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套装上下册)(普及本)》是周汝昌先生耗时近六十年精心磨练而终于他九十高龄之际完成的百万字巨大工程之结晶。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在十余种古抄本中进行了大汇校,恢复了曹雪芹的真笔原文,是迄今为止最为可靠的一部真本《红楼梦》。二是脂砚斋的朱笔批语达数千条之多,是《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批语紊乱、讹错、脱落不一而足。著者进行了全面梳理核定后文意晓然,对于理解《红楼梦》的思想艺术、创作心理等问题具有重大参考价值。三是著者毕生研究《红楼梦》的心得创获,对曹雪芹的思想感情、刽作宗旨、艺术手法无不涉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校评者周汝昌先生是承接新旧红学的代表人物,名重一时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书法家和诗人。1953年出版的《红楼梦新证》,被誉为“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水浒白看》是王路在经典史学和文学功底的一次集中展现,全书分“山林”“市井”“渔樵”三部分,对《水浒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当时的人情世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王路的分析看出了林冲的愚、李忠的厚、鲁智深的孤独……给读者以别开生面的感觉,有助于广大读者理解名著。
《全球语境与本土认同-比较文学与族群研究》是笔者近年相关课题的成果结集,包括比较文学和族群研究两个方面。现以《全球语境与本土认同》为题结集出版,目的在于突出论题关涉的双向维度,即全球化与本土化。对作者来说,这样的突出是想表达一个看法,即在不同文明多元交汇的时代,唯有从全球化角度方可理解本土认同的演变与危机;同样的,必须经由本土化的立场纔能体认全球化的冲击和影响。而遣恰好体现了比较文学与族群研究的当下重点。 《全球语境与本土认同-比较文学与族群研究》的立项先后得到“211”项目等机构的支持。各篇章也在不同的学术会议和专业期刊上发表。
《音乐思想及其表现中的逻辑、技巧和艺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评注;音乐思想及其表现中的逻辑、技巧和艺术;形式要素;节奏;形式过程;其它;和声;附录。作者勋伯格是一位具有大胆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曾经引起过很大的争议。他了“十二音体系”的无调性音乐,并且培养了许多“十二音体系”的作曲家。他和他的学生贝尔格、威伯恩被合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即“表现主义”音乐流派。他对音乐所进行的重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作曲家,如达拉皮科拉、欣涅克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他的影响。
学问是对思想的论证。学问不能没有思想,但做学问的要不是思想的能力,而是对某一思想论证的能力;智慧的增长主要不表现为思想论证能力的增长,而表现为对思想直接获取并举一反三地运用能力的进步。 《战略学札记》是北航战略问题研究中心张文木教授的新着,由海洋出版社于2018年5月出版,取名《战略学札记》,并不能理解为作为学科的“战略学”札记,而是作为战略研究的心得和体会。全书内容丰富,包括心得、史鉴、治学、笔记、人物、人生、文艺、字词等方面,形散神不散,记录了作者的思想历程。看作者其他大部头着作有利于培养做学问的能力,但做学问毕竟是少数人的事;而读这本札记的好处则是可将其中的思想火花直接用于工作和研究。 全书以半百为节,与广大读者分享。 学问使人成熟,使思想久远;智慧使人美丽,使思想
李静,法学博士,曾是法官队伍的一员,也常以律师身份出庭,现任教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长期致力于诉讼法、证据法方面的研究。曾在《求是学刊》、《政法论坛》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证据裁判原则初论》。
《刘克庄诗歌研究》分为“诗学篇”、“诗歌篇”和“版本篇”部分。“诗学篇”详尽论述了刘克庄“性情说”的产生背景、内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诗歌篇”则分析刘克庄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并指出其不足之处与造成的原因。“版本篇”对刘克庄诗文集的各种版本源流进行了考证。全书旁证博引,条分缕析,并于纵横比较中立论,时有新见,对刘克庄至宋诗的研究,不乏参考价值。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还记得:次接触普鲁斯特的这部巨著时,我们是什么身份,身在何处,都在做些什么。甚至,也许我们只是从书店里摆得整整齐齐的那套《追寻逝去的时光》身边匆匆走过,没想过要翻它一下,或者把它带回家去,就是这样一个擦肩而过的瞬间,如今也可算是与普鲁斯特的次邂逅。当我们还是个孩子,从大人们那儿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时,我们或者会张冠李戴,把他当成另一个人,或者在对他一无所知的前提下猜想他是个什么样的作家——时过境迁之后,这些也就成了我们意识到有普鲁斯特这个人存在的次。然而,有时候,这种记忆模糊的次被遗忘了。我们完全不记得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以怎样的方式与普鲁斯特相遇……倘若我能及时地追忆,恢复次阅读时的感受,地确定每一个相关的细节,那么,确实,我最后就能把握住我对普鲁斯特的
