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图书馆学专业必修课教材,全面讲解图书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介绍国内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进展及图书馆事业宏观发展状况。本书初版于 1985年,第4版是在2008年修订二版基础上的又一次修订,吸收了国内外图书馆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成果,对各章节内容进行修订乃至重写,反映了新技术对图书馆转型的影响。本书除用作高校图书馆学专业教材外,还适合作为图书馆员的专业入门读物。
2003年,于良芝教授的《图书馆学导论》,在图书馆学界反响热烈,影响了一大批学人,甚至一书难求。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于良芝教授不断反思和更新课程内容,发现《图书馆学导论》一书中存在一些缺陷,为了纠正其中的错误,回报《图书馆学导论》读者的厚爱与鼓励,力作《图书馆情报学概论》一书。《图书馆情报学概论》是一部为融贯的图书馆情报学(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LIS)而做的概论性著作。目前,国内概论性教材,多数只针对图书馆学,或只针对情报学,本书为国内针对LIS的基础理论教材。于良芝教授一改《导论》中刻意表现的专著风格,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并减少直接引用,极大地改善了内容的易读性。她希望本书不仅仅能带给学生图书馆情报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还能辅助相关课程培养他们作为专业人员的能力。本书所阐释的概念和理论
本书旨在帮助图书馆员提高论文写作能力,并成功投稿。由多位核心期刊主编撰写,内容包括: 写什么 论文选题分析 怎样写 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 如何写得更好 论文语言的逻辑架构、层次设置与提炼方向 如何规范写作 学术论文规范概述 如何提高被录用的几率 投稿指南 书后附 参考文献著录样例 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汇总表, 配有大量写作案例。适合作为馆员学习材料。
本书是智慧图书馆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由国家图书馆研究院组稿,在梳理国内外智慧图书馆标准相关研究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实际应用场景,对国内外现有的智慧图书馆标准化基础进行分析与总结,随后依据研究成果,面向业界专家和公共图书馆开展访谈与问卷调研,分析智慧图书馆标准体系构建的需求,结合智慧图书馆建设实际,提出适用于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标准体系框架、标准体系构建策略以及具体的实施路径与对策建议。本书对于智慧图书馆标准体系构建进行规范与指导,适合图书馆相关从业者或对该领域感兴趣的读者。
本书是中国图书馆学会组织编撰的面向中学图书馆员的培训用书。全书共有六章,全面讲解中学图书馆工作各方面的知识,内容涵盖中学图书馆的职能、读者、资源建设、阅读服务、信息素养教育、管理与空间设计等,每章后有思考题与延伸阅读材料目录。本书通俗易懂、实操性强,书中嵌入了大量中外优秀案例,书后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国际图联《图书馆青少年服务指南》、阅读推广活动案例汇编等。本书既可供中学图书馆员学习,也可供开展青少年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员学习参考。
本书全面讲解高校图书馆工作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内容涵盖图书馆行业组织以及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机构、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素养教育、智慧图书馆探索、阅读推广、空间再造、科研写作等。全书共有九讲。朱强、肖珑、杨新涯、胡小菁、卢振波、黄晨、池晓波、王宇、王波等业内专家担任各讲的主笔。本书以实用性为主要原则,以应知应会、实操技能为主要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可作为馆员培训图书及馆员自我提升的学习材料。
本书立足我国实际,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围绕传统档案保护与电子档案保护二者在技术和理论上的需求,进行审视、考察,确立新的理念和研究方法,并尝试架构数字时代新的档案保护技术与理论知识体系。(1)全面审视传统档案保护技术理论体系面临的问题。(2)系统总结数字时代档案保护理论创新与技术革新的成果和特点。(3)展望数字时代档案保护理论创新与技术变革发展前景。(4)剖析国内外理论与实践案例获取全方位的借鉴和启示。引入系统论方法、信息生态学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探寻融合传统档案与电子档案保护需求的发展思路和突破路径。
本书是 广州图书馆学术丛书 之一,是广州图书馆方家忠馆长对自己三十余年公共图书馆职业生涯所做的思考与心得。全书分为 时代、机遇与环境 理念、使命与功能 领导与管理 特殊时刻 四个部分,不仅全方面展示了广州图书馆的这些年来的发展,还集中体现了作者对于图书馆管理的认识。全书从时代环境着眼,内容囊括公共图书馆的理念、使命、功能、管理等诸多方面内容,并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人才建设、馆舍建设、组织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总结并凝练了自己的经验。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著作,行文灵活,语言生动,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专业著作。它不仅能为图书馆人提供实践工作方面的指导,也能为热爱关心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提供一个便捷的途径。
