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经学的历术背景》(作者郜积意)是关于研究中国汉代天文历法的专著,收录了:飞爻、伏爻、世爻及二十八宿人卦、建候积算之例、五行人卦中的分象问题、吉凶判断的其他因素、京房的六日七分说、试以“殷历”说“五际”,兼释《翼奉传》中的六情占等内容。
《群书治要》(以下简称《治要》)是唐初谏官魏徵及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949年在位),以辑录前人著述作谏书,为唐太宗“偃武修文”、“治国安邦”,创建“贞观之治”提供警示的匡政巨著。《治要》取材于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上始五帝,下迄晋年”,以“务乎政术,存乎劝戒”为宗旨,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呕心沥血数年,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群书治要》的特点,一言以蔽之,曰“博而要”。魏征等人博采经、史、子典籍六十五种,又以“务乎政术”、“本乎治要”为原则,删其繁芜,择其精粹,浓缩成五十卷的珍本。魏征乃经国之大器,兼具高尚之道德与的史识,这更使得《群书治要》成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于贞观初年令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取名为《群书治要》。 该书是贞观年间魏征向唐太宗进谏的重要理论依据,也可以说是唐太宗创建“贞观之治”的思想路线和施政参考。对从政者而言,该书实为修身、治国之 宝典。 然因当时中国雕版印刷尚未发达,此书至宋初已失传,《宋史》亦不见记载。所幸者,此书经由日本遣唐使带到日本,从此被日本历代天皇及皇子、大臣奉为圭臬,成为学习研讨中华文化的一部重要经典。 1781年,也就是日本天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