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走进东盟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根据到泰国旅行、商谈可能遇到的情境分为8个单元:基本用语、交流、出行、住宿、美食、游览、购物、求助,按语言使用场景设计了可能用得到的中泰文对照的句子,共计900句。每个句子从中文、泰文、模拟中文读音3个方面呈现,并在二维码里配套音频。在附录列出重要电话和有关礼仪的提示供读者参考。本书不仅能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泰国语的发音,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协助读者找到在泰国旅行、商务交流过程中所遇问题的解决方案。
《越南语900句》是走进东盟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根据到越南旅行、商谈可能遇到的情境分为8个单元:基本用语、交流、出行、住宿、美食、游览、购物、求助,按语言使用场景设计了可能用得到的中越文对照的句子,共计900句。每个句子从中文、越南文、模拟中文读音3个方面呈现,并在二维码里配套音频。在附录列出重要电话、有关礼仪提示供读者参考。本书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越南语的发音,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协助读者找到在越南旅行、商务交流过程中所遇问题的解决方案。
《缅甸语900句》是走进东盟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根据到缅甸旅行、商谈可能遇到的情境分为8个单元:基本用语、交流、出行、住宿、美食、游览、购物、求助,按语言使用场景设计了可能用得到的中缅文对照的句子,共计900句。每个句子从中文、缅甸文、模拟中文读音3个方面呈现,并在二维码里配套音频。在附录列出重要电话、有关礼仪提示供读者参考。本书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缅甸语的发音,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协助读者找到在缅甸旅行、商务交流过程中所遇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书是走进东盟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根据到印度尼西亚旅行、商谈可能遇到的情境分为8个单元:基本用语、交流、出行、住宿、美食、游览、购物、求助,按语言使用场景设计了可能用得到的中文与印度尼西亚文对照的句子,共计900句。每个句子从中文、印度尼西亚文、模拟中文读音3个方面呈现,并在二维码里配套音频。在附录列出重要电话、有关礼仪的提示和常用人称代词供读者参考。本书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印度尼西亚语的发音,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协助读者找到在印度尼西亚旅行、商务交流过程中所遇问题的解决方案。
★论述了汉字部首查字法的产生和发展,指出了201部首规范的成绩和不足,介绍了中文编码字符集七万字部首序的编排方案。 ★对201个部首及主要统属字做了详尽的讲解。 ★可供学生和语文教师学习使用,对部首查字法的研究与规范也有参考价值。
《柬埔寨语900句》是走进东盟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根据到柬埔寨旅行、商谈可能遇到的情境分为8个单元:基本用语、交流、出行、住宿、美食、游览、购物、求助,按语言使用场景设计了可能用得到的中柬文对照的句子,共计900句。每个句子从中文、柬埔寨文、模拟中文读音3个方面呈现,并在二维码里配套音频。在附录列出重要电话、有关礼仪提示供读者参考。本书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柬埔寨语的发音,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协助读者找到在柬埔寨旅行、商务交流过程中所遇问题的解决方案。
《老挝语900句》是走进东盟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根据到老挝旅行、商谈可能遇到的情境分为8个单元:基本用语、交流、出行、住宿、美食、游览、购物、求助,按语言使用场景设计了可能用得到的中老文对照的句子,共计900句。每个句子从中文、老挝文、模拟中文读音3个方面呈现,并在二维码里配套音频。在附录列出重要电话、有关礼仪提示供读者参考。本书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老挝语的发音,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协助读者找到在老挝旅行、商务交流过程中所遇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书是走进东盟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根据到马来西亚旅行、商谈可能遇到的情境分为8个单元:基本用语、交流、出行、住宿、美食、游览、购物、求助,按语言使用场景设计了可能用得到的中文与马来西亚文对照的句子,共计900句。每个句子从中文、马来西亚文、模拟中文读音3个方面呈现,并在二维码里配套音频。在附录列出重要电话、有关礼仪的提示和常用称谓供读者参考。本书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马来语的发音,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协助读者找到在马来西亚旅行、商务交流过程中所遇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一书分声训与右文、右文说之略史、诸家学说之批评与右文之一般公式、应用右文以比较字义、应用右文以探寻语根,以及附录等部分。《吊杀祭古语同原考》为语言文字学研究文献,通过分析“巾”、“木”、“示”三字的关系,而得出“吊”、“杀”、“祭”三字古语同原的结论。
