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熙先生纪念研究丛书:当代汉语词汇研究》选取了当代汉语词汇的几个办向,即语素、造词、词义和词用,进行了深入讨论。在上述内容的讨论中,经常能够发前人所未发,因而对已有的知识体系有所补允和深化。《当代汉语词汇研究》主要由当代汉语语素及相关问题研究等四章构成。
本书主要是收录古籍中容易误读的多音多义字,也即读破字或异读字,属于“一见便识、一读又错、一说才知、一论即通”这一类型的。“一见便识”指的是这些字大多是常见字。并不难认;“一读又错”指的是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读音去读很容易出错。“一说才知、一论即通”指的是一旦举出例证说明,疑难便涣然冰释。 这些字,情况不一。有的一字数音;有的一音数义;有的是一字异形;有的是同音假借。也有的属于音近义通或叶音借义,不一而足,我们以字形为准,后边列出不同读音并解释它们的不同意义。项注音是这个字在现代汉语里的习惯读音。本编只注字音,不讲音韵;只解字义,不及训诂。对假借字与通假字也不作严格区分。目的是为了要言不烦,简明实用,有助于阅读古籍。 本书从一个新的视角集中了这一类字800余,可供阅读,也可供查
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因此,视觉动词就成为最重要的感官动词。感官动词多具有多义性,视觉动词更是如此。本书以现代汉语有代表性的视觉动词“看”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分析它的十二个义项句法特征的基础上,考察它在不同义项下的句法、语义功能,探讨它语义演化的认知动因,认为“看”发生语义演化是在转喻和隐喻机制作用下的结果,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关于“看“的语义网络。同时,本书还将从历时的角度,探讨“看”各个义项出现的时间顺序,认为历时演化中先出现的义项往往是转喻作用的结果,后出现的义项则是隐喻作用的结果。“看”除了单独使用外,还会构成一些格式,我们还对由“看”构成的一些常见格式进行阐释。
一、在汉语词汇中,成语是一种既形象生动又言简意赅的语言形式,内容十分丰富。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正确理解并运用成语,我们精选了最常用的成语3000条,编成这本词典。 二、本词典条目的内容依次为词目、注音、释义、书证、例句等五项。 三、本词典的释义,力求准确简练。释义时,先解释难懂的字、词,后串讲。串讲时注意其含义和用法的演变。 四、本词典对于成语的出处,尽可能追溯源头,并引用有关书证。书证一般标明朝代、作者、 书名或篇名。 五、为了帮助读者更进一步地理解成语语义及用法,本词典的每条成语都选用一个例句,这些例句有的出自现代作家作品或报刊杂志,有的为作者自造,均不标明作者和篇名,用“〔例〕”表示。 六、本词典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在词典的正文前附有“音序表”和所有条目的“笔画索
《辞海》是以字带词,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典。1936年由中华书局初版于上海。之后,在建国三十周年、四十周年之际分别出版了《辞海》1979年版和1989年版。这两版《辞海》各有三卷本、缩印本、增补本和按学科编印的分册。其中,三卷本和缩印本累计发行五百余万部。199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与东华书局合作,在台湾地区出版《辞海》(1989年版)。1993年,《辞海》获首届国家图书奖奖--荣誉奖。《辞海》(1999年版)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以新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本版篇幅较1989年版略增,条目有大量修订,主要是反映外形势的变化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弥补缺漏,纠正差错,精简少量词目和释文。本版新增彩图本,配置一万六千余幅图片,版式也有革新,分为四卷,另加附录、索引一卷。同时,继续出版普及本(三卷),并在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汉语是中国人交流的工具。《实用现代汉语词典》是人们学好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工具书,它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中心,推广促进汉语言规范化为目的,共收常用汉字五千余个,常用词、词组及熟语、成语等近一万余条,是一本比较实用的工具书。 词典中所收条目包括字、词、词组、熟语等。除一般语汇以外,也收了一些常见的方言词语、专门术语,以及用于人名、地名的字。