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是我国古代四位大儒家孔子、孟子、子思、曾参的代表作。1190年(南宋光宗绍熙元年),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从《礼记》中把《大学》、《中庸》两卷抽出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刊刻问世。 这部《四书直解》(原名《四书集注直解》)是明代两朝帝师、万历首辅(宰相)张居正同翰林院讲官专为万历皇帝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而万历皇帝即位时只有十岁,张居正用《四书》教育皇帝,要让万历皇帝做一个象唐太宗那样开明的君主。讲经同时融入了张居正等人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总结,以及对重大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和锐意进取的改革思想。 据《康熙朝实录》载,清康熙二十三年四月三十日(1684年6月12日),康熙帝在批牛钮、徐乾学等讲官的奏折里写道:“朕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篇末俱精实之义,无泛设之词。” 今本
“四书五经全本译注”包括《大学译注》《中庸译注》《论语译注》《孟子译注》 《诗经译注》《尚书译注》《礼记译注》《 译注》《左传译注》。《四书五经全本译注》遴选我社已有译注类资源,是为中等水平读者阅读而编著的普及读本,译注者充分把握“四书五经”成书背景与前人注疏的流变,并广泛吸收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按章节以原文、注释、译文、段意四个部分进行综合阐述。译文简练准确,既 程度保留原典精华,又贴近读者需求,阐发经典微言大义,时至 仍然给我们以有益启示。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的核心著作,是中华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原称经过孔子删定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为 六经 。后来《乐经》亡佚,六经始成五经。南宋朱熹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分出来,与《论语》、《孟子》一起加以注释,合成《四书集注》,这四部书由此被称为 四子书 ,简称 四书 ,与 五经 始合称 四书五经 。被用为封建科举中选拔人才的命题书和教科书。 社会影响: 四书五经 详实的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兴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 四书五经 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 四书五经 所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