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图书馆学专业必修课教材,全面讲解图书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介绍国内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进展及图书馆事业宏观发展状况。本书初版于 1985年,第4版是在2008年修订二版基础上的又一次修订,吸收了国内外图书馆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成果,对各章节内容进行修订乃至重写,反映了新技术对图书馆转型的影响。本书除用作高校图书馆学专业教材外,还适合作为图书馆员的专业入门读物。
2003年,于良芝教授的《图书馆学导论》,在图书馆学界反响热烈,影响了一大批学人,甚至一书难求。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于良芝教授不断反思和更新课程内容,发现《图书馆学导论》一书中存在一些缺陷,为了纠正其中的错误,回报《图书馆学导论》读者的厚爱与鼓励,力作《图书馆情报学概论》一书。《图书馆情报学概论》是一部为融贯的图书馆情报学(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LIS)而做的概论性著作。目前,国内概论性教材,多数只针对图书馆学,或只针对情报学,本书为国内针对LIS的基础理论教材。于良芝教授一改《导论》中刻意表现的专著风格,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并减少直接引用,极大地改善了内容的易读性。她希望本书不仅仅能带给学生图书馆情报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还能辅助相关课程培养他们作为专业人员的能力。本书所阐释的概念和理论
本书旨在帮助图书馆员提高论文写作能力,并成功投稿。由多位核心期刊主编撰写,内容包括: 写什么 论文选题分析 怎样写 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 如何写得更好 论文语言的逻辑架构、层次设置与提炼方向 如何规范写作 学术论文规范概述 如何提高被录用的几率 投稿指南 书后附 参考文献著录样例 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汇总表, 配有大量写作案例。适合作为馆员学习材料。
本书全面讲解高校图书馆工作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内容涵盖图书馆行业组织以及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机构、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素养教育、智慧图书馆探索、阅读推广、空间再造、科研写作等。全书共有九讲。朱强、肖珑、杨新涯、胡小菁、卢振波、黄晨、池晓波、王宇、王波等业内专家担任各讲的主笔。本书以实用性为主要原则,以应知应会、实操技能为主要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可作为馆员培训图书及馆员自我提升的学习材料。
在经历数字化浪潮冲击、数字技术变革的影响后,传统纸质书阅读仍是各国民众主要的阅读方式,同时数字阅读与其形成互补并稳定发展趋势;各国阅读推广活动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吸纳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基金会、其他社会机构多方协作参与,不断促进各国阅读推广活动繁荣发展。本书是对目前数字技术大背景下各国全民阅读情况进行的多方位立体研究,全书由 主报告 和 国别报告 两部分构成。其中, 主报告 概述了国外全民阅读活动现状与经验研究,从各国全民阅读活动现状、各国全民阅读经验特点、国外阅读推广活动对我国的启示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研究。 国别报告 包括日本全民阅读工作开展情况、德国全民阅读工作开展情况、法国全民阅读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西班牙、英国、美国等6个国家全民阅读工作,从阅读数据调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
本书是 广州图书馆学术丛书 之一,是广州图书馆方家忠馆长对自己三十余年公共图书馆职业生涯所做的思考与心得。全书分为 时代、机遇与环境 理念、使命与功能 领导与管理 特殊时刻 四个部分,不仅全方面展示了广州图书馆的这些年来的发展,还集中体现了作者对于图书馆管理的认识。全书从时代环境着眼,内容囊括公共图书馆的理念、使命、功能、管理等诸多方面内容,并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人才建设、馆舍建设、组织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总结并凝练了自己的经验。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著作,行文灵活,语言生动,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专业著作。它不仅能为图书馆人提供实践工作方面的指导,也能为热爱关心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提供一个便捷的途径。
本书收录全国图书馆界43个优秀的科普阅读推广案例,主要选自*届和第二届科普阅读推广案例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该征集活动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办。主要内容涉及:科普文献资源建设与管理,科普阅读推广的目标人群选择,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的设计、形式和组织,图书馆与社会力量的项目合作等。这些案例采用讲座、展览、馆藏文献推荐、夏令营、科学小实验等多种形式,吸引了各个目标人群的参与。本书有利于厘清思路,激发创意,为各图书馆开展科普阅读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本书介绍了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内容,共分八章:认识文献资源采访、如何制定馆藏发展政策、如何搜集文献出版信息、如何采集和遴选文献资源、如何构建馆藏文献资源体系、如何完成文献招标采购、如何安排文献采访工作、如何拥抱智慧图书馆时代。通过分析国家图书馆外文文献招标实践和特色馆藏建设案例,为同行提供可借鉴的、实操性强的工作方法,并对智慧图书馆时代下文献资源采访事业的创新发展提出思考。
社区图书馆学属于图书馆学的分支学科。开展社区图书馆学研究,对构建系统、全面的社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体系,推动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社区图书馆学研究概论,社区图书馆的概念、类型与社会角色,国内外社区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社区图书馆业务工作,以及社区图书馆管理实务。本书附录中收入《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公共图书馆宣言(202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WH/T 73 2016 社区图书馆服务规范》等相关常用法律法规文件,供读者阅读、学习过程中参考。
本书是国家图书馆文津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对 1909 1949 年间国家图书馆同人的著述情况进行研究,对其学术理论和方法、学术特征、学术成就等作出系统的考察。全书包括同人著述概况、学术研究的分期、学术特征、同人译作研究、编纂出版的联合目录、馆办学术刊物等章节。书后附同人著者名录、同人译作一览表。本书重点关注清末、民国时期活跃在国家图书馆场域中的 同人 这个学人群体,其研究丰富了近代图书馆史的内容,值得相关研究者参考。
