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作者常年积累的学术短讯、书评、忆往文章及杂感等。全书分为“莎学拾零”、“闲读偶得”、“西文探隐”、“旧日情怀”、“师友忆往”、“自说自话”、“浮世杂感”及“美国扎记”等八个部分。作者以其深厚扎实的中、外文功底,敏锐正直的目光,考究、评论了一系列的学术问题、人文社会问题及其他相关的问题,体现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的人文修养和正直良知。
《方舟子自选集》精选了学者、科普作家方舟子的科普与人文作品 180 余篇,分为科学、生命、健康、科学史、历史、诗歌、散文、杂文几部分,全面反映了作者长达 30 年的写作生涯,诠释了作者“脑中有科学,心中有道义”的人生理念。
普列汉诺夫著作丰富,涉及范围极广,其中重要者大多已经译成中文。本卷按照时间顺序,收入了他一生各个时期能集中反映其社会主义理论观点的代表性著述25篇。至于那些与社会主义现实政治问题距离较远的著作如《唯物主义史论丛》、《没有地址的信》、《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俄国社会思想史》等,尽管流传甚广,影响很大,本卷也未收入。只有一篇例外,这就是《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的第五章,这一章虽然主要是讲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但它是普列汉诺夫全部著作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而且如果不了解普列汉诺夫的历史观,也就很难理解他的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所以本卷也选用了。 本卷收入的著作,多数是全文辑录,但也有少数因篇幅过大而不得不作部分摘录。属于此类的有《我们的意见分歧》(仅选了其中的“代序:给拉甫罗夫
雪峰义存为佛教禅宗的一代宗师,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一席之地。《雪峰义存与中国禅宗文化》为福建佛教协会与中国佛教研究所召开的雪峰义存的研讨会的论文汇编,论文对雪峰义存的生平、思想以及对禅宗的影响论述透彻,是一部了解雪峰思想的重要著作。
90年代,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李泽厚仍在言说,仍在对话,他的思想葱茏、日新,他的哲学蓬勃、自生。 《李泽厚对话集:九十年代》为李泽厚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对话录文章结集,全面梳理了李泽厚90年代的思想,有助于当代人了解90年代思想界状况和李泽厚思想的发展。很多思想和言论对于当前的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阴谋论》是马基雅维利关于阴谋论和军队、战争、战略等领域思想认识的一个合集,1513年首次出版。马基雅维利曾于1498年进入十人执政团服务,随后奉命出国担任外交官员,期间积累的工作经验为其政治军事著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基础。整个合集大量引用罗马时期的事例,来论述其政治军事领域的思想,作于其论著《君主论》之后,是在美第奇家族重新掌权后马基雅维利失意之时所作,是政治军事领域的重要图书。
这本中英文都只有百十页的小书《论权力》里,没有曲折的情节,摘选莎作中有关权力的诸片段,处处易懂,亦处处都是警句:既有麦克白的勃勃野心,也有理查二世对权力的脆弱掌控;有《李尔王》中的殊死搏斗,也有十四行爱情诗中的细腻诗意。莎翁作品语言之优美、词汇之丰饶,令人感佩。
《老猫学出版》慷慨分享作者累积20年的出版实务经验与5年多的笔耕成果。从上游到下游,将台湾图书出版业的know-how尽纳其中,无论对编辑新手、出版老手、营销达人,或有志于出版产业者,都是极其实用的指南。在这个实体和虚拟交会冲击的时代,出版这样一个纸张书编辑的经验谈,会不会只是徒劳的努力呢?也许明天我们再也不需要跟纸张打交道了?纸张书的阅读率江河日下,电子书的未来迟迟不见芳踪,编辑的技艺会不会最后成为“屠龙之技”,无可施展呢? 如果未来的生活形态、迫使思想家一辈子的思想结晶最后无法用书的形式出版、并引人思考,那么人类文明就会面临空前的变局了,这时候恐怕出版这一行到底还在不在,也不重要了。从这个角度看,你手上这本小书保留的也许不只是一种古老的技艺,而可能更是一种对书的眷恋吧。
“权利”不同于“利益”,是一个法律概念。具体的权利,被以不同的语言、形式、程度规定在宪法和法律里。既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就是非要实现不可的。阻挠宪法、法律权利的实现,轻则违法,重则犯罪。 但是,通常,权利不会自动实现。它要靠权利人去争取。而当权者横加阻挠时,则非通过斗争不能实现。正因如此,《为权利而斗争》一书字字句句贯穿着“为权利而斗争”的精神,从头至尾充溢着“为权利而斗争”的高昂呐喊。
