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鉴赏辞典/国学经典鉴赏书系 》是国学鉴赏系列之一。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内容博大精深,基本上反映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但长期以来,古代经典受到弱化,几乎中断,导致后人对古代经典几乎隔膜。《论语鉴赏辞典/国学经典鉴赏书系 》正是应运而生,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为读者打通阅读经典的任督二脉,讲解透彻,评点犀利,接地气。《论语鉴赏辞典/国学经典鉴赏书系 》是我们阅读《论语》的得力助手。
本书主要收集中国学人在海外的文学批评文字与文化研究成果。文丛作者大都原是知名评论家,近二十年来到海外游学。由于身份,对象和语言的缘故,他们在海外学院里从事有关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研究,基本属于“边缘学科”。然而,当他们在海外获得学位取得教职或频繁越界旅行以后,他们的批评文字在学术界又成为一种“边缘的声音”。边缘其实可以或已经成为理论界的中心话语。艾德华·萨依德也希望知识分能像真正的流亡者那样具有边缘性。但对于“边缘批评文丛”的作者们来说,边缘与其说是自觉追求,不如说是某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学术处境。边缘所标示的,不是与中心僵硬对立的空间位置,而批评者在中心与中心的夹缝间的游走穿梭。边缘作者挪用种种来历混杂的理论策略,调整组织自己的文本经验,应对扑面而来的历史情境……
《袁氏世范》共三卷,分《睦亲》、《处己》、《治家》三篇。《睦亲》60则,论及父子、兄弟、夫妇、妯娌、子侄等各种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具体分析了家人不和的原因、弊害,阐明了家人族属如何和睦相处的各种准则,涵盖了家庭关系的各个方面。《处己》55则,论立身、处世、言行、交游之道。《治家》72则,基本上是持家兴业的经验之谈。
本丛书由我国近现代著名出版教育家王云五先生主编,严选国学各部经史子集中的名家名典,力邀一批学风严谨、学术缜密的文化名家如南怀瑾、毛子水、杨亮功等学者进行注译释。是国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珍品,出版至今深得学界赞誉,再版二十余次。全书体例为原文、今注、今译、今释依序排列,博采历代注本,旁搜学界新知,是国学典籍的优良读本。本册由国学大家毛子水注译。
傅德岷教授乃颇具影响的资深国学专家、散文理论家、作家,他与一大批学术根底深厚并富有识见才情的学者创作了这套《传统文化名篇赏析丛书》。《史记名篇赏析》为其中一册,收录了《史记》中的精典之作,形式新颖,视野开阔,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极便阅读和教学。是目前传统文化普及读本中不可多见的上乘佳作。
本书以提问的方式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词语进行了“溯本求源”的工作,既让读者了解这些词语的本源,又让读者了解它的发展;既了解它的“字面义”,又了解其中所隐含的“制约因素”,“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地理解这些词语,起到“纠错消疑”的作用。让读者避免在生活中写错、用错。 本书句句有根据,条条有佐证,所“溯”的“本”俱注明出处,对较艰深的文言都作了解释,故事性强,通俗易懂,即或与文字写作无关的读者把本书当成故事书读也会增长认识,兴味盎然。
本书在精研《论语》的基础上,选取《论语》中的精华思想进行了细致的释义和智慧解析,不但能够为文学爱好者提供若干研究线索,更便于普通读者正确理解《论语》中的主张和所蕴藏的现代智慧,实为雅俗共赏之佳作。 本书汇集了孔子为人处世智慧的精髓,对于如何提高个人修养,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如何学习等问题进行了深刻透彻的论述,并且还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读者更加深刻地领悟孔子言论中的智慧。翻开它,相信定能让你受益匪浅。
本收主人参照以下版本: 一、上海中华收局影印《四部备要》本老子《道德经》,王弼注释。此书为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封面上印有“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印鉴。王弼本被认是《道德经。的注释本。 二、马王堆出土的《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 三、湖荆门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乙、丙、及注释文本。这一发现不仅被看作古的重大收获,也是《道德经》研究的突破。 四、志新斋藏本,线装古本《道德经》。 本书综合古今,配图夜释,以期为各级领导,做客理工作的专家以及一对深邃思思想有兴趣的文化人,献上一本简洁明快的《道德经》读本。
《论语百句》在前入学习和自我体认的基础上,择其要句而选之,将耳熟能详、朗朗上口、易学有用的《论语》章句辑录成册,以口袋书的形式,提供给您。只要每天拿出五分钟,你就能很快掌握百句《论语》,它就能在关键时刻弹出你大脑屏幕的“记忆筐”,帮助你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熟读百句之后,你会慢慢体会到阅读《论语》,是一件愉快的事;以孔子为师,与孔子为友,更是一种幸福。且不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熟读百句《论语》之后,孔子的智慧能护佑你的一生。 任何人只要用真心和真诚去感受生活,只要有人格的目标和追求,就会产生内在的力量,就能解决现实中的困顿与无奈。让我们像孔子一样,达观而快乐地生活吧!
