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音丛论》探讨汉语上古音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分为四卷:卷一"上古音构拟的问题";卷二"联绵字与上古音";卷三"谐声字与上古音";卷四"秦汉方音和共同语"。书稿采取平等对话的原则,不回避任何针锋相对的学术观点,全面审视外有关上古音研究的各种前沿问题;非常注重新材料的挖掘和研究方法的提炼,从而解决了多方面的疑难问题,研究了上古音学术道路和学术方向。书稿基于上古内证材料所昭示的事实,对上古音研究的材料、方法、原则、学术道路,以及一些疑难问题,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作出新的探讨,对上古音构拟的理论研究和具体问题的解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相信本书的出版,对国际范围内的上古音研究和汉语构词法、汉字等的研究会起到积极作用。
孙锡信主编的《中古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述要》主要研究中古及近代汉语的各种语法现象,从17个方面叙述了汉语语法的历史变化,并探讨这一时段语法演变的特点与规律。另从古人的著述中“披沙拣金”选录了若干材料,从三个方面概述古代学者对中古近代汉语语法学所作出的贡献。可以看出,古人对中古近代语法现象关注和研究是不系统也不深入的。我们既要重视古人的有价值的发现和见解,更应该循此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周密的论证。
上古汉语服饰词汇,包括服饰名物词、服色词、服饰材料词。上古汉语服饰词汇研究属于特定语义范畴的断代研究,以传统训诂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传统训诂学和现代词义学研究的方法,借鉴义素分析理论和认知转喻理论,重点描写汉语服饰词在上古时期共时层面的静态分布与语义差异,并致力于揭示上古汉语服饰词在历时层面的词汇演变与词义演变规律。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上古汉语服饰词汇共时分类描写,利用“词项属性分析表”对每个类别下的词项进行属性分析,以探求词项的语义差别、词义来源及演变情况。下编为上古汉语服饰词汇历时演变研究,揭示上古汉语服饰词汇演变的特点及演变动因,探究上古汉语服饰词词义引申的路径、类型、特征与动因。
本书主攻高考“近义词”“同音近义词”辨析的考查点,收录近义词500多组,同音词80多组,分为47个训练块。每个训练块近义词、同音词采取词条方式,结合例句,从使用荡围、语体色彩、搭配习惯、语意轻重等方面逐条辨析,围绕高考命题思路设计相关练习题,以巩固和强化设计相关练习题,以巩固和强化词语的识记、理解和动用能力。
摆在读者面前的是邢向东博士在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所作的研究报告。这部书出版之际,作为合作导师,我为邢向东、为方言语法研究取得的新进展而高兴。他命我写序,我很愿意从命,向读者介绍这位作者,推荐他的著作。 作者邢向东曾在山东大学受业于著名的钱曾怡教授,进南开流动站时已是出色的方言研究专家。他以陕北人的淳朴勤奋,默默耕耘,出版了《内蒙古西部方言语法研究》(与张永胜合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和现代汉语方言音库《呼和浩特话音档》(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等学术著作,在《中国语文》和《方言》杂志发表了多篇论文。在南开站的两年中把博土论文《神木方言研究》由25万字扩充到50.1万字,已于200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写成这部博士后研究报告25万字;撰成其他论著10万余字,可谓成绩斐然。在
本书为形式语义学入门参考书,简单介绍程序的操作语义、指称语义和公理语义。全书共7章:章介绍操作语义,第2章介绍指称语义,第3章介绍公理语义,第4介绍过程调用的形式语义,第5章介绍非确定程序的形式语义,第6章介绍并发程序的形式语义,第7章介绍程序的时态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