本书主要从理论及实践层面介绍了中文图书编目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引言 部分介绍了文献编目的内涵、标准、原则等基本知识; 著录 部分讲解了中文图书题名、责任说明、版本等信息的著录; 标引 部分阐述了标引规则及方法,并通过几类典型文献加以解析; 名称规范 部分介绍和阐述中文名称规范工作,并分析规范数据的功能需求(FRAD)带给名称规范工作的一些启示; 编目相关问题研究 部分探讨了实践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编目的应对之策。本书可供图书馆编目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从近代日本在中国广设图书馆强行输入日本文化、对中国图书馆进行大规模的损毁掠夺两方面,全面梳理了日本对中国实施文化侵略的过程和状况,仔细探究了其对中华文化的破坏程度和后果,深刻剖析了其以文化侵略佐助军事战争的动机和思想根源。
本书收入国家图书馆同人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撰写的论文,分为馆史、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三个部分。记述了平馆工作人员在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时期,以民族大义为重,保护馆藏,征集史料,服务社会的生动感人事迹。
王军等编著的《网络环境下的知识组织规范和应用指南》是“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标准规范成果”丛书之一,由以下四篇组成:本书由以下四篇构成:篇:网络知识组织系统注册与术语服务规范及应用指南;第二篇:受控表语义描述规范;第三篇:基于元数据的本体构建规范及应用指南;第四篇:面向数字图书馆环境的分众分类法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本书长远目标为:1)将各类知识组织工具转化机器可理解的语义化的知识库,使它们具备和其他知识组织系统广泛互操作与关联的能力;2)以NKOS注册中心为平台,向数字图书馆内外的各类智能应用提供知识服务;3)将数字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包括NKOS和数字馆藏的元数据)转换为关联数据输送到整个互联网上,使得数字图书馆成为语义Web的知识关联枢纽。
本书基于现实的国内外背景,以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模式为对象展开研究。剖析了我国75所部署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及机构设置的现状,调研了75所部署高校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内部机构重组、与校内外其他信息机构重组的情况,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及部室设置方面的弊端,同时对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动因进行进一步剖析,并介绍大量国外案例以及对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开展实证分析,选取武汉大学图书馆、HathiTrust项目、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和学术信息资源三个样本开展研究,提炼了基于职能拓展的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基于项目合作的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基于机构合并的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三种不同的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优化模式。
《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对象管理规范》是“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标准规范成果”之一,主要分析不同数字资源类型(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的使用用途;分析国家图书馆的资源现状;分析我国数字图书馆、出版发行、网络信息服务、远程教学等相关领域的资源情况,提出适合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对象管理的规范及其相关规则。
近年来,新媒体服务在图书馆界取得显著成效和丰富的建设成果,本书主要探讨新媒体的基本概念、种类特性、服务技术、应用案例和发展趋势,指导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建设与应用发展方向。本书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新媒体的服务建设与应用进行阐述:扫描新媒体理论概念体系,整理新媒体的种类与特性。构建数字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建设框架。对图书馆新媒体服务所涉及的技术进行整理分析。对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建设的典型案例进行汇总。探讨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建设的发展趋势与问题。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生态的演变,新媒体具有越来越多的交互特性,互动交互以及大众化、社群化的内容生态是当今因特网新媒体的主流特征。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新媒体正在向移动化迁移。本书通过对新媒体的概念进行深入剖析,
本书对我国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运营服务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进行论证、梳理与分析,在剖析我国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的典型案例,以及借鉴域外公立图书馆管理外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运营服务的完善路径和改进策略,从而为推进我国政府购买图书馆运营服务的科学发展提供研究与智力支持。本书对政府部门、图书馆、社会服务机构等具有很强的实用参考价值。
带着对坚守与创新的不断追问与思索,本书对2007—2008年国内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梳理。书中具体包括了:图书馆学教育的持续求索、创新的服务模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图书馆服务研究、数字资源标识符标准规范研究等内容。
本书是《中国图书馆学报年刊(2010)》(英文版),收录了《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年所刊发文章中的精品,反映了这一阶段图书馆学研究的现状和热点。 本书适合从事图书馆学研究人员和图书馆馆员阅读。
本书为清华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肖燕博士的学术研究论文,收录作者1984年至2008年独立撰写并公开发表的论文30篇。本书内容主要涉及图书馆管理、学科建设、知识组织、专业教育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相关的法律问题研究。作者长期从事图书馆管理、服务和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致力于改进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弘扬资源共享与服务至上的职业理念,探寻专业教育、学科建设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理论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