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的翻译史、传播史是近代翻译史、近代思想传播史的一个经典案例,反映了近代历史性的思想变动。因此,追溯进化论传播的起点 翻译,具有较大的意义。本书选取了清末进化论翻译史上的六部代表性译著,将其与原著进行逐字逐句的对比,通过分析中国译者的増、删、修改等操作,考察译者的政治立场、进化论思想的接受情况等。在此基础上,探讨进化论传播的西方路径和日本路径,即中国从西方直接引入进化论思想(如英文 中文),中国从日本引入经过日本人重构后的进化论思想(如日文 中文),中国经由日本间接引入西方的进化论思想(如英文 日文 中文)。
与那些长途跋涉欣赏美景或观赏艺术珍品的意大利爱好者不同,黛安娜 黑尔斯更喜爱的是意大利语,因为它既美丽又粗俗。它体现出意大利人的天赋:能将任何事物 从大理石到旋律,从不起眼的面条到生活本身 转化成一种欢乐的艺术。 仅凭语言,意大利人就培养出了一种简单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能把沉闷的日子变得生趣盎然,把平凡琐事变成难忘的记忆。例如独具特色的意大利语时态 未完成过去时 :在意大利,未完成的事可能花很长的时间仍未完成,一位研究员告诉黛安娜,他曾向图书馆借阅一本编目内的书,结果收到一份通知,上面写着 此书自1530年出借至今未归还 。 黛安娜将自己在意大利游历、探访的经历,与意大利历史、文学、电影、戏剧、美食等领域的奇闻逸事结合在一起,写成了这本小书。热闹、丰富、性感且有趣的意大利,曾带给黛安娜
本书以学者对谈形式,就翻译本质、翻译伦理、翻译价值、翻译批评、翻译家研究等涉及翻译的根本性问题展开深入思考,主要内容包括:翻译批评与翻译理论建构;把握翻译的丰富性、复杂性与创造性;翻译伦理的本质诉求;翻译的定位与翻译价值的把握;走进翻译家的精神世界;翻译研究的问题、路径与方法等。本书立足翻译历史观与文化观,针对以上涉及翻译与翻译研究的基本问题加以探讨,一方面把握翻译本质,进一步思考何为译、译何为,另一方面关注翻译现实,对中国文学外译等重大现实问题予以关照。
本书基于发展的观点对国内外翻译研究界和相关学科对翻译活动的多方面探索进行了一次尝试性的整体思考、系统梳理和学术阐发,是作者对翻译活动所涉及的基本问题的分析与探索。 全书分翻译本质论、翻译过程论、翻译意义论、翻译因素论、翻译矛盾论、翻译主体论、翻译价值与批评论等七章,从中可看出作者对翻译这一对象思考的广度。书中探讨每个问题时,都把古今中外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论点加以引述和点评,后亮出作者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从中可看出作者对翻译这一对象思考的深度。 本书梳理出了翻译研究的明晰的理论脉络,提供了丰富、可信和前沿的学术资料线索,为国内翻译研究界同行提供了一种学术参考,也可用作高等院校翻译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的理论教程。
《浙籍作家翻译艺术研究》是浙江大学211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与江南地域文化丛书》成果之一。该书所关注的主要是出生在浙江、也主要在浙江以及周边江南地区从事翻译活动的文学翻译家及其翻译艺术成就。作者力图将翻译理论思想的阐述与具体翻译实践的探讨结合起来,并将宏观的研究综述与微观的翻译文本分析结合起来,力图遵循相关翻译理论以及比较文学理论中的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浙江文学翻译的成果作了客观的梳理和研究,对浙籍作家的杰出的翻译艺术以及相应的译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就范围而言,《翻译史另写》中的 翻译史 主要指中国翻译史,而且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翻译史;就内容而言, 翻译史 既包含严格意义上的翻译历史,也包括翻译思想(史)和翻译家。 在《翻译史另写》中时可见到不一样的观点: 爱国 并非朱生豪坚持译莎的首要甚或主要动力;中国传统译论可以用 旨 一言以蔽之; 新译 并非生来就是专名,也并不独指玄奘的译籍;傅雷 神似 译论中的 神 当可解为 精 、 气 、 神 ;钱钟书的 化境 不仅是文学翻译的 理想 ,也可兼作 标准 。这或许便是 另写 之本意。与此同时, 另写 还多少有点 另类 的意思,这从相关篇名中即可感知而出;《饶舌 舌人 》、《 唐僧 是谁》、《万译不离其 旨 》、《误引作者、误告作者》、《他们仨:翻译连着你我他》、《 如影随形 并 左右人间 》
中华译学馆 中华翻译研究文库 丛书简介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由浙大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许钧担任馆长,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和勒克莱齐奥,以及国际翻译界*奖项之一 北极光 翻译奖的得主许渊冲担任顾问。 中华翻译研究文库 由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集合全国译学界的力量,与浙江大学出版社合作推出。本文库坚持积累与创新的学问之道,收录的翻译研究领域的专著、论文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社会性、跨学科性,就翻译活动所涉及的重大问题展开思考与探索,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如中国文学与文化 走出去 研究、中国典籍对外译介与影响研究等,旨在打造成翻译研究领域的精品丛书, 传承文化之脉,发挥翻译之用,促进中外交流,拓展思想疆域,驱动思想创新 。 计划每年出版10本左右。 总主编简介 许 钧,浙江大
