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发、熊承刚编著的《图书馆--教育创新资源 建设(2013年职教院校图书馆征文论文集)》共收录了 71篇论文,这些论文既有对实际工作的经验总结、思 考感悟,又有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对图书馆工具具 有指导意义。内容包括大学生读者期刊阅读倾向分析 与阅读指导、泛在图书馆特征浅析等。
本书从如何从移动图书馆设备回归到用户,如何探测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如何优化服务质量控制方法以吸引用户持续使用等视角入手,依托文献法,系统梳理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历程,通过问卷调查和用户实验,总结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探索性分析和验证性分析,构建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测评模型。运用聚类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和象限分析方法对比用户对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感知差异。使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用户感知质量对用户满意度、持续使用意愿的作用机制,借鉴持续使用改进理论框架,构建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优化体系,选用典型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进行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优化控制的案例实证。
图书馆建设与评价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客观上会影响和推进图书馆发展方向。本文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视角,针对网络数据库资源建立起一套科学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外若干网络数据库进行实证分析,并对网络数据库建设方向提出建议。后续研究选择从高校图书馆社会价值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实证分析,对高校图书馆社会价值进行量化思考和研究,为图书馆建设与评价提供技术和方法上的实践参考。
本书针对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信息检索、学术写作及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等相关论题展开研究,全书编写过程中坚持了“继承与发展”的原则,在总结国内外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信息检索技术与信息素养教育领域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基础之上,根据当前新的工作环境做了新的探索,对增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提高青年读者的信息素养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书从如何从移动图书馆设备优先回归到用户优先,如何探测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如何优化服务质量控制方法以吸引用户持续使用等视角入手,依托文献法,系统梳理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历程,通过问卷调查和用户实验,总结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探索性分析和验证性分析,构建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测评模型。运用聚类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和象限分析方法对比用户对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感知差异。使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用户感知质量对用户满意度、持续使用意愿的作用机制,借鉴持续使用改进理论框架,构建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优化体系,选用典型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进行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优化控制的案例实证。
这是一部的图书发展史,以图书为切入点,以时间为轴,将历史上的100本最有代表性的书按年代编排,讲述图书发展史,讲述人类文明史,展现了人类5000年来探索思想沟通和知识的历程。 100本源自世界各地的书,这些书或因其内容和影响力,或因其代表了书籍制作史的某一里程碑都收录于这本书中。 每本书放在历史长河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与当时的文明和历史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墓志铭到纸莎草上的篇作品;罗马时期,卷轴是怎样让位于部装有封面的古抄本;从昂贵的手抄本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为大众阅读发明的印刷技术;从印刷书籍的出现到数字图书,电子阅读器及其后续产品。电子书时代将图书带到了一个转折点。而事实上,自古埃及时期起,抛去陈旧的技术,运用新技术,这早已成为图书发展史上一部分。 书中配有300余幅经典插图
杜定友是我国近现代卓越的图书馆学家、图书馆事业活动家。他是我国近代图书馆学奠基人之一,在图书馆学基本理论、图书分类学、图书目录学、汉字排检法、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建筑、地方文献等方面皆有突出的理论建树。本书系统而详细地评述了杜定友的图书馆学思想及其在各方面的贡献,对读者了解杜定友的生平及近现代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很有帮助。
本书是一部崭新的图书馆读者教育用书,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本书立足于图书馆的广大用户,向读者介绍了图书馆的机构组成、图书馆的各业务部门以及各部门的主要业务内容和图书的加工程序,使读者对图书馆有一个感性认识,当他们走进宽敞明亮的图书馆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时,就会胸有成竹,而不至于在书海的岸边徘徊,望“书”兴叹。 其次,这本书力争将图书馆的内容展现给读者,并用具体实例向读者介绍了如何借助于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图书馆这个知识的海洋中迅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而且还向广大读者介绍了网上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现代图书馆的基本概念,用翔实的资料介绍了大型数据库的使用和检索。 另外,附书光盘由于有软件的支持,可以方便安装在图书馆的主页上,从而实现了图书
唐弢先生藏有许多新文学作家的重要作品,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曹禺、冰心、胡适、周作人、沈从文等人的作品几乎全有,而同一部作品的各种版本也多有收藏。唐弢先生的藏书可谓“精、足、早”。他是当之无愧的新文学版本收藏家。唐弢先生藏书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本很多。据不完全统计,他所藏本近600种,涉及巴金、茅盾、戈宝权、施蛰存、黄瓽、钱锺书、楼适夷、郑振铎、夏衍、张天翼、叶圣陶、曹禺、丁玲、赵家璧、骆宾基、傅雷、阿英、姚雪根、柯灵、辛笛等上百位知名作家。 本书选择贴近藏书家以书传情与审美心境的新视角,于其有特色有题字的封面、扉页或版权页,据原书版样彩色印刷,使读者能够走进历史风貌的原生态情境,感悟收藏所带来的美丽和温馨。