《山海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 特别是一些异鸟怪兽、奇花异石,见所未见, 闻所未闻。其中,《海外经》介绍了传说中的海外异闻, 如双头号国、三首国、女子国、丈夫国、大人国、小人国等国的风俗习惯, 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赏心悦目,而且能使人增长很多知识。
《论语》对于稳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所起的巨大作用。《论语(现代版/插图本)》在原先的基础上强调了体例上的统一。本书还体现《论语》原著风貌,作者在拆出原文过程中,重新把现代版的白话语录,进行恶劣一次再三推敲的重新酌定。 本书的特点,就是打破原书分类的条条框框,按照我们现在的阅读习惯进行了重新分类。此番则除旧布新,重新归类,学习归学习,教育归教育,道德归道德,从政归从政;孔子语录归孔子语录,弟子语录归弟子语录,使人一编在手,条分缕析,大有面目一新的感觉。
曾有一位海外华人回忆儿时父亲教他们兄弟姐妹读文言文,说,如果能不靠注解基本读通《聊斋》,文言阅读能力可算60分及格。如果能读《论语》,就有90分了。老先生的这个指标未必是,但说明了一个问题:《论语》中的字词问题不少,而且和历代文言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旧学堂的人,《论语》是必须熟背的,而后来的人读《论语》几乎都是半路出家,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区别:前人读《论语》、说姚语》和日常的构思、阅读是浑融无间的;对今人而言,很不幸,通读《论语势是要“发愿”的,即便如愿完成,在个人的知识体系中也像是形成了一个“孤岛”,很难左右逢源。如此读书,想不功利也难!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做了一种前人少有的尝试:一部《论语》,附以最常见的朱注,为读者扫清基本的文字障碍(说实话,光是原文,今天大概只有
《孝经》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典籍之一,它规划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五种不同的“孝”的内涵,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是古代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的集中体现。两千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广为传诵,其影响甚至远及异族他国。“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依然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十三经译注:孝经译注》的译注者汪受宽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周详浅近的解说和清新雅致的译文,不但准确传达出原著的精神,也为广大读者顺利阅读和理解原著提供了便利。
《论语(白话插图)》是一部创意迭出的、全新的《论语》,运用图片、图注、注释、译文、导读等手段对《论语》作了全方面的解析,从而把《论语》的真实意蕴和盘托出,使《论语》的现代价值和魅力得到限度的彰显。
《白话资治通鉴(升级版)》是我国部编年体通史。为宋代名臣司马光主持编写,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大事,按年记载,一气衔接,使自汉末以来学者所编纂的各朝断代编年之书,一?而为联结古今的大编年史。为学史者之著作。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之目的在于“资治”,凡有关国家兴替、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人物,都叙述详明。而对无关国计民生的事及人物,如众多的文人、高隐均不予提及。司马光所处时代,距今已900余年,其所言与当下白话已相去甚远,故现代人读之,多有因感到吃力而放弃的。
晚清小说。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8卷,97回,未着撰人。大约由于其故事始于说书,后经文人加工整理而成。1982年北京宝文堂新排印本402回,包括部分续书。 小说从施仕纶做扬州府江都县令写起,到升任通州仓上总督时止。所做之事,不外“审案”和“剿寇”。情节比明代公案小说更加曲折,断案之外,又有私访遇险之事。书中大小十余案,大都靠托梦显灵、鬼神鉴察来解决,灵怪色彩很浓。剿杀“黄河套水寇”刘六、刘七,恶虎庄的武天虬、濮天雕,手段残忍狠毒,表现了维护忠孝节义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倾向。 小说的另一主要人物为侠客黄天霸。黄出身“绿林”,行刺施公被擒,自称“改邪归正”(第三十四回),改名施忠,充当官家的护院和走卒。他与昔日的“绿林”朋友反目成仇,定计斩决十二寇,逼杀结义兄嫂,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