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套装1-40册)》撰修于元朝末年,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因体例未定而未能成书。元朝末年,丞相脱脱主张分别撰修宋、辽、金三史,各自独立,这一意见得到元顺帝的同意,于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三月开局,三史同时修撰。经过二年半时间,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十月,《宋史》匆匆成书。《宋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套装1-40册)》是在原宋《国史》的基础上删削而成的。两宋时期,史官组织完备,雕版印刷术广泛应用,书籍流传和保存都较为便利,积累了大量史料。这就为元修《宋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宋史》修撰者匆匆急就,在史料的裁剪、史实的考订、文字的修饰、全书体例等方面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其叙事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是中国*部编年体通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与司马迁《史记》并称中国古代史学的 双璧 。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其叙事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是中国*部编年体通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与司马迁《史记》并称中国古代史学的 双璧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文帝纪、于谨传、赵贵传、尉迟迥传、苏绰传、卢辩传、宇文孝伯传、王褒传、庚信传、熊安生传、赵文深传。
纪事本未作为史书的一种体裁,始创于南宋袁枢编纂的《通鉴纪事本末》。在此以前,史书已有编年、纪传、典志(政书)三种体裁——即编年体有《春秋》、《左传》等;纪传体有《史记》、《汉书》等;典志体有《通典》等,以这三种体裁记录了中国历史事实。 编年体史书的长处,在于按年代编纂史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顺序;其缺点是一事常常隔开若干年后再接续叙述,记事前后割裂,即“或一事而远隔数卷,首尾难稽”,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很不方便。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能兼顾时间、事类,实为一种综合性的史书体裁;其缺点是各部分之间相互重复或脱节,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典志体史书强调典章制及同类史实的统一性,其缺点是从纵的方面分裂了历史的完整性。 纪传本末体史的编纂方法,眉目清楚,旨趣明白,读者
《北梦琐言》,唐五代笔记小说集,尔雨堂丛书本。宋代孙光宪撰,原帙三十卷,今本仅存二十卷。《北梦琐言》记载唐武宗迄五代十国的史事,包含诸多文人士大夫言行与政治史实,为研究晚唐五代史提供了可贵材料。前16卷记唐,后4卷记五代,可补正史之不足。《太平广记》多摘录此书,引文达247条,《旧五代史》援引33条,彭元瑞《五代史注》援引137条。《资治通鉴》亦多次引用此书,如皮日休之事。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有校点本。
《北梦琐言》,唐五代笔记小说集,尔雨堂丛书本。宋代孙光宪撰,原帙三十卷,今本仅存二十卷。《北梦琐言》记载唐武宗迄五代十国的史事,包含诸多文人士大夫言行与政治史实,为研究晚唐五代史提供了可贵材料。前16卷记唐,后4卷记五代,可补正史之不足。《太平广记》多摘录此书,引文达247条,《旧五代史》援引33条,彭元瑞《五代史注》援引137条。《资治通鉴》亦多次引用此书,如皮日休之事。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有校点本。
