思想、创新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优化传播效果、更好地建立内容生产机制、正确评估内容传播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前沿》收录了近年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部分教师关于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全书分为新闻理论、新闻实践、新闻教育三大部分,既有对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总体性、纲领性思考,也有从理论史、概念史、跨文化比较研究、新技术语境研究等角度进行的前沿探索,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的 清华学派 已初具特色。
陈崇山编*的这本《中国新闻界的半边天》首先梳理了我国女新闻工作者的百年历程,在此基础上运用规范的实证调查方法,对女新闻工作者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同时,该书通过对普通读者和精英读者分别调查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妇女报》在推动女性发展方面的积*作用,由此揭示出当女性在媒体决策层占据重要地位时,媒介内容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论现阶段的中国出版活动、抗战中出版界的成就和趋势、出版事业的厄运、一个吁呼:从出版界走到读书界、从一月新书看全国出版界、一年来的古城出版界、四年来的上海出版界、上海书店全盛时代、死寂的出版界、山东敌后的出版界、出版物伦理化的建议等。
韩天衡的名字,在近半个世纪的中国艺坛上一直是响亮的。可以说,他的艺术视野遍及篆刻、书法、绘画、鉴赏、收藏、教育、公益等诸多领域。起步之早、范围之广、影响之远。 而且,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家,他的篆刻奇崛、瑰丽、多姿,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赞誉“为现代印学开辟一新境界”,是公认的当代印坛一面高举的旗帜。其书法、绘画皆能深入传统、相互融通、变化气质,又极见个性创新。他理性思考、精于思辨,对篆刻史、书法史、绘画史皆有自己的见地与发想,并将这些经验与心得转化为“传道授业”的教化能量,春风桃李,泽被四方。 韩先生从年轻时就致力于书画、杂件艺术品的收藏。非以“增值”想,只是出于热爱、学习的初衷。而这些当年用工资、津贴、稿费一点一点购得的“旧物”,在今天已成为难得一见的“国宝”。难
人类因传播而存在,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传达,人们分享经验、交流情感、构建世界:研究人类产制和交换符号的过程,就是口语传播的使命。 口语传播源远流长,在西方传播学界始终都是主流,历久弥新。反观中国大陆传播学界,这一领域几为空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来自台湾的三位学者秦琍琍和李佩雯等共同奉献的这本《口语传播》,系统地描绘出口语传播学的历史与理沦。如同一幅知识地图。读者凭此可尽情领略人际、团体、组织、公众乃至跨文化间的传播真知。 “挟理论之利。谋务实之用”,是本书的宗旨:除了“道”的论述,《口语传播》对各种情境中的沟通表达之“术”亦作了精至Ⅱ的阐述。 对于传播学专业的学子而言,口语传播应是最基础的技能;而对于以传播为职业的人们——营销人、广告人、公关人、管理者、主持人等来说,口语传播
为做好高等院校保密技术工作,理解《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定办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评分标准》及《军工保密资格认定工作指导手册(2017年版)》内容,掌握审查审批工作要求和实施程序,熟悉各类操作方法,并结合高等院校实际特点,编者编写了《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体系文件样例》。 《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体系文件样例》共分三个部分,部分为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信息安全保密策略;第二部分为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保密管理制度;第三部分为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保密操作规程文件。 《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体系文件样例》可作为高等院校从事保密工作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论及传播与社会问题的大量倾心之作。这些论文不仅展现了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研究的广阔知识视野,更提供了一种将文化传播放在“外部”社会权力关系中考察的理论路径。 通过讨论“帝国时代”世界传播的新自由主义逻辑和中国媒介商业转型的历史困境,作者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清晰地确立了“权力”与“社会”这两个富有解释力的柱心范畴而且用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视野覆盖了全球化、主权、民主平等、公共性、多样性等现代政治中最重娶的议题, 本书昭示,一旦突破了寻求“内部”规律的“去政治化”窠臼,传播研究将释放出理解当代世界与中国问题的巨大潜力。在这个意义上,这部著作既剖析了媒介景观背后的权力结构.也挑战了当下传播研究的典型知识症侯。
《揭开档案的面纱》约10万字,讲述了一个五口之家(爸爸是室内装饰设计师,妈妈是档案馆工作人员,爷爷喜欢读书、看报、集藏,奶奶喜欢做饭,“我”叫小亮,是一名高中生)和他们身边的亲戚、朋友、邻居、同事等遇到的与档案相关的事情,在生活情景中揭开档案的面纱,普及档案知识。帮助读者正确认识档案,学会简单整理档案,保管、保护档案,查阅档案,利用档案,直至爱上档案。全书寓知识于故事,通俗易懂,可作为档案科普读物供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公众阅读。
《档案室档案的管理》对档案价值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对文件中心和档案寄存中心等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责与任务的说明。对文档一体化管理思想和文档全程管理思想的运用。对档案整理改革思想的吸收及评价,档案室安全应急管理。
《我们携手走来:厦门口报社发展史略》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力求做到思想性、真实性和资料性的统一。本史略从编辑方针、新闻采访、版面编排、主题策划、经营管理、品牌构建和重大新闻历史事件、新闻人物等方面对本报60年的发展史进行全景式扫描、纵深式鸟瞰。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20世纪最富有原创性的媒介理论家之一。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非凡的感知能力将他推上了国际舞台,使他成为信息时代的先知。《机器新娘》是最早研究广告的学术专著,初版于1951年。有了这本书,麦克卢汉的现代大众传播、最风趣批评家的地位,就确立下来了。
本书以政治传播为研究视角,采用跨学科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围绕会议新闻传播认知、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博弈、传播内容、传播形态、传播渠道、传通效果等方面,系统揭示了会议新闻传播过程中政治系统、媒介系统、社会系统的传播意图、博弈关系和博弈策略。具体回答了政治运行规律、媒介传播规律和受众信息使用与满足规律的相互作用对会议新闻传播的影响。借鉴政治沟通和政治营销理论探讨了会议新闻传播形态改造和 权威 参与 的新闻形态建构的可行性。同时,本书还提出了满足目标受众定向需求原理、注意力获取=信息独特性 受众获得的满足感/媒介选择机会的等值性原理和 三个向度 的会议新闻传通效果测量评估模型。本书对于拓宽会议新闻传播学术研究视野,推进会议新闻传播改革,增强公众的政治政策认同,促进公民政治参与具有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