《漱石集》主要是关于《红楼梦》版本的论文、序言和题记等。综合论述庚辰本、己卯本、脂评本、甲戌本、梦序本、程甲本、北师大藏抄本、列宁格勒藏抄本和沪上残脂本等,或评述各版本自有系统的特征与优劣,或探寻各版本的渊源与流变,或论述各版本的价值与地位、文本校录与批语对照,期间穿插词语的辨证、凡例的探究和墨迹的辨痕等。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和对身心健全发展的热切追求,心理咨询在我国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界定心理异常及其表现,以及准确地判别、诊断并科学地调整、矫治各种类型的心理异常,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共同关切的现实问题。《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第五版)》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这两个全球精神障碍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的临床依据,延续既往版本的风格,对其中“心理障碍(精神障碍)”及相关的儿童、青少年、老年与女性心理障碍(精神障碍)内容,在分类、疾病名称、临床表现及症状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和更新,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也更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同时,在心理咨询中需要重视和调整,但还没有达到精神障碍程度的“一般心理问题
《漱石集》主要是关于《红楼梦》版本的论文、序言和题记等。综合论述庚辰本、己卯本、脂评本、甲戌本、梦序本、程甲本、北师大藏抄本、列宁格勒藏抄本和沪上残脂本等,或评述各版本自有系统的特征与优劣,或探寻各版本的渊源与流变,或论述各版本的价值与地位、文本校录与批语对照,期间穿插词语的辨证、凡例的探究和墨迹的辨痕等。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但是不论布莱希特的戏剧对于后日的影响如何,作用如何,作品本身是客观存在,改变不了的历史存在。一切对他的褒贬和争论总还得根据他的作品本身,而不是根据评论界对他一时的 热 或冷。《大家经典书系:布莱希特戏剧印象记》是评论家卞之琳对布莱希特的《三分钱歌剧》、《措施》、《伽利略传》、《高加索灰阑记》剧作的客观研究评论成果。
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之所以未能融合,是因为在研究同一事特(疾病)时,各自采用了不同的参考系,形成了不同的概念体系及理论构架,中、西医的概念不能在对方的理论构架内自由流易,使得二者“具有不可通约性”。只要找到二者的共同参考系,建立一个中介概念体系,就能使中、西医的概念在对方的理论构架内等价、自由流易,从而实现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为此我们选择了中医外感热病学(包括伤寒论与温病)与现代感染病学的融合为突破口,成功地实现了二者的理论体系的融合,顺利完成了《伤寒论现代解读》一书。本书的用意并不止于此,旨在找到跨越时空,使“具有不可通约性的理论体系实现融合的方法,推而广之,找到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科学文化交融的方法。
佛教与文学的交叉感应在中国传统学术上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近年来成为学术热点。历来囿于诗文的正统地位,研究者多把目光放在佛教与诗文的关系上。对佛教与中国古代小说关系的探讨,则相对较少,而从母题的角度对佛教与六朝小说关系的系统研究,则更不多见。从这个角度来说,其选题是颇有创新价值的。
由王秉钦著的《近现代中国翻译思想史/中外语言文学学术文库》以20世纪近百年来的时间为主线。从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时期分析论述了中国翻译思想史的发展,且结合中西翻译思想进行分析。靠前以翻译思想为“经”,以中国翻译思想自身发展为轴心,论述其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品评其科学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对翻译实践的意义;第二以人为“纬”,纵横交错,编织成书。研究、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翻译大家的翻译思想,历史地、辩证地评价、肯定了他们的贡献和在翻译目前的地位。
罗根泽先生的代表作《中国文学批评史》,是中国现代学术目前三部文学批评史经典之一,与其他两部——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鼎足而立,各具特色。本书所述上自先秦,下讫两宋,盖分周秦、两汉、魏晋六朝、隋唐、晚唐五代、两宋六篇,以材料丰富、体例完善为其突出特色。作者以诗话文评为山铜,以文集笔记为沙金,搜罗大量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所得结论持之有效,言之成理。作者"综合体",按古代文学理论在各阶段所表现的特点,分为几大阶段。再把每一阶段所出现的各种文学批评现象适当分类;或以文学论点为中心,或以文体演变为中心,或以文学流派为中心,分别叙述。由此纲举目张,巨细无遗。本书将中国还给中国,一时代还给一时代,由此将本国的材料跟外来的意念打成一片,方能处处抓住要领,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