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三百年前的卢梭关注了人类文化几乎所有方面的表现,留下了可以让各个领域的学者都能长期发掘和研究的丰富精神遗产。由此,卢梭探索的目光不可能忽视语言问题,因为语言是人类的本质性特征。卢梭的语言思想主要表述在他的那部不长的著作里,这部著作题为《论语言的起源并旁及旋律与音乐的模仿》,一般以《论语言的起源》而知名。尽管卢梭早在 1755 年就开始了这部著作的构思和撰写,但他一直没能完成这部著作,到他逝世时这部著作还是未定稿。专家们对这部著作的实际写作年份一直有争议,至今也没有定论。有人认为这部著作是卢梭思想成熟时动笔的,有人则认为这部著作写于他的思想发展过程之中。无论怎样,直到 1781 年他去世三年后,卢梭的遗嘱执行人才将这部未定稿在日内瓦出版。在卢梭生前那么多年,他都迟迟不发表这部著作,显然
《语言的突破》为卡内基经典之作,于1931年初次出版, 80多年来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被誉为“人类出版 的奇迹”。本书汇集了成功学大师卡内基的思想精华,深刻剖析了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技巧,同时引用了许多名人及普通人的真实案例;讲述了他们如何通过学习书中的内容,改变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并增强自信,从而获得他人的信任甚至影响他人,然后取得成功。
本书介绍了汉字的形成、发展和使用,讲述汉语知识,弘扬的传统文化。本书的编写尽量做到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新说文解字》一书不助于广大读者加深对汉字、汉语知识的了解,而且对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字母的最初构想从何处而来?它是如何发展成为今天最常见的罗马字母系统的? 因为有了字母,西方文明才得以奠定基石。 字母为整个西方世界的认同感提供了重要的要素:以色列人用字母定义他们的上帝、希腊人用字母记录神话、罗马人用字母展现力量;今天,透过网际网路,罗马字母俨然有主宰世界之势。 本书作者以风趣清新的文笔首次对次详细地探讨西方字母起源和发展,从埃及、希腊、罗马到俄罗斯、蒙古、西夏,乃至朝鲜,追寻字母足迹所到之处,展现出字母是如何从岩壁碑铭、陶瓷碎片上演进而来的,又是如何在与其它文化的竞争中占据了主流地位的,作者将种种考古发现、历史事件、神话故事与传说编织起来,侃侃而谈,并分析比较字母、楔形文字、象形文字和中文的书写特点。
本书主要基于真实语料,以认知语法为框架,建构了存现句的研究模型——基于参照点的行为链模式,探讨现代汉语存现句的认知动因、句法关系、论元结构、体貌意义、主观性和语篇功能等现象。 认识事物存现的处所是人类认识世界、生存于世的先决条件。否则,人类会无所适从,相互之间无法交流。或因为认识世界的需要,或因为熟悉,处所是人们注意力首要聚焦的对象,而位于其上的存现物是人们注意力次要聚焦的中心。因此,处所成分是凸显的射体、参照点,语法上表现为主语。而处所上的存现物是界标、参照点所激活的目标,句法上表征为宾语。存现句体现的是人们先认识处所、再认识存现物的认知顺序。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隐现都是施事发出能量,通过工具传递给客体而形成的。施事、工具和客体之间的能量互动所构成的行为链是存现句的基体
通假字,是一种有趣的现象。那么,什么是通假字呢? 细分之,通假字又分通用和借用两种:凡本字和借字字音、字义都相同或相近的。总而言之,同音代替是通假字共同的本质了联系。具体说来,又分完全同音、双声通假、叠韵通假三种情况,这又是它们各自的个性特征。 ,完全同音。即通假字与本字声母与韵母分别相同。 第二,双声通假,即通假字与本字声母相同,韵母不同。 第三,叠韵通假。即通假字与本字韵母相同,声母不同。
J.L.奥斯汀是二战后英国的分析哲学家,是“牛津派日常语言哲学”公认的领袖之一,在英美哲学界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何以言行事》一书提出的“施行话语”与“记述话语”区分学说和言语行为理论有建设性,是其对哲学和语言学的原创性、性的贡献。前者对真理理论、法哲学和伦理语言的研究有着重要影响。后者一方面经过赛尔和格赖斯等人的修正和发展,成为语言哲学最重要的意义理论之一;另一方面经过一些语言学者的细致阐发和发扬光大,成为语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学研究、社会语言学、语言交际理论等领域有着经久不衰的影响。
薛俊武编著的《转换异构——汉字起源论》披坚执锐,对汉字的形因、形成、形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论证,从本质上阐述和揭示了汉字起源的秘密。《转换异构——汉字起源论》主要内容是:,八卦义理阐扬的外延,是汉字产生的滥觞;阴阳爻符是汉字的遗传基因;符号的易理性转换决定了文字的肇始;符号的异构是汉字孳乳的主要途径;使用和传承是汉字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揭示了汉字起源的一般规律,批判和澄清在汉字发生发展问题上的种种误解,它所形成的新观点,是目前汉字研究和汉字释解的开山之斧。第三,批判了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字之初,本为画”的错误定论,论证并提出会意字才是汉字的初始。第四,全面阐述“文字的本质是字形”的科学定义,对於构成文字的形、音、意、理,尤其是“理”进行了深入阐释,痛斥历代“文痞”对待汉
