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现代汉语否定祈使问题为研究对象,借鉴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了否定祈使施为句与施事行为的对应关系,借鉴原型范畴理论,分析了否定祈使类聚的原型效应和内部结构,以语义功能语法为指导,分析了 别 字祈使句、 不用 祈使句、 不得 祈使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借鉴元语否定理论,讨论了 别 引语 元语否定句的否定对象、多种变体形式的分工互补,借鉴语法化主观化理论,对汉语史上两种 不得 的历时演变进行了描写和解释。
本书囊括了生成语法研究领域40年的理论发展,不仅详细叙述了早期的规则系统以及中期的原则系统,还对后期的zui简方案有所涉略。全书共有八个部分,包括生成语法学的科学性质及哲学基础、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规则及规则系统、表达式及表达式之间的关系、限制及限制的作用、原则及原则系统、语类的沟通及语类的分解、运算系统及系统的精简等。且附缩略语表、术语英汉对照表、主题和人名索引等,便于学习查找。这部描写生成语法发展历程的著作面世以来,备受好评,被称为zuihao的生成语法学习入门书。
本书从语言的实用性出发,对汉语语法本身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书系1986年作者在华盛顿大学所作年度院系讲座的结集,旨在系统地回应同时期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的启蒙辩证主义“元叙事”。作者通过探讨与反讽相关的事物,对西方观念史进行了纲要性的梳理,将反讽从一种单纯的修辞手法阐释为一种哲学构型。作者在历史语境中将反讽标定为当下的不断“自我指涉性”,引出了一系列从浪漫派到后现代的“现代性的反讽话语”——“反讽主义者知道没有真理,如今必须完全不同地扮演哲学的角色。”
本书是现代汉语语法 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入当今汉语语法研究的论文30多篇,内容包括形式语法、语义语法等方面,代表了汉语语法研究的*高水平,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主要对比考察汉语和日语中的限定词在句法、语义,特别是篇章语用功能上的异同,并给予相应的理论阐释。本书以英语的限定词为出发点和参照,将汉语和日语中传统意义上的指示词、人称代词、数量词等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通过限定词短语串联在一起,点面结合,以小见大,拓宽了研究视野,弥补了相关研究的不足。同时,通过对比考察,明确了两种语言在限定词用法上的差异,填补了汉日语对比研究在该领域的空白。
本书是现代汉语语法 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入当今汉语语法研究的论文30多篇,内容包括形式语法、语义语法等方面,代表了汉语语法研究的*高水平,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是作者主持的 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汉语句子信息结构的类型学研究》(13BYY008)的结项成果。语言交际是信息传递过程,因此说话人要想把信息顺利地传递给受话人,一定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并借助某种特定的形式手段编码。本书在语言共性与类型学视角下,讨论了信息结构在人类语言中的编码共性,以及在汉语中的编码特点。 本书的上编是共性研究,主要阐释了信息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信息结构在人类语言中常见的编码手段,以及本书所采用的理论框架。下编是个性研究及个案分析,考察了汉语中某些“ 规句”的信息结构、信息结构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制约与互动关系,以及由信息结构决定的类型学特点。 本书除了对语言类型学及汉语语法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外,对汉语教学、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英国人类学家里奇(Leach)称《阶序人》是印度卡斯特研究 的 巨构,而美国人类学家坦比亚(Tambiah)则称本书融汇综合了前人对印度研究的成果。路易·杜蒙著的这本《阶序人(卡斯特体系及其衍生现象)》提出的“阶序”理念,一方面揭示了印度这个古老文明的基本理念,一方面则暗指西方近代“平等”理念的局限。本书因此 了印度研究的领域,而对各种比较文化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作者主持的 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汉语句子信息结构的类型学研究》(13BYY008)的结项成果。语言交际是信息传递过程,因此说话人要想把信息顺利地传递给受话人,一定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并借助某种特定的形式手段编码。本书在语言共性与类型学视角下,讨论了信息结构在人类语言中的编码共性,以及在汉语中的编码特点。 本书的上编是共性研究,主要阐释了信息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信息结构在人类语言中常见的编码手段,以及本书所采用的理论框架。下编是个性研究及个案分析,考察了汉语中某些“ 规句”的信息结构、信息结构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制约与互动关系,以及由信息结构决定的类型学特点。 本书除了对语言类型学及汉语语法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外,对汉语教学、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黎良军著的《雅林探赜(汉语字义引申例论)》是以汉语辞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导向的字义引申研究,同类著作少见。字义引申是汉字文化的精华,至为重要。可学界至今没有对汉字的引申系列进行全面、充分的研究,其表现有二:首先,由于不明引申,《现代汉语词典》等在同音同形字的认定方面存在不少失误,而以显示字义引申系列为特点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则有许多义项没能纳入引申系列;其次,学界对汉语字义引申的范围和类型的分析颇多分歧,还远没有达成共识。本书就上述两部辞书中处理不当或视为疑难的600来个字(义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引申分析,并从中归纳出一个易于理解又便于称说的字义引申类型系统,既纠正了失误,解释了疑难,又把汉语字义的引申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