本论文汇编收录的是国家图书馆第十次科学讨论会的部分获奖论文。 2009年9月,国家图书馆召开第十次科学讨论会,本次讨论会的主题为“百年国图、百年事业”,旨在鼓励员工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并为员工提供展示和交流的舞台。 本次讨论会共征得11个部门138篇论文,经过初审及国家图书馆学术委员会的终审,评选出获奖论文56篇。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6篇,三等奖20篇,提名奖30篇。现将部分获奖论文汇编成集,既可为本馆员工提供学术交流的方便,又可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图书馆核心价值及其实现策略是一个值得社会和图书馆界关注、探讨、思考和研究的永恒主题。《图书馆核心价值及其实现策略——图书情报学理论与实践工作纵论》由宋剑祥著,是在多年图书情报学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围绕着图书馆核心价值及其实现策略这一主题展开的学术与实践工作纵论。《图书馆核心价值及其实现策略——图书情报学理论与实践工作纵论》内容涉及三大方面:一是图书情报学理论与实践探讨,主要关于图书馆学理论、图书分类编目、图书阅读,图书馆立法、图书馆公共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二是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探索,主要关于高校情报信息职能的发挥、服务质量、读者教育、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等问题的思考和探讨;三是信息服务与企业发展,主要关于信息产业、企业发展与信息活动、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等问题的
本书是一部崭新的图书馆读者教育用书,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本书立足于图书馆的广大用户,向读者介绍了图书馆的机构组成、图书馆的各业务部门以及各部门的主要业务内容和图书的加工程序,使读者对图书馆有一个感性认识,当他们走进宽敞明亮的图书馆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时,就会胸有成竹,而不至于在书海的岸边徘徊,望“书”兴叹。 其次,这本书力争将图书馆的内容展现给读者,并用具体实例向读者介绍了如何借助于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图书馆这个知识的海洋中迅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而且还向广大读者介绍了网上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现代图书馆的基本概念,用翔实的资料介绍了大型数据库的使用和检索。 另外,附书光盘由于有软件的支持,可以方便安装在图书馆的主页上,从而实现了图书
本书共分12章,对现代图书馆学研究进行讲述。分别是:图书馆学简史,现代图书馆学基本概念,现代图书馆学体系结构,现代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性质,现代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现代图书馆的类型,现代图书馆事业研究,现代图书馆的管理,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现代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研究及图书馆队伍建设,网络时代的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学的未来发展。章节之间可以说是一环紧扣一环,完整地表述了现代图书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书不仅介绍了管理农家书屋所的基本知识,而且还立足于我国农家书屋的基本现状开发了一套管理系统,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实现农家书屋的计算机管理,该系统是目前我国的一个面向全国各地农家书屋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图书管理、期刊管理、音像资料管理、报纸管理、文件管理、流通借还管理等功能。 与这本书配套出版发行的农家书屋管理软件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农家书屋的基本现状开发而成的管理系统,系统具有以下功能:图书数据加工、读者数据加工、查询统计、报表打印、文献借阅、系统设置等。 本书不仅介绍了管理农家书屋所的基本知识,而且还立足于我国农家书屋的基本现状开发了一套管理系统,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实现农家书屋的计算机管理,该系统是目前我国的一个面向全国各地农家书屋的管理系统。该系统
1.内容的针对性。在内容的体系和结构上,通过图书馆文化来分析高校图书馆文化构成,进而分析校园文化;在图书馆文化方面,总结了图书馆规律和高校图书馆所具备的特殊性。2.内容的基础性。在每一章节的论述中,从图书馆的基本职能角度出发,结合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结合 “互联网+”发展趋势进一步分析,提出建设策略,反映其基础性内容。3.内容的时效性。本书结合 的技术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想法,既能作为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又能为其他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唐弢先生藏有许多新文学作家的重要作品,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曹禺、冰心、胡适、周作人、沈从文等人的作品几乎全有,而同一部作品的各种版本也多有收藏。唐弢先生的藏书可谓“精、足、早”。他是当之无愧的新文学版本收藏家。唐弢先生藏书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本很多。据不完全统计,他所藏本近600种,涉及巴金、茅盾、戈宝权、施蛰存、黄瓽、钱锺书、楼适夷、郑振铎、夏衍、张天翼、叶圣陶、曹禺、丁玲、赵家璧、骆宾基、傅雷、阿英、姚雪根、柯灵、辛笛等上百位知名作家。 本书选择贴近藏书家以书传情与审美心境的新视角,于其有特色有题字的封面、扉页或版权页,据原书版样彩色印刷,使读者能够走进历史风貌的原生态情境,感悟收藏所带来的美丽和温馨。
本书系统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多媒体等方面的资源建设现状和问题,探讨了如何优化图书馆资源结构、提升服务水平的策略和方法。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总结了各地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服务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实践,包括举办文化活动、推广阅读到社区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本书提出了一系列提升阅读推广服务效果的策略和方法,包括读者服务创新、阅读活动举办、文化传承推广等方面的建议。同时,针对不同群体和阅读需求,提供了个性化的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和活动设计,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和偏好。本书为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阅读推广服务提供了思路,适用于广大图书管理人员参考学习。
本书是一部崭新的图书馆读者教育用书,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本书立足于图书馆的广大用户,向读者介绍了图书馆的机构组成、图书馆的各业务部门以及各部门的主要业务内容和图书的加工程序,使读者对图书馆有一个感性认识,当他们走进宽敞明亮的图书馆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时,就会胸有成竹,而不至于在书海的岸边徘徊,望“书”兴叹。 其次,这本书力争将图书馆的内容展现给读者,并用具体实例向读者介绍了如何借助于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图书馆这个知识的海洋中迅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而且还向广大读者介绍了网上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现代图书馆的基本概念,用翔实的资料介绍了大型数据库的使用和检索。 另外,附书光盘由于有软件的支持,可以方便安装在图书馆的主页上,从而实现了图书
《国外图书情报知识图谱实证研究》既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又是运用科学知识图谱与可视化方法,形象化地展示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部学术专著。全书分为六章,系统阐述了科学知识图谱的理论、方法及其在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为科学知识图谱研究的完善以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实例。 《国外图书情报知识图谱实证研究》结构合理、内容新颖、方法得当、应用面广,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既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情报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科学评价与预测等专业的参考书,也可供广大图书情报档案工作者、科研人员以及管理者阅读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