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科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已从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进入到课题研究的阶段。《教师如何做课题》一书从课题研究的价值、如何选择课题、如何进行课题设计、如何成功申报课题、如何做好开题论证、如何实施课题研究、如何面对中期检查、如何撰写结题报告、如何推广课题成果等方面入手,条分缕析地做出实战指导与疑难解析。力图帮助因为教学工作繁忙,面对课题不知入手的教师理清思路,顺利走上课题研究之路。
作者从19岁就开始教书,到如今已经在教育领域走过41个年头。自学生时代喜欢数学,到从教后喜欢数学课堂、数学教育,延伸至喜欢教育,40多年来,作者一直倾心于自己热爱的数学与教育事业。 这本数学教育文选基本上展现了作者学习、教学和研究数学教育的历程,经过精心的整理和挑选,作者将其按内容分为数学教育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解题研究、数学奥林匹克、数学背景研究和数学问题探索六个部分及附录。
学生没考试,教师没考评,连续多次在PISA测试中表现卓越——兼顾“快乐”和“高质量”的芬兰教育受到全世界教育工作者的瞩目。芬兰教育是怎么做到的?真实的芬兰教育到底是怎样的? 中国教育学者钱文丹深入芬兰教育现场,用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芬兰教育的全景图:纵向看,从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到高等教育,不不同学段教育的全貌描写,还有不同学段教育的不同亮点呈现;横向看,从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教育评价、教育管理,到教育改革,不政策分析,还有操作指南。 本书立足芬兰文化解读芬兰教育,为我们呈现了鲜活的芬兰教育。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教-学-评一致性”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现状分析:本士调研;基于《标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目标界定等。
本书是一位班主任的教育手记,充满了爱心、耐心和教育智慧。作者将兵法运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文章最初发表在最有影响力的教育论坛——K12教育论坛和白鹿洞教育论坛上,引起极大反响,随即又在《教师博览》、《新教育》等杂志连载。网友评论:“篇篇是美文,招招是良方。” 本书在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上、理论上都反映了作者自己独到的做法和思考。 在实践方面,作者强调在“爱”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在班主任工作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时甚至是严格、严厉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掌握学生心理基础上擅用谋略、机变的教育智慧和胆略。 在理论方面,作者开创性地将兵法的理论和原则运用于教育领域中,探究了兵法与教
书院是一种离我们既远又近的文化遗存。作为制度形态的书院,已经随传统社会永远消逝,离我们越来越远;作为建筑形态的书院,则在东亚世界还有广泛的存在,不少地方都还能见到一些书院旧址。在福建泉州,也有一些书院遗址保存下来,虽然不多,但却可看出古代泉州是书院繁盛之地。 泉州是一个物阜民丰、人文荟萃的奥区,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滨海之乡。该地民风具有尚勇孔武的特性和面向海洋的开拓性,因此清代以后移居台湾和南洋的民众特别多;同时,泉州民风也有文质彬彬、向慕教育的一面,在近代以来特别盛行捐资助学的风气中显露无遗。《泉州古代书院》一书,为我们了解该地向学重文的传播提供了十分具体和生动的例证,也为当今发展泉州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历史参考。作为教育史研究者和祖籍泉州《泉港区峰尾镇》的乡
本书介绍了少年先锋队建立的背景及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讲述了少先队的入队要求、口号和各项章程;少先队的队旗、队徽以及红领巾的由来、含义、佩戴和使用; 附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以及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