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学初阶(文史知识文库典藏本)》取名“初阶”,就是步的意思,是一本较浅近的小册子,帮助读者在学习古文字学的道路上走步。与整个漫长的旅程相比,步自然是微不足道的,不过步如果迈错了,常会导往的方向。入门书必须提供读者必要的、准确的知识,因此对作者的学识反而要求很高。
本书选择720个常见汉字,每一个字均列举《说文解字》以来从起源到演变的众家之解读,以近年来出版的普及类汉字解读图书为主,并以综述的形式加以总结,其中或有个人之见地。从而使读者多角度、全方位比较各家观点,免除繁重的查阅之苦。书中附有从甲骨文、金文、篆文一直到今字字形的演变图例,帮助读者甄别各种观点的优劣,寻找文字起源与演变的真相。本书所选汉字按笔画顺序排列,便于检索,是一部非常实用的有关汉字研究的工具书。
本书是从设计学的维度系统讲解中国汉字设计史的专业著作。以汉字设计传承与创新的发展脉络开篇,结合设计学、传播学和美学的宏观视角,通过研究与分析,挖掘潜藏于汉字艺术审美与信息传播功能背后的思维与方法。将研究视域扩大到与整个汉字文化圈的历史紧密相关的各种文字形态,将汉字从纯粹的美术学或文字学中独立出来,在“设计学”的维度下形成相对独立的研究体系。可供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与参考。
这是一本百年前的英文版四川话教材,是华西医院创始人启尔德医生给华西协合大学医科学生学习四川话编写的英语教材,1917年由华西协和大学出版当土气的四川话遇上洋气的英语,会是怎样一幅情景?你叫啥子名字?whatisyourname?走得拢Canwegetthereornot?东西要趱开扫Youmustmovethingsoutofthewaywhenyousweep.一句句耳熟能详的四川土话,一段段优雅地道的洋气英语,不仅记录了行将消失的四川地道方言,同时也呈现出了一幅百年前洋人操一口四川话跟当地人交流的有趣景象,是民国时期出版的世界上一部四川话(英文)本土课本,展现了一段历史大幕下的中西文化融合
《认知语法基础(第二卷):描写应用》是Langacker教授的代表作,也是认知言学的奠基之作,在国际学界有重要的作用。本书是第二卷,它介绍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语言结构和语言学调查概念,并认为认知语法的核心主张是语法与词汇构成一个连续体,可以通过象征单位加以描述。与目前传统的观念相对,作者主张语言不能脱离语义独立存在,它是概念内容的构成和象征关系的表达式。本书此前已出版,很受学界欢迎,但由于原文比较艰涩,此中文版将受汉语学界、心理学界、认知科学界读者的欢迎。
如有书店希望销售本书,请与豆瓣ID 译言·东西文库 联系 购买 https://weidian.com/item.?itemID=1980461647&ifr=itemdetail&code=021miHoL0PDOf42chpoL0tjEoL0miHof&state=H5WXshare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梳毛》是「大众科学的神作」。 本书探讨了人类语言能力的起源,讨论了语言的用途,以及更基本的问题:我们为什么拥有语言,它从哪来,何时产生。 本书将伴你走进奇妙的旅程,让我们一起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言文字奥妙无穷。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鲜活精彩的语言文字,每一个字,每一流传下来的语句,都有其形成的渊源,都与中华文化息息相通。 汉语是智慧的语言,学好汉语非常不易。本书披沙沥金,选取常见的语言文字现象和语文故事,从语文趣话、说文侃字、物名溯源、文化撷英、称谓由来、趣说俗语、幽默诗赋、成语典故、趣联轶事、语林趣话等多个不同方面,对有关语文的字、词、旬进行了考据和辨析,阐述其由来和演变,以及与之相关的掌故趣事,将语文精妙绝伦的一面立体地呈现出来,使读者在轻松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本书不愧为荟萃语文知识的大观园。文章篇幅精练,生动有趣,方便读者利用闲暇时间阅读,增长语文知识,开阔见闻。对于众多的学习语文的人们,也能给
研究汉语上古音的著作。顾炎武著。大约成书于1643年,全书分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5个部分。《音论》分上中下3卷,共15篇,论述古音和古音学上的重大问题,集中地阐述了作者对古音学的基本看法,是《音学五书》的总纲。其中重要的有4篇:①《古人韵缓不烦改字》,②《古诗无叶音》,③《古人四声一贯》,④《先儒两声各义之说不尽然》。《诗本音》详细地考查了《诗经》押韵字的古音,凡他认为古今读音不同的字,都指明这个字古音应当在古韵的哪一部,并统计出在《诗经》中这个字出现的次数,在其他经书中作为押韵字出现的次数,与哪些字押韵。顾氏自认这部书是《音学五书》中最重要的一部。《易音》考查《易经》押韵字的古音,基本方法与《诗本音》相同,但不像考查《诗经》那样把《易经》抄下来,而是选取了他认为用韵的句
本编收录文字选自文物出版社《包山楚简》一书,分编单字,合文,存疑字,残字四部分,卦书附录於後。入选单字凡一千四百四十二字,重文三千零八十八字,分别部居略依许慎《说文解字》。凡说文已有之字,字头以小篆书写,说文所无之字,以楷释棣定。入选合文凡二十八例,重文八十例,略依笔划简繁排序。入录存疑字凡一百一十八字,各字之下录词例,句例以便研究。入录残字凡三十字,大多為孤例,按简号先後排序。 包山楚简是迄今发表公布的文字数量最多的一批楚简文字材料,深受外学者及书法爱好者重视。作者集数十年摹写古文字之经验,精摹此编,字形准确,编排合理。全书手摹制版,近300面,由张政烺先生题签,李学勤先生作序。
本书在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跨层结构词汇化的性质、范围、特点、动因、机制等问题,重点探讨了跨层词汇化的句法特征、语义基础和语音变化等一系列特点,探索了跨层词汇化的演变动因、演变机制等规律,尝试回答和解决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