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述了海南省高校图工委十年来工作探索,涉及创新、规划、学术交流、队伍建设、图书馆联盟、高职高专图书馆、文化建设等方面,由长期参与高校图工委工作的实践者执笔,全面详细地揭示十年来海南省高校图工委工作的全貌和细节,通过本书读者可以由远及近地了解海南省高校图工委十年来的发展历程,由上而下地了解高校图工委从规划到实践各层面为图书馆事业做出的贡献。本书还附有 海南省高校图工委重要工作资料汇编 和 海南省高校图工委大事记 ,将其工作与实践内容更直观、系统地揭示给读者。本书适合高校图书馆相关领域工作者和研究者参考、使用。
本书包括九个专栏33篇文章,九大专栏是:庆祝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文献整理与版本研究、典籍史文献与研究、馆藏文献整理与编目、历史地理与古地图研究、金石文献整理与研究、民语文献整理与研究、文献数字化研究、文献保护研究。
《中华布洛陀神史》是壮族学者黄懿陆先生所著的《中华文明起源三部曲》之二。从布洛陀神话的起源、历史及相关文化研究入手,研究人类文明起源和中华民族起源问题,为探寻历史真相,揭示和复原人类曾走过的路而写下的一部厚重的学术著作。
本书论述了古籍版本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史,研究了古籍版本学的鉴定方法。
这是与邵甏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配套的版本目录学工具书,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作者曾参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目验古籍版本约五千种,又进而寻访有关古籍,并参考大量前人时贤版本目录这著作,以十余年之功独力撰成此书。此书以浙本《总目》的三十二种),于每一书目下逐一注明进呈本所录,知见本版本形式、现状、藏所,并录有关序跋题识、印记、写刻工,间加按语,时有新知卓见。附有书名、人名、写刻工和藏书家藏书印鉴四种四角号码索引,极便检索。
毒理学是有关各种毒物的检测、发生、性质、效应及管理的科学。它研究化学物质与生物体系的相互作用,重点是探讨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中的外源性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和作用机制及其卫生防护和环境保护和科学。本词汇主要录毒理学理论,原则、技术的基本概念,重要的外源性化合物、酌情收录重要实验方法,仪品设备术语名词,(计3万余条)。并有选择的适当收录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病理学、实验动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与毒理学密切相关的周边学科的词汇。
机读目录格式是各国编制书目数据普遍遵循的一种规范,从UNIMARC、USMARC、MARC21到CNMARC等各种格式都在不断完善。《中国机读目录格式》曾于1996年作为文化行业标准(WH/T0503 96)开始实施,在我国图书馆书目数据制作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国家技术监督局通过文化部下达国家图书馆研制机读目录格式的国家标准。经过近8年时间,国家标准《中国机读目录格式》已经通过文化部组织的专家鉴定。根据标准格式文本编写的本手册在参与标准制定的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即将出版供图书馆编目工作者使用。
《广州大典》是广州的 根与魂 ,承载广州千年文脉。《广州大典研究》集刊主要刊载关于广州乃至广东的历史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岭南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文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哲学、文学、历史、文献等学术领域。本集刊希冀可以推进岭南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编辑出版,深入挖掘岭南文化的内在价值,为岭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广州大典研究(2022年第1辑 总第9辑)》共收录文章16篇,分为 古代文献 近代文献 碑石留痕 人物研究 文学天地 工作探索 等栏目。
本书是关于目录、版本、校勘等中国传统学问的论文集。所编选的文章多从传世文献和考古发现中挖掘材料,使用以考据为主的研究方法,提出问题,考订史实,证明新见。编者力图通过此书继承、恢复我国传统版本目录之学。
本书以新见稿本《复堂日记》为中心,同时结合谭献现存已刊、未刊别集、选本、日记、书札及其他相关著述,以期将谭献置于更加丰富的文献集群中加以观照,改变以往依靠刊本日 记所呈现出来的单一面向,从而多层面、多角度地发现谭献、理解谭献。其中重点解决了日记文本改编、谭献词学、书籍与金石收藏、日常文学交游及相关著述撰作等重要问题。《复 堂日记》作为谭献书写的一部 我史 ,其内涵本当涉及其人生平行事、交游、治学的方方面面,成为后人理解其人的一个重要入口。本书作为对谭献稿本日记的研究,发掘了更为丰 富的日记史料,更加丰富了谭献的心灵史。
为了进一步促进文献学的学科建设及其与国学研究的良性互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四川大学、《巴蜀全书》编纂组于2018年10月联合主办全国高校 古籍整理与文献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 。专家学者们在会上发表的论文,特集结成本书。书稿主要内容有:三十余年来古籍整理工作的经验教训,*高校古委会联系的各古籍所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历史、代表性成果的得与失,文献学专业的内涵、特点、现状、知识与理论建构、人才培养现状与隐忧、学术平台建设与未来发展等。书稿重点关注我国古籍工作的三大部分,即古籍的收藏与保护(主要工作由图书馆为主体进行)、古籍的整理与研究(主要由高校担任)、古籍的出版与规划(主要工作由出版社完成)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特色,探讨三部分工作的协调机制,以及三部分发展都涉及的古籍整理研究人才的培养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 小统一时代 。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 郑学 ,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 先师 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郑玄春秋类辑佚书6种附1种:《箴膏肓》《发墨守》《起废疾》,附《尔雅注》《忠经》《汉宫香方郑注》(附《郑玄年谱》)等。辑佚者王应麟、王复、袁均、孔广林、黄氏、王仁俊、龙璋、许印林8家,涉及丛书20种。本书以光绪戌子(1888)夏浙江书局刊袁钧《郑氏佚书》为底本,对宋至清以来郑玄《春秋》类三种辑佚书《箴膏肓》《发墨守》《起废疾》进行汇辑整理,比勘異同,并分别对诸家辑佚成果进行点校,同时厘清了郑玄《春秋》类佚书的种类、参与辑佚的学者、
本书是系列丛书《文津学志》的一种,包括8个专栏,分别是纪念冀淑英诞辰100周年专栏、文献整理与版本研究、书籍史研究、历史地理与古地图研究、金石文献整理与研究、近现代文献整理与研究、外文文献整理与研究、文献保护研究。*后附《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不对等用法表》。非常实用。本书作者包括图书馆界专家沈燮元、沈津、李致忠先生等,以及馆内外在文献整理、版本研究、古地图、金石研究以及文献保护领域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中青年馆员和学者。纪念冀淑英诞辰100周年专栏收入孙晓修、沈燮元、艾俊川、沈津、陈先行、黄润华、徐蜀、陈红彦、贾大伟或撰写或整理的有关冀淑英事迹、书简等。
本书是关于目录、版本、校勘等中国传统学问的论文集。所编选的文章多从传世文献和考古发现中挖掘材料,使用以考据为主的研究方法,提出问题,考订史实,证明新见。编者力图通过此书继承、恢复我国传统版本目录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