《文化语言学导论》甚有学术价值的好书。本书的出版,无论对文化语言学本身,还是对中国语言学,都是很有意义的。就文化语言学方面说,在这一学科革创初建的过程中,研究者们所提出的理论设想,平心而论,还失之子粗疏浮泛,其中还有不少似是而非、架空谈玄的东西,本书提出的理论比较严谨系统,可以匡补上述缺失。对于中国语言学界来说,《文化语言学导论》的出版可以沟通文化语言学圈内和圈外两部分学者的思想,使圈外的人不仅可以消解掉积存已久的一些疑虑,而且还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迪。另外,由于本书论述深入浅出,引例新鲜有趣,行文流畅自然,语言学界以外的人也会感到亲切可读。《文化语言学导论》的写成说明文化语言学在理论上正在走向成熟,也说明昭铭在学术道路上正在走向成熟。看到这些,对我来说是至为快慰的,因
香港理工大学的张小衡先生和李笑通先生合作出版的《一二三笔顺检字手册》,正是运用笔画笔形排检法原则,研发出的便于使用者,特别是汉语初学者使用的应用性研究成果。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 1937 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分上下卷,上卷收录北曲之部,包括仙吕、中吕、南吕、正宫、商调、越调、双调、黄钟、大石、小石;下卷收录南曲之部,包括仙吕、羽调、正宫、大石、中吕、南吕、黄钟、越调、商调、双调、仙吕入双调。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本书共 8 章,叙述了甲骨文的发现、研究、新史料的提供、殷代工艺文化的推测等,书末附甲骨文书目。甲骨文所反映的殷商社会生活是极其丰富多彩的,通过社会生活的细节组织出殷商的社会制度形态,是甲骨文价值研究的一个方向。本书所梳理的史料和得出的相关推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以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为收条对象的语汇类辞书不断涌现,逐渐形成了字典、词典、语典“三足鼎立”的局面。语典的兴起,大大促进了语汇研究。语汇学作为与词汇学相平行的学科已经成为我国语言学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 汉语语汇学虽然是一门新的学科,但汉语语汇研究却由来已久。如果把收集整理语汇也看作是语汇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话,那么,从东汉末年崔寔辑录的《农家谚》开始,就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其后,北魏·贾思勰(约465~约532年)撰的《齐民要术》,在总结农业生产经验过程中,引用了许多当时流行的谚语。到了唐代中叶,李商隐(约813~约856年)的《义山杂纂》可称得上是我国部保存比较完整的收集整理语汇的集子,其中有许多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歇后语和谚语。宋代王君玉的《杂纂续》和苏轼的《杂纂二续
为了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比较有效地阅读文言文,这本小册子就语言词汇方面介绍一些古今词义的演变知识。 文言,距离我们现在语言实际比较远,它与现代汉语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我们阅读一篇文言文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这里会出现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困难,但其中*主要的困难却是词汇。词汇为什么会成为主要困难呢?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字词数量多,汉字约有五万多,而构成的词那就更为纷繁众多,数量惊人;二是词义变化大,词义随着历史的演进,从古到今,一直在发展变化,有的词产生新义,丢失旧义,形成词义的古今差异,有的词义不断扩张引申,生殖繁衍,更形成词义的千差万别。如此说来,词汇实在是阅读文言文的主要障碍,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现代汉语词汇和古代汉语词汇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所谓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本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论什么时候读,都不能不叹服作者对阅读用心之深,视野之广。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这是一本有关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
这本《现代汉语通论精编(附光盘)》由邵敬敏主编,这本教材,总的来说,一是新颖,二是好用。在以下几个方面尤为着力,并形成鲜明的特色:一、采用中国汉语学界以吕叔湘、朱德熙为代表的主流派基本观点,尽可能地广泛吸纳历史上教材最精彩的内容,使之具有最普遍的接受度,以体现其必须具备的继承性。二、尽可能吸收新时期以来有关现代汉语各个分支学科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学科特色,以体现我们教材的前沿性。三、以学生为本,举例生动、典型、有个性,叙述清晰、简明、有条理,定义准确,层次分明,解释合理,强调在对比中显示特点,有比较强的可读性与可操作性。四、凸显方法论的指导思路,配备大量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保证知识和方法通过习题得以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以彰显其能力性和可检测性。五、
此书为我社2007年出版的《汉语三论》一书的一部分。征得作者同意,《汉语三论》一书分编为两本,一本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语文转向》(外一种),一本为《全球化时代的汉语意识》,仍由我社出版。原书前的《几点说明》和书末的《后记》,谨遵作者之意,一仍其旧,同时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