中华文明是从人类认识自身开始的。在人类的幼年,曾经先后发生了母系生殖崇拜与父系生殖崇拜的思想解放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人们不仪知道了“人”而且对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也有了初步的理性认知,并产生了《八卦》,形成了“太极生阴阳,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认识世界的系统理论。八卦理论的真理性,几下年以来不仅不被任何力量所阻隔,而且成为中华文化与文明的滥觞;不仅陶铸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与人文精神,而且也是中国文字起源、发展的文化孕育与理论支持。汉字的产生,氤氲于两次生殖崇拜的文化氛围;初倪于家庭出现以后的社会形态;完善于国家统治趋于系统的历史背景。从本集开始至第五集,就是以字形为本质,考证汉字在形起、形成、形变过程中揭示人性的故事,从而对中国现今常用汉宁原刨性奥旨做出最基本的揭示
这是一个窗口,通往汉字王国的窗口。文字的创造是社会的投影,字间与世间的事情似乎一样,那里也充满着鲜花与荼毒,残忍与温馨,善良与狰狞,情仇与爱恨。 为什么房子底下卧着一头公猪就是“家”?屋子里边坐着一位女性即为“安”?在“家”中,为什么离不开“挺”?家庭会不会走到尽头?母猪拱圈为什么会拱出一团“火”来?羲、娲(即伏羲、女娲)为什么原出自感叹词“兮”与“哇”?乘龙快婿的夫君也有发祥之地吗?为什么“海”原本是指母亲的胸怀?室、屋、房、舍、宅同为人居之所,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待嫁的女儿为什么称“闺女”?为什么人们有时称自己为“余”?村与庄的区别究竟在哪里?爱情与猫头鹰有什么关系?“幸福”的根源究竟在哪里?等等,这些待揭的千古之谜,作者从文字的原创性奥秘这一角度,发人之未发地都一一进
本书命名为《田野语音学》,是专门为解决加强语文工作者基本功训练的任务而编写的。 全书共分为13章:1.田野工作中的语音学,2.发音的器官,3.元音音区的划分,4.元音的音值,5.声调性质的分析,6.辅音性质的分析,7.一般语言和方言音位系统求问法,8.汉语方言音系的特殊求问法,9.语音单位的划分与结合,10.词语的收集,11.语法材料的收集,12.词汇简表,13.记音样品。 本书从头到尾,围绕语音和方言田野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精心编排,精心写作。既考虑到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调查研究工作的需要,又考虑到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工作的需要。既考虑到知识传播的准确性,又考虑到训练过程的可操作性。既考虑到基本训练的系统性,又考虑到相应信息的全面性。 本书还提供了教学大纲一份,就如何安排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一书在手
本书共九章,章为全书的导论,介绍了语言学史这门学科的对象、范围和研究现状;第二章至第九章分段讲述语言学由古及今的发展史。本书是以欧洲传统为纲写成的,重在叙述西方语言学史,并强调这样做“绝在叙述西方语言学的优越性”要了解西方语言学史的概貌,靠本书大抵够了,但要想了解中国语言学史,只读本书是远远不够的,西方语言学和中国语言学是两种不一样的传统,二者的历又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对此本书又作了一个交代。
《南京大学逻辑文丛:逻辑语言与文化》选集依照研究的领域自然分为三个部分。部分的写作,主要是对逻辑与文化关系之思索的歪歪扭扭。如果从广义论证的角度看,中国逻辑史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诸如训诂学与中国古代逻辑理论与思想之关系研究,中国古代文体中的广义论证研究,中国古代逻辑理论与思想与中国古代数学之关系研究等等。
梁远、温日豪编著的《实用汉越互译技巧》不从单纯的“翻译技巧”入手,而是从实践中更为常见的篇章切入,从文体的角度来探讨各类文字的不同特点与翻译方法,从大处着眼,在大局中顾及具体的翻译方法,所渗透的理论都是为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避免空洞、乏味,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之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符号学就是意义学,是研究意义活动的学问。人的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都浸泡在符号的意义活动中。本书用100 组有趣的小故事,来说说符号学的一些基本道理。 目的是证明:符号就在我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有时好玩,事事普通。本书想提醒每个读者:我们人作为“使用符号的动物”,原来是如此生活的。
这是一本全新的现代汉语课程教材。它总结了近20年来在现代汉语教学的经验教训,力求培养学生观察、搜集语言事实和分析、研究语言事实的能力。在总体构思、内容取舍、章节安排、练习设计等方面有所创新,同时充分吸收了现代汉语研究的成果,是一部带有突破性的现代汉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