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克家刊刻的《文选》是目前最为通行的《文选》版本,这个本子为学界研究及一般读者阅读所重视,然而此本仍非善本。胡刻本《文选》来自南宋淳熙八年的尤袤刻本,但其依据之底本是一个至少过了十次修补的本子,与尤刻原本之间文字差异较大。胡刻本与尤刻本之间存在大量异文,二本各具优劣,而胡刻所附《文选考异》的成就,亦因其所见版本有限,不仅厚诬尤袤,且尚存谬误,需重新审视。对胡刻本《文选》的学术价值需要重新评估。
《2017年文化观察选粹》是对2017年中国文化领域热点问题所做的及时盘点和总结。其中既包括悉心遴选的该年度代表性的文化观察文章,也包括对该年度文化领域的宏观性把握。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文库(第2辑)·雅俗汇流:方忠选集》收录的论文前后时间跨度有20余年,这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论文,大致反映了作者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基本历程。因此,《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文库(第2辑)·雅俗汇流:方忠选集》也可算是作者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一个阶段性的学术总结。 作为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建设的亲历者、参与者,作者见证了学科的发展。尽管人们目前对这一学科的认识不尽相同,有的认为学科还不成熟,有的则认为它作为一个新学科已卓然成型,但世界华文文学无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当下四世同堂的研究队伍,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日趋活跃的学术活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这些都显示着这一学科充满生机和活力。在经历了数代学人的努力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彼岸的诱惑》是为了回顾和总结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家的理论研究与批评的历程,以及他们为中国当代文学所作的贡献,也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文学事业,由作家出版社特别组织编辑的,辑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当代评论家吴义勤的作品,这些集子都是他在自己文学研究与批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这不仅仅是批评家自己的成果,也代表了当今文坛批评界的水准,同时它又以不同的个人风格闪烁着这些批评家们独立的睿智光芒。当代中国的文学史,是当代中国社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从来都是与文学批评紧密相连的。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中国作家们创造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的新历史辉煌,这中间文学批评发挥了应有的特殊作用。
本书共七章,靠前章简要介绍血液循环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第二章简述心脑血管疾病;第三章介绍血管不通引发的重大疾病;第四章分析血管不通的罪魁祸首——血栓,第五章介绍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第六章介绍心脑血管的诊断及治疗手段;第七章介绍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枯草杆菌纤溶酶。
智能控制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智能控制的理论和主要技术内容,其中包括模糊逻辑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学习控制、分层递阶及遗传算法等。每部分自成体系,而又互相联系。它们构成了智能控制的主要理论和技术的框架。本书取材新颖,内容丰富,弥补了当前智能控制缺乏系统性资料的不足。本书可作为信息、自动化及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及参考书,也可供有关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参考。
学者傅光明经过认真、详实的研究,对莎士比亚悲剧、喜剧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素材来源作了丰富而有趣的探索,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莎剧文本的延伸和拓展。书中每篇文章读来妙趣横生、鲜活灵动,为新一代读者提供了解密莎剧的金钥匙。
《周思源看红楼(图文本)》收录了红学家周思源先生2005年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讲座内容。以解说《红楼梦》人物为重点,在这些人物中,又着重突出了对小人物的介绍和分析,如刘姥姥、赵姨娘、小红等。以作家解读作家为特色,以解密红楼创作方法为核心,关注人物塑造和艺术表现的优劣,重在分析形成这种优和劣的深层原因,从而为一般读者提供了进入红楼艺术世界的钥匙。
《韩国古代家庭小说文化阐释》内容是由于中韩两国悠久的文化联系,当韩国古代小说还处在萌芽状态的时候,中国文学在韩国的传播,就成为它们萌发的催化剂。从比较文学、文学文化学研究的角度可以看出,在韩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中,留印着中国文学影响的深刻痕迹。李娟的《韩国古代家庭小说文化阐释》以韩国朝鲜朝时期的“家庭”主题作为类型解析,剖析了比较文学的发生学观念,包括“多元文化语境”、“变异体文学概念”等透入国别文学领域进行“文学文本”研究的可能性。以“家庭生活”这一独特视角,通过耳目之内的平凡之事、平常之人,竭不并反映了朝鲜朝时期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爱情婚姻生活。《韩国古代家庭小说文化阐释》以全新的视角,发掘了其中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意蕴,从历史、政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对文本中与家庭问题紧密相关
本书对目前中学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运用比较文学方法阅读,启发教师教授文学作品的宏观视野,并引起学生对世界文学的兴趣。同时希望通过这种阅读,逐渐培养起学生发散式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的开阔视野和豁达胸襟。
这本书中所汇集的篇什,记录着十余年来笔者在杜甫研究领域中跋涉的足迹,其中多数篇章已经见于学术刊物,现经过整理后排纂成帙,结集出版。 本书下编所收篇目主要涉及杜甫生平事迹、思想性格、影响接受、作品考辨等诸多方面。其中有些内容,为前人较少涉及者。如在考索杜甫婚姻问题的过程中,笔者推翻了学界相沿已久的说法,独辟蹊径地从杜甫子女出生情况来推算两人结婚的时间,意外地得出了杜甫四十一岁才结婚的结论。由此我进一步分析了杜甫晚婚的原因,即正是对“致君尧舜”理想的苦苦坚持,使得他一直到献赋成功之后才姗姗结婚。当然这是杜甫生平研究中的新说,还有待学界的争鸣和检验,这里不揣谫陋,公诸学界,是期望能抛砖引玉,引起读者研究和思考的兴趣。除此之外,下编所收的其他一些篇章,大多也都是围绕杜诗中的某些问
《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研究》对中国文学中的桃花题材和意象进行专题研究。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纵向梳理了桃花意象和题材创作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下编从理论上探讨桃花意象的审美特征、情感意蕴和思想象征,对桃的民俗内涵,桃花流水、人面桃花、桃花源等经典话语的原型意义、符号意义和文化内涵等深入阐发。《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研究》着力从主题学的角度,对桃及桃花这一重要的花卉题材和意象进行了跨文体、跨学科、跨时代的综合考察,全面、系统、深入地揭示了中国文学发展中桃花意象和题材的创作情景、历史作用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