本书收录全国图书馆界43个优秀的科普阅读推广案例,主要选自*届和第二届科普阅读推广案例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该征集活动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办。主要内容涉及:科普文献资源建设与管理,科普阅读推广的目标人群选择,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的设计、形式和组织,图书馆与社会力量的项目合作等。这些案例采用讲座、展览、馆藏文献推荐、夏令营、科学小实验等多种形式,吸引了各个目标人群的参与。本书有利于厘清思路,激发创意,为各图书馆开展科普阅读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图书馆学人的研究路径与探索》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 图书馆学人的生平贡献研究 。本章主要选取了邓衍林、李文椅、张宗祥、单不庵、潘天祯为对象,探讨他们对图书馆事业的贡献。邓衍林先生久被忽略,笔者所写的这一篇可谓是邓衍林研究第一篇。后来在《中国图书馆学报》发表后,经南江涛老师运营的 书目文献 公众号的推送,邓衍林先生的子女联系到笔者,向笔者所在的天津师范大学进行了多次图书捐赠。为了回馈,笔者所在的单位也举办了两次邓衍林先生纪念会议,进一步扩大了邓衍林先生的学术影响。李文荷、张宗祥虽此前已有同行进行研究,但从古籍保护角度进行研究的尚不多见。潘天祯先生曾参与《中国古籍善ben书目》的编制,是子部的主编,其贡献被后人有所低估。本章主要是对一些被忽略的图书馆学家的研究。笔者希望借自己的微薄
本书分为 理论研究 和 杭州探索 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了国外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方式、经验,分析了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改进策略;下篇以案例分析为视角描绘了杭州图书馆十多年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积极探索,梳理总结了具体做法、取得成效和发展经验,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上下两篇从理论和实践的多个层面较为全面地探讨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话题,可以为各地公共图书馆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本书介绍了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内容,共分八章:认识文献资源采访、如何制定馆藏发展政策、如何搜集文献出版信息、如何采集和遴选文献资源、如何构建馆藏文献资源体系、如何完成文献招标采购、如何安排文献采访工作、如何拥抱智慧图书馆时代。通过分析国家图书馆外文文献招标实践和特色馆藏建设案例,为同行提供可借鉴的、实操性强的工作方法,并对智慧图书馆时代下文献资源采访事业的创新发展提出思考。
从元宇宙视角研究智慧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智慧图书馆沉浸式知识服务功能。本专著分析研究了元宇宙与智慧图书馆的关系、元宇宙底层技术赋能智慧图书馆的应用展望、元宇宙赋能智慧图书馆的应用场景、元宇宙赋能智慧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策略等内容。元宇宙的出现及其元宇宙技术的应用,成为智慧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元宇宙促进智慧图书馆资源管理、阅读推广、知识服务、空间体验等创造性发展,实现智慧图书馆的革命性变革。
(1)回顾创客空间的兴起背景及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创客空间的价值及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的意义,对国内外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现状进行简要阐述,并根据相关研究与应用现状阐述指出研究问题。(2)图书馆创客空间相关概念梳理。主要明确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定义、特征及价值,从而了解其内涵、功能与意义,并进一步归纳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构成原则及构成要素。(3)国内外创客空间建设现状及特征分析。作为一种新兴服务模式,创客空间受到国内外图书馆与高校的青睐,其建设越来越成熟。通过实地考察、网站浏览、电话咨询、邮件咨询、文献查询等方式,分别调研了国内77所和国外90所具有代表性的图书馆创客空间或高校创客空间,阐明国内外创客空间目前的建设现状,重点分析其服务宗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支持力度及开放时间,并结合典型案例
精准文化帮扶是图书馆的重要社会职责,如何开展精准文化帮扶是图书馆业界探讨的重点内容。本书以知识转移为核心,从学理层面探讨图书馆精准文化帮扶与知识转移的内在关系、图书馆精准文化帮扶与知识转移的建构基础、图书馆精准文化帮扶进行知识转移的机制研究以及图书馆精准文化帮扶进行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与服务方案,从实践层面提出图书馆精准文化帮扶的优化策略和社会职能任务,并附以案例说明。