本书尤其适于中小学生使用,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汉字,尽快掌握词语的含义,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本书是“江山语言学丛书”之一。本书从《广雅疏证》的义素思想,《广雅疏证》对语义运动的认识,《广雅疏证》对语言义和言语义的认识,《广雅疏证》对语义系统的认识等方面对半个世纪以来广雅疏证中的语义学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本书可供各大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从语文的基本单元字词句讲起,六十四篇“小”文章,深入浅出,讲的可是“大”问题.幽默风趣,篇篇珠玑,告诉我们“中国字的来龙去脉”、“词类活用”、“语句次序”……请来用心聆听一位语文大师的语文课。本书六十四题分属于吕叔湘先生关于语言文字的四种论著:《语文散论》《语文常谈》《语文杂记》《未晚斋语文漫谈》。六十四题全集便称做《语文漫谈》;其中《剪不断,理还乱——汉字汉文里的糊涂帐》文中写道汉字里边的乱写混用,汉文里面的食古不化、食洋不化,是当前叫人头痛的两个问题,是在劝告一般年轻朋友学习一点语言知识,因此我们又给《语文漫谈》一个副题:吕叔湘讲解字句词句。
本书共收词8万条,组配2万多组相反或相对的反义词。一组之内包括一个首词及其率领的反义词语。收词的原则是:古今兼收,以今为主;普通话、方言、术语兼收,以普通话为主;词、语和语素收,以词为主。以规范通用词语为主,尽量收词语的各种变体,以增强实用性。本书旨在供师生和写作者查找、选择反义词,因此一组之内只排列首词及共所有的反义词,一般不释义、不注音、不举例。个别难字、异读字酌情注音。个别词语,酌情用极简短的例语提示所用义项。
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从语文的基本单元字词句讲起,六十四篇“小”文章,深入浅出,讲的可是“大”问题.幽默风趣,篇篇珠玑,告诉我们“中国字的来龙去脉”、“词类活用”、“语句次序”……请来用心聆听一位语文大师的语文课。本书六十四题分属于吕叔湘先生关于语言文字的四种论著:《语文散论》《语文常谈》《语文杂记》《未晚斋语文漫谈》。六十四题全集便称做《语文漫谈》;其中《剪不断,理还乱——汉字汉文里的糊涂帐》文中写道汉字里边的乱写混用,汉文里面的食古不化、食洋不化,是当前叫人头痛的两个问题,是在劝告一般年轻朋友学习一点语言知识,因此我们又给《语文漫谈》一个副题:吕叔湘讲解字句词句。
这是一本小型的语文性的关于语言预测的词典。 本词典共收录预测词语1040条。 词目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读者相同的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笔画相同的,按起笔横、竖、撇、点、折的顺序排列。阿拉伯数字按相应汉字音排列。字母词按相应字母排有前面,小写字母在前,大写字母在后。 词目后分音节标注汉语拼音。阿拉伯数字和字母不标注拼音,轻声字不标声调。 释文部分一般包括释诬蔑我、例证以及某些词语在色彩、构成和来源等方面的说明。多义项条目用“又指某某”加以区分。例句用引号分隔。色彩用“含×义”,“有××色彩”注明,构成和来源用“仿××”,“(又)与××互仿(并相应)”,“与××成联想串(并相应)”,“因××××而得名”等注明。 有些词目,还涉及它与其他相关词语的关系,用“参见[××]”标注,以供进一步查
本书主要是收录古籍中容易误读的多音多义字,也即读破字或异读字,属于“一见便识、一读又错、一说才知、一论即通”这一类型的。“一见便识”指的是这些字大多是常见字。并不难认;“一读又错”指的是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读音去读很容易出错。“一说才知、一论即通”指的是一旦举出例证说明,疑难便涣然冰释。 这些字,情况不一。有的一字数音;有的一音数义;有的是一字异形;有的是同音假借。也有的属于音近义通或叶音借义,不一而足,我们以字形为准,后边列出不同读音并解释它们的不同意义。项注音是这个字在现代汉语里的习惯读音。本编只注字音,不讲音韵;只解字义,不及训诂。对假借字与通假字也不作严格区分。目的是为了要言不烦,简明实用,有助于阅读古籍。 本书从一个新的视角集中了这一类字800余,可供阅读,也可供查
《唐文小学生全笔顺同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组词 造句 成语 易错 易混字词典》特点: 内容丰富 收录小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频率,运用最广泛、最典型的字、词、句,分为全笔顺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组词造句、成语,易错易混字三个部分。 功能全面 以全新的视角、独特的体例,将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融为一体,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突出运用 逐字全笔顺展示,从正序、逆序、成语等方面进行组词,附列其同义词、近义谪、反义词,同时选列常见搭配及用例,释义浅显,选词精准,例句典型。 讲求实效 精选语文教材中及使用频率较高的成语加以释义举例;针对汉字中典型的易错易混现象,从错误源头入手,对字音、字形、字义加以阐释,加深理解记忆。
