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杜解补正·五经同异:九经误字》收录顾炎武三种著作。《左传杜解补正》是对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所作的订补和正误,吸收了明代邵宝、陆粲、傅逊的相关研究。《五经同异》是采辑宋、元、明以来先儒说经之文,以考证五经中之诸问题。《九经误字》是根据石经及各种旧刻,以勘正诸经监本和各种坊间刻本误字之作。
许渊冲--诗译英法专家,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希望这套许氏译本能使英语读者对中国经典诗文也能“知之,好之,乐之”,能够分享孔子、老子的智慧,分享唐诗、宋词、中国古典戏曲的优美,并以此促进东西文化的交流。值得珍藏。许渊冲先生从事翻译工作70年,2010年12月荣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他被称为将中国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专家,经他的妙手,许多中国经典诗文被译成出色的英文和法文韵语。这套“中国经典诗文集”就是由他所译,前半部分是英文,后半部分是中文。AncientChineseclassicpoemsareexquisiteworksofart.Asfaras2,000yearsago,ChinesepoetsposedthebeautifulworkBookofPoetryandElegiesoftheSouth,Later,theycreatedmoresplendidTangpoetryandSonglyrics.SuchclassicworksasThusSpoketheMasterandLaws:DivineandHumanwereextremelysignificantinbuildingandshapingthecultureoftheChinesenation.Theseworksarebothaculturalbondlinkingthethough
《论语集解》与《论语集注》是中国经学史上的两部重要典籍,《〈论语集解〉与〈论语集注〉的比较研究》则是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年轻的博士常会营同志近年的研究成果。他从《论语集解》与《论语集注》著述背景、写作动机、作者、成书时间、学术评价、文字训释、义理阐发、经典诠释学等几个方面对二者进行详细的比较和研究,尽量揭示汉学与宋学的不同学术趋向及其相互关联,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新观点、新看法。而对“两注”章句文字训释的比较分析,既细致入微又提纲挈领,考释精详,其对义理的分析亦相当独到,所列几个问题亦颇能体现其思想内涵,反映了作者资料掌握与分析问题的功力。此种研究方式在学界尚不多见。该书的写作,具有拓展、深化《论语》学研究空间、论题的意义。该书为人们进一步探讨《论语》学的变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史纲评要》是明代评点史学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属编年体史评。其内容分为“史纲”与“史评”两大部分。“史纲”以编年体的形式简略地记载了从“唐尧至元计共三千七百二十四年”的中国历史,按王朝帝系顺序排列,每一朝代列一“纪”,再按王朝先后和时间顺序记载重大历史事件。“评要”以“批”“评”的形式,通过眉批、夹批、断后评和对史文的圈、点、抹等,表达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看法,抒写作者的读史心得和感受。全书的评语文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而且将不少俗语引入评论中,使史学的评论更口语化,也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主要表现出特点:思想的自由性,情感的审美性,形式的散点化和评语的口语化。无论在史学思想上还是史学审美兴趣上,都表现出比较强烈的个性特征。
《中西学术文丛:尚书集释》是著名学者屈万里先生代表作之一。作者在其早年《尚书释义》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增补,更采用了大量民国以来的学术成果,尤其是考古学、文字学等成果,比传统的注疏家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作者集释《尚书》文句,博采广涉,不泥于一家一派,亦不拘于陈见,更有自己的裁断。有些论点,至今还被经常引用。通过经作者梳理后的字句注释,读者可以大致通读号称“佶屈聱牙”的《尚书》。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内涵古代丰富的文物典章制度、礼节仪式、行为规范及相关义理。其中,《礼运》展示了儒家大同、小康的社会理想,《大学》揭示了为学的内容和顺序,《中庸》成为宋儒构筑理学体系的经典依据。本书除力图准确表达原文外,对一些名物制度,详细疏解,字斟句酌,平实有据。难字又加直译,很好浅显易读,是学习儒家文化的入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