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标 引书研究:经部和子部》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刘孝标《世说新语》中的经部和子部引书进行了研究。包括引书书名的确定,经部、子部引书的文献考察等。具体内容包括:前人的刘《注》引书书目研究;引书的概念、书名和分类;刘《注》经部引书考等。
《青少年须知 中的计谋》编纂了《史记》中的计谋故事228个,分为治国理政、权谋心计、沙场谋略、智慧幽默四个版块,其中既有盗符窃兵、围魏救赵、毛遂自荐、卧薪藏胆、四面楚歌、背水列阵等正能量的智慧,也有沙丘之谋、指鹿为马、焚书坑儒等付能量的诡计,作者又根据自己的理解略加评析,对于读者了解历史、开阔视野很有帮助。
“山海无界”系列图书以《山海经》原文内容为主题,委托知名撰稿人执笔创作,对《山海经》进行深入解读,演绎出其中珍禽异兽、上古神明、奇花异草的传奇,向读者讲述不一样的《山海经》故事,构思奇幻新颖,情节引人入胜,可读性强,能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在书中还可欣赏奈目工作室创办人贺鹏飞先生及其他艺术家以《山海经》为主题创作的一系列艺术作品。本书随书附赠一册精美漫画,以书中篇故事为脚本进行创作。
《山海经》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古籍,保存了大量的神话材料和有关远古地理的描述,后世文学创作对此多有取资。自西汉刘向校书整理之后,晋郭璞为之作注,明清以来续有注释研究,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是其中重要的一部作品。郝懿行长于名物训诂及考据,为乾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山海经笺疏》十八卷,附订讹一卷、图赞一卷。郝氏笺以补注,疏以证经,正名辨物,刊正谬误,广征博引,清末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一书中推荐《山海经》读本,首列《山海经笺疏》,次列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并特别指出“郝胜于毕”。今上海政法学院文学院沈海波教授,以阮氏琅嬛仙馆补刻本为底本,参校还读楼等诸本,整理标点,特加专名线,更便于读者研读使用。
《尚书》在中国文化史和学术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同时也是记录中国古代历史重要的史料性文献。清初学者阎若璩撰《尚书古文疏证》,将孔安国传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占今本《尚书》总篇数五十八篇的近一半)“定案”为“伪书”。上个世纪前期的“疑古之风”更强化了人们这种认识。本书是对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举证和论证的一次全面甄别,涉及历代古文《尚书》研究中全部主要问题,旨在为学术界“走出疑古”后的重建中国古代史提供更加科学的史料基础。
《论语通解》是一部对《论语》一书作出多方面解释的通俗读物。它包括历史背景,人物简介,事情的前因后果,前人的若干见解,现当代学者的阐释以及个人的一得之见等等。书稿约20万字。 《论语通解》的写法与诸家对《论语》的译释均有所不同:重串讲而不重直译,重联想而不多考证,重引证而不多议论。 《论语通解》以大中学生及广大文史爱好者为阅读对象,行文简明扼要,务期能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