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贞观初年,谏官魏徴及大臣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从先前历代帝王治国资政的史料中撷取有关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精要,汇编成为《群书治要》,自成书之日起,就成了一部匡政巨著。该书上起五帝,下迄晋代,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撷取精华,按照经、史、子分门别类,可以说是唐朝的“四库全书”,开启了大唐盛世三百年,影响中华文化千余年。
唐朝贞观初年,谏官魏徴及大臣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从先前历代帝王治国资政的史料中撷取有关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精要,汇编成为《群书治要》,自成书之日起,就成了一部匡政巨著。该书上起五帝,下迄晋代,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撷取精华,按照经、史、子分门别类,可以说是唐朝的“四库全书”,开启了大唐盛世三百年,影响中华文化千余年。
唐朝贞观初年,谏官魏徴及大臣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从先前历代帝王治国资政的史料中撷取有关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精要,汇编成为《群书治要》,自成书之日起,就成了一部匡政巨著。该书上起五帝,下迄晋代,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撷取精华,按照经、史、子分门别类,可以说是唐朝的“四库全书”,开启了大唐盛世三百年,影响中华文化千余年。
本书以西汉文帝时之《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本为蓝本,同时参照战国时之竹简本、汉初时之帛书本以及三国时之王弼本等古本。全书81章,依据河上公本排出,帛书本与之不同者加以说明。对较为难懂的字、词均进行注释,其中,对有争议的字、词则参考历代名家之注释并予以说明。对原文阅读中容易把握不准的字,标示了汉语拼音。文中主旨对全章之主要意义作了概括总结。每一章最后附有札记,重点介绍了注家对河上公本之该章标题的见解和对该章的分析,以便读者拓展视野。
本书为4色彩印精装画册。收录南京大学收藏近现代文化名人手稿、信札、书法创作等250余件。作为庆祝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的献礼。收录有李瑞清、于右任、蔡元培、陈独秀、傅抱石、吴梅、陈寅恪、胡小石等140位文化名人的手迹。可见一代学人深厚的人文学养和书法功力。具有很高的鉴赏、收藏以及史料价值。图片质量较高。传主编写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