格拉汉姆·布莱克的这本《如何管理一家博物馆》旨在指导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各类文化艺术场馆,如何尽可能地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参观体验,如创造一个能够使观众对展品产生兴趣的参观环境,仔细筹划参观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最初的参观动机,到场馆管理,直至展品的陈列方式等,并对此作相应的理性分析,提供一个系统的理论原则,使之适用于任何地域的各类型和规模的文化艺术场馆,特别是博物馆,极具实用参考价值。
《雲自在龕随筆》系缪荃孙读书笔记。目前比较常见的是商务印书馆1958年排印本,四卷,分别是论史、书画、金石和书籍。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据此本进行点校并加小标题,汇入《民国笔记小说大观》之辑。在此之前,则有罗振玉辑刻《古学汇刊》集和第二集,先后收入《云自在龛笔记》一卷和《云自在龛笔记》六卷。一卷者即“书画”,其内容与商务印书馆《云自在龛随笔》中的“书画”互有异同。六卷者则全为“掌故”,分“列朝”、“顺治朝补记”、“康熙朝诸臣”等。《云自在龛随笔》还有两种稿本,一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缪荃孙之子缪僧保(子彬)手抄六卷(以下简称抄稿本)。有“掌故”、“论史”、“书籍”、“金石”、“书画”、“杂记”等。函套签题“云自在龛随笔原稿本”,首页钤有“小云堪”、“子彬手钞”等印。另一种即是现藏国家图
《走进李白故里/李白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全面系统介绍四川江油的李白文化,共分三部分。部分:听讲李白故事。评述了李白生平,论证了李白生于青莲。收集整理了59则在李白故里民间世代相传的李白故事,反映了李白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和他的精神。第二部分:寻访诗仙游踪。李白在故乡留下30多处遗迹游踪,书中描述这些地方的美景。第三部分:李白诗歌。收集了李白在蜀中所作的诗歌30首;李白离开故乡后,怀念故乡的山水及亲友的诗歌29首;历代诗人到李白故里来寻觅李白的遗迹游踪,缅怀、凭吊诗人时,留下的23首诗歌,并对每首诗作了简明的赏析。附录了李白故里岀产的与李白有关的工艺品和土特产品。《走进李白故里/李白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可读性强,语言通俗,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既是李白诗歌的研究者的得力助手,也是大众读者了解李白文
本书精选汇集了周有光先生百岁之后所思所想所虑。近十年来,除了写作,周有光先生还在他的小书房里与许多来自各地的文人访客谈笑对答,这也成为他晚年表达自己观点的极具特色的方式之一。这本谈话集分为对谈和采访两部分,既有他对自己一生难忘经历的回顾,更有对国家社会发展的思考,对世界历史的走向、社会制度的变迁、国家未来的发展的关注。在一问一答之中,浓缩了百年的。本书也是周有光先生晚年生活状态的真实记录与呈现。
《黄海学术论坛(0辑)》是以社科内容为主的学术论文集,力图反映当今社科领域文、史、哲诸方面的学术动态和热点。从法律、语言、新闻传播、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内容包括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东北亚研究、经济研究、法律研究、文学艺术与语言研究、研究生论坛。
本书是日本东京大学佐藤教授的代表作三部曲之一。以“课程”与“教师”为主题的前两部著作已经结集为《课程与教师》翻译出版,本书则是以“学习”为主题的专著,重点论述了“学习”作为一种对话性实践,不仅引导我们从独白的世界走向对话的世界,而且借助这种对话性的、合作性的实践,为人们提供了构筑起“学习共同体”的可能性,而基于“学习共同体”构想的学校改革作为一种“静悄悄的革命”,将会形成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一大潮流。 本书作者融会东西方教育哲学的思想所着力重建的“学习”概念及其对于一系列传统教育观念的,不啻是一席丰盛的心灵盛宴,万千读者将会从中得到莫大的启迪和激励。
您,了解这座城市吗?有多少至关重要的人物,未曾谋面?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并不知晓?从史前数万年的石器时代发端,到东北亚现代历史文化名城;从万年古流伊通河的发源地起步,到繁荣、和谐、开放、美丽的长春……长春电视台邀请您,一起出发!翻越一座座历史的山峰,跨过一道道时间的河流,让我们去发现长春……用心灵去感受,用脚步去丈量,用眼睛去发现,用镜头去记录,大型电视纪录片《发现长春》,长春电视台倾力钜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