本书为杭州图书馆建设主题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总结。理论篇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柯平教授带队将杭州图书馆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提升,对主题图书馆的时代背景、政策分析、思想来源、理论依据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阐释了杭州图书馆在主题图书馆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后总结出杭州模式,以及杭州模式的推广应用价值。实践篇由杭州图书馆应晖馆长带队,组织全馆深入了解并参与主题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一线馆员进行实践总结,清晰地阐释了各主题图书馆的产生、概况、经验、不足及展望。本书指出主题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并揭示了推广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极具参考价值。
近几年来,文化馆领域的改革、创新、发展卓有成效,尤其是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探索,各地在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因此,有必要对文化馆总分馆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深化对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有鉴于此,广东省文化馆联合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曹树金教授团队组成课题组,开展了 广东省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制度设计与研究 课题。课题组经过多次的研究方案讨论、充分的文献调研、细致的实地考察、深入的问卷调查,完成了研究报告《广东省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制度设计与研究》,该报告被原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系统2016年度十佳调研报告。本书就是在该报告的基础上,对文化馆总分馆制进行了更系统、细致的研究,尤其优化了实证分析部分,包括我国文化馆发展分析、全国文化馆总分馆制实践案例、
社区图书馆学属于图书馆学的分支学科。开展社区图书馆学研究,对构建系统、全面的社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体系,推动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社区图书馆学研究概论,社区图书馆的概念、类型与社会角色,国内外社区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社区图书馆业务工作,以及社区图书馆管理实务。本书附录中收入《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公共图书馆宣言(202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WH/T 73 2016 社区图书馆服务规范》等相关常用法律法规文件,供读者阅读、学习过程中参考。
本书是国家图书馆文津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对 1909 1949 年间国家图书馆同人的著述情况进行研究,对其学术理论和方法、学术特征、学术成就等作出系统的考察。全书包括同人著述概况、学术研究的分期、学术特征、同人译作研究、编纂出版的联合目录、馆办学术刊物等章节。书后附同人著者名录、同人译作一览表。本书重点关注清末、民国时期活跃在国家图书馆场域中的 同人 这个学人群体,其研究丰富了近代图书馆史的内容,值得相关研究者参考。
本书主要从理论及实践层面介绍了中文图书编目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引言 部分介绍了文献编目的内涵、标准、原则等基本知识; 著录 部分讲解了中文图书题名、责任说明、版本等信息的著录; 标引 部分阐述了标引规则及方法,并通过几类典型文献加以解析; 名称规范 部分介绍和阐述中文名称规范工作,并分析规范数据的功能需求(FRAD)带给名称规范工作的一些启示; 编目相关问题研究 部分探讨了实践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编目的应对之策。本书可供图书馆编目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从近代日本在中国广设图书馆强行输入日本文化、对中国图书馆进行大规模的损毁掠夺两方面,全面梳理了日本对中国实施文化侵略的过程和状况,仔细探究了其对中华文化的破坏程度和后果,深刻剖析了其以文化侵略佐助军事战争的动机和思想根源。
本书从图书馆概念的含义出发,阐述了我国图书馆学文化在知识化、网络化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为图书馆全体馆员传递一致接受和普遍遵循的价值观念,能够集中体现整个图书馆环境的精神面貌和独特风格。研究我国图书馆学文化的信念追求,即馆员想什么、理解什么、向往什么。可以提升我国图书馆学的竞争力,增强发展动力,推动我国图书馆学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图书馆学的文化建设、实现手段具有指导意义,进而提升我国图书馆学的文化精神氛围和文化建设服务水平。
本书通过对近年大学图书馆微营销的研究,进一步分析大学图书馆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数字图书馆转型的内容和方向,并应用图书情报学和非营利性组织营销的观念、理论和方法,学科交融将大学图书馆微营销做细做精,揭示大学图书馆微营销的具体工作内容,*后通过实证研究说明在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现代大学,无论是信息资源建设、学科建设,还是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大学图书馆一定是集资源、技术和服务 三位一体 的综合信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