本书是用当代语言学的“管约”理论研究现代汉语的典范之作。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原则本位的语法理论,提出语言研究就是要寻找简单、明晰、有限的语法原则这一基本纲领,在此背景下,成功地分析了现代汉语中的一系列引人入胜的语法现象。很少有像徐杰先生这样深刻地洞察力和令人折服的表述力,他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具体问题的思考成果,更是一条走向普遍语法之路,启示着我们对汉语研究的思路作更深入的反思。
一、本书集多功能于一体,既有字典功能,又有词典功能;既有成语功能,又有辞典功能,又有谚语词典功能;既有歇后语词典功能,又有多言辞典功能。功能齐全,实用方便,是从事文字写作者案头的工具书。 二、既名“词库”,本书所收录的字头,多为组词功能较强的,至于那些组词功能极差的,概不收录,以突出“词库”特色。字头的释义,以词目中涉及到的意思设立,主要目的是为读者提供理解词义之需要;而词中没有使用到的字义,则略而不列,以求简单明了。 三、本书收录的词条,以文科为主,理科条目一般不予收录。 四、“词语”收录的条目,多是见诸清末民初以来报章杂志的词语,之前因用之甚少,或几乎不用,则不予收录,以突出它的实用性与时代性。“名言”收录的条目则止于清代。“成语”内涵积淀深厚,言简意赅,一以当十,
本书是一部中型汉语成语词典,共收列成语1.4万条。它的服条对象为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广大读者。 作为本书的编者,作者或在大学中文系担任古代汉语的教学工作,或在出版编审文史类书刊。在长期的语言文字研究和应用的工作实践中,作者一方面又不时为耳闻目睹成语的误读、语写、语解或语用而叹惜。于是作者便留心记下的研究成果、典型的书证或错语的实例,后来萌生了编写成词典的想法。 本书的编纂宗旨:科学、简明、实用。 词典着重选录那些古今常用、生命力强、有代表性的成语,大幅压缩了非四字格的固定语,而近几十年来广为流行、搭配稳定、意义明确的四字格形式,如“薄利多销”“烟熏火燎”“一步到位”等也予收灵。
一、这本《年编》收录1997年~2000年间出现的汉语新词新语和产生了新义的旧词共700馀条。 二、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读音相同者按字的笔画为序。 三、对出现新义的旧词,只收新生义项,不涉及其旧有的义项。 四、每个词目下的例证皆注明出处。例句与例句之间用“/'号隔开。 五、例证之後,有编者的按语。按语的内容一是对该词语的词性、结构、用法、色彩加以分析说明和辨识,二是介绍该词语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补充某些相关的资料。按语或长或短,视具体情况而定。
中国文字历史悠久,词汇极为丰富。数千年来所使用的文字衍生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这些成语经过历代文人和百姓的试验,已形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或文字的表达过程中,适当地引用成语,可使文辞形象生动,并收言简意赅之效。 古人以当时所熟悉的生态环境、特殊植物形态、植物名称语言、植物体的气味及植物的用途等,来表达心中的意念,从而形成带有植物名称的成语。其中有今日仍琅琅上口者,如“指桑骂槐”,也有不常用到的艰涩成语,如“黄杨厄闰”。每句成语所选用的植物都与该植物的特性息息相关,本书即针对成语中的植物专章介绍,使读者在阅读与使用这些成语时,能更深入了解其含义与用法。
语文教育学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学科和重要的语文教育专业课程,它为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搞好语文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语文教育学的建立有其现实的需要和理论的依据,它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整个语文教育的各种因素和关系,并促使它们从整体上达到完整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语文教育学又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语文教育的问题,并且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教育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