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曾国藩,家境普通,天赋一般。但他不甘平庸,持续改善,终成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成为近代以来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 曾公乃国人精神典范 。 梁启超称赞曾国藩为 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 ,对于他的遗著则是 一日三复 。 传忠书局版《曾文正公家书》经过李瀚章、李鸿章兄弟精心编校,它不仅仅是 千古完人 曾国藩家书的集结,同时还通过对家书篇目的整理,用曾国藩书信的形式将曾国藩一生的人生轨迹、教子思想的脉络完整地呈现给读者。《家书》采用以时间为序的编排方式,即和曾国藩的人生轨迹同步;而其全面展现曾国藩一生的编辑意图则从其中收录的少部分给非曾国藩家族成员的书信得以侧面印证,如曾国藩给湖南巡抚骆秉章的书信节选,给欧阳牧云等的信,均写于
本书系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二辑之一种。翁斌孙(1860 1922),字人豪,号韬夫,是常熟翁氏家族中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本书整理以翁氏7册日记为主体,并附翁氏后人所编翁斌孙年谱、翁斌孙日记等。
郑光祖,约生于蒙古世祖皇帝忽必烈至元初年(公元1264年),卒年不祥。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襄陵镇)人,为蒙元一代 的杂剧家和散曲家。郑光祖从幼时受戏剧艺术熏陶,致身杂剧创作,享有盛誉。所作杂剧在其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元朝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激赏有加,将郑光祖与关汉卿、白朴及马致远(一说为王实甫)并列,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郑光祖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 为 。除杂剧外,郑光祖善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在中国文学艺术的历史上,苏轼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人。这里且不说他在哲学思想上的成就,也不说他在书画艺术方面的造诣,也不谈西湖的苏堤和饮食中的东坡肉等等,单就文学方面的地位而言,有关诗,人称“苏黄”(苏轼与黄庭坚),又有“苏门四学士”;有关词,人称“苏辛”(苏轼与辛弃疾);有关文,人称“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而“三苏”又占据着“唐宋八大家”的三席。可以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甚至整个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位奇人。因此,要为这样一位大家编选一部简要而恰当的文集,向广大读者展示其多方面的文学成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这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不仅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艺术方面,抑或人生方面,都或多或少存留着苏轼的影子,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仍然极其需要苏轼。
本书收录上古至清末凡四千二百余名人物的生辰资料,依次按月、日编排。作者朱彭寿为清末民初仕宦,一生著述不辍,有多种著述稿本传世。《古今人生日考》即其中之一。为编纂此书,作者曾广览了七百多部有关著作,多方收集考证,补充订正,历时三十余年。与其他记载历代名人生卒的著述相比,此书的独到之处是:在人物姓氏之上均标明官阶职业,在生辰之前皆注明出处,是治学者知人论世的重要参考工具。此次单行影印出版,专门面向治学者个人。重新编制的目录索引,检索便捷。
本书作者汪德迈是法国 汉学家,书稿内容涉及汉字起源及价值、中西文化差异及互补、中国传统思想的自洽性及对西方文化研究的启示等等,代表了西方汉学家的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中西文化的互补性;中国教给我们什么;汉字与《易经》;与《 》阐释学相对立的儒家注疏四个方面。以汪德迈与汤一介的对话,汪德迈的演讲实录为主。从本书中可以看到汪德迈作为一个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用中国文化特色认清中国文化道理。他的研究方法、理论、观点都对我们理解自身文化属性有独特的价值。
李白(701-762)的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李白是中国古代最的诗人之一,一生经历了唐玄宗开元、天宝的“盛世”和安史之乱。 这个选本所选皆为李白诗文中的名篇,一些内容比较复杂又艰深的作品以及较长的作品皆未选。读者如想进一步深入学习,可参看詹锳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等。李白诗文的编年,詹锳、郁贤皓、安旗等先生做了不少工作,但按年代顺序编排仍有很大困难,故按宋蜀本《李太白文集》目次排列。为了方便读者,末附“李白简谱”、“历代李白集版本举要”、“李白研究著述举要”及“《李白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