孔子、左丘明*的《春秋左传》内容分为“经”和“传”。西汉末年刘歆认为《左传》是传《春秋》的,所以他就拿传文去解经,使之互相说明,晋代杜预在刘歆、贾逵等前人解释的基础上,把“经”(《春秋》)与“传”(《左传》)按纪年合并到一起成为一部书。《春秋左传通释(足本原*无障碍阅读上下)(精)》以白话文来诠释《春秋左传》,以现代人的理解习惯来解读《春秋左传》,使读者能畅读这部经典古*。 《东周列国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书中存在大量难以理解的生僻字和词,还有一些作 者惯用的方言,这些问题都成为了阅读障碍。使读者 有"只知其事,不解其意"的阅读感觉。针对上述阅读 问题,作者组织了众多汉语言的专业人士,又参考了 众多的文献资料,给书中大量的生僻字、词、方言, 加上了
孔子、左丘明*的《春秋左传》内容分为“经”和“传”。西汉末年刘歆认为《左传》是传《春秋》的,所以他就拿传文去解经,使之互相说明,晋代杜预在刘歆、贾逵等前人解释的基础上,把“经”(《春秋》)与“传”(《左传》)按纪年合并到一起成为一部书。《春秋左传通释(足本原*无障碍阅读上下)(精)》以白话文来诠释《春秋左传》,以现代人的理解习惯来解读《春秋左传》,使读者能畅读这部经典古*。
刘餗隋唐嘉话,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没有着录。南宋陈振孙直齐书录解题在小说家类里着录了隋唐嘉话一卷,刘餗撰。宋史艺文志也有隋唐嘉话一卷,列在刘餗的传记和小说之间。现存的顾氏文房小说本,据宋版重雕,书中贞字、构字等选缺笔,分上中下三卷。又有稽古堂丛刻本,与顾氏本基本相同,似出一源。还在历代小史本和唐人说荟等本,不分卷,条目较少。刘餗,字鼎卿,史学家刘知几的儿子,附见雨唐书刘字玄傅。传中说他有国朝传记,新唐书艺文志乙部杂传记类曾着录,三卷,丙部小说家类又着录传记三卷,应该就是国朝传记的简称。此书邵博河南邵氏见闻后录卷三十曾引及,可见北宋诗已有此名称。此外,马马光编资治通鉴时曾采用了刘餗的小说,不仅在考查中引述了小说的原文,而且通鉴正文里有一些唐代史实,最早就是见于今本隋唐
《北梦琐言》,唐五代笔记小说集,尔雨堂丛书本。宋代孙光宪撰,原帙三十卷,今本仅存二十卷。《北梦琐言》记载唐武宗迄五代十国的史事,包含诸多文人士大夫言行与政治史实,为研究晚唐五代史提供了可贵材料。前16卷记唐,后4卷记五代,可补正史之不足。《太平广记》多摘录此书,引文达247条,《旧五代史》援引33条,彭元瑞《五代史注》援引137条。《资治通鉴》亦多次引用此书,如皮日休之事。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有校点本。
前言 晏子春秋·卷第一 内篇谏上第一 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第 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第二 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晏子谏第三 景公饮酒七日不纳弦章之言晏子谏第四 景公饮酒不恤天灾致能歌者晏子谏第五 景公夜听新乐而不朝晏子谏第六 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第七 景公信用谗佞赏罚失中晏子谏第八 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予谏第九 景公敕五子之傅而失言晏子谏第十 景公欲废逋子阳生而立荼晏子谏第十 景公病久不愈欲诛祝史以谢晏子谏第十二 景公怒封人之祝不逊晏子谏第十三 景公欲使楚巫致五帝以明德晏子谏第十四 景公欲祠灵山河伯以祷雨晏子谏第十五 景公贪长有国之乐晏子谏第十六 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第十七 景公游公阜一日有三过言晏子谏第十八 景公游寒途不
吴新雷编的《插图本昆曲史事编年》是一部学 术性的昆曲史料书,主旨是为昆曲史的研究累积原始 资料,留存往事的讯息和线索,供昆史研究者作参考 。由于昆曲是综合艺术,涉及作家作品、艺人伶工、 声歌音律、舞台演出等各个方面,排比编年时还连带 到史书典籍、报刊文宣之类的诸多事项,虽限于条件 难以网罗求全,然均取精用闳,择要列举。本书又从 历代文籍中爬梳剔抉,发掘了一批新资料,通过调查 研究和实地访察,确考其史实和时地。再者,本书还 适当地插配了一些图像,能起到视觉形象“以图证史 、图文互证”的双向效应。如《真迹日录·南词引正 》的书影,孔尚任介安堂原刻本《桃花扇》扉页的书 影,周明泰“几礼居”旧藏北方昆弋班荣庆社和庆生 社的戏单,日本“青木文库”所藏苏州昆剧传习所在 徐园演出的戏单,以及上海美华大戏院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