《符号学视角下的跨界翻译研究》从符号学视角系统审视翻译核心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从符号表意视角探寻翻译意义再生的特点与规律,从文化符号学标出性视角考察翻译伦理和译者伦理问题,从跨学科视角对核心翻译问题进行再解读,对符号学和多模态视角的新翻译研究成果进行评介,对跨界翻译研究进行回顾与前瞻等。 《符号学视角下的跨界翻译研究》对翻译研究者、符号学研究者以及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劳陇翻译理论文集》作者劳陇,长期以来总是旗帜鲜明地、非常有理有据地宣扬正确的翻译观和翻译方法。他前后写了很多非常有分量的翻译理论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的每一篇都是能从根本上推翻种种错误翻译理论的谬误论据的。比如说:关于直译和意译方面的种种错误论调,关于翻译要做到 形神兼备 的错误论调,关于外国诗汉译中要 以顿代步 的错误论调,关于翻译是 科学 而不是 艺术 ,以及翻译既是 科学 又是 艺术 的错误论调,关于建立包罗万象的 翻译科学 的错误论调,等等。本书是作者*一部有关翻译方面的文集。
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和翻译研究贯穿了中国近现代百年的翻译研究历程并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书将莎剧置于中国百年译介研究的宏观背景下,从翻译学的角度对群体性误译这一特殊现象进行探讨。群体性误译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主要莎剧翻译者对同一段文字所发生的共同误译。本书以误译学说的发展和诗性忠实观为线索,梳理莎剧翻译和重译过程中群体性误译的成因和变化,探索重译中的潜在规则与历史需要,并通过朱生豪、梁实秋、卞之琳、方平等莎剧翻译家误译文本的对比研究,阐述群体性误译的历史、文化和诗性价值。
该书以上千种原文著作为基础,将中日两国文学经典在对方国家的传播和翻译放在一起对照分析,对推进中国文学经典走出去,提高外国文学经典的翻译质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资料翔实,考据严谨,结构合理,研究成果有利于中日文化交流,为中日文学经典的翻译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本书内容编排合理,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方法,把本书分成九个部分,其中前两个章节为理论论证部分,较详细地介绍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和应用翻译的研究现状;后七个部分则是实践应用部分。分别对七种主要的应用翻译类型的英语翻译现状及问题进行概述,并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式与翻译策略,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全面,包括科技英语翻译、旅游英语翻译、法律英语翻译、新闻英语翻译、广告英语翻译、商务英语翻译和公示语翻译,每一章节都有较为生动、丰富的翻译例析及技巧讲解。本书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讲述理论的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生动活泼的译例,既有助于读者活用所学的翻译理论知识解决翻译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又便于吸取各种有用的语言材料。
本书在对孙中山的《伦敦绑架案》原有文言和白话文两个译本的缺漏与不足的批评基础上,通过讨论推出历史文献翻译的基本原则,认为理应重译这部著作,以便再现孙中山笔下伦敦遭绑架的历史真相及其当时的思想动向。
本书编者将自己所撰写的涉及语言和(或)翻译的部分论文收集到一起,以充分揭示翻译同语言之间的天然联系。这里的论文一共十九篇,分别为:“英汉广告中的仿拟及其英汉互译”一文,对用于广告中的仿拟辞格及如何翻译该辞格作了初步探讨。“论英汉比喻的文化差异及其互译”一文,从语言同文化的关系以及奈达和纽马克对语言文化的分类入手,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比喻进行了比较,指出英语和汉语在使用比喻时,由于各自文化所具有的“个性”而采用不同语言文化的种类进行表达。“搭配与翻译”一文,从索绪尔所认为的“在语言状态中,一切均以关系为基础”出发,介绍了这种关系所包含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并认为,前者规约着语言使用者恰当地按照语言的序列结构行文,后者关注语言使用者在词汇与词汇之间的匹配方面是否恰当,即搭配是否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