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志(共3册)(精)》是宋人郑樵编撰的一部系统记载历代制度的通史,素与《通典》、《文献通考》并重。全书分本纪、后妃传、年谱、世家、载记、列传及二十略等几个部分,其中二十略为全书精华,记载了上古至隋唐
《苏州老街志(精)》由柯继承等编纂,为苏州市专志系列之一,采用条目体。以城区、市区、市(县)分类。苏州城区,首记主干道人民路、干将路,次以乐桥为中心,分为城内东南部、城内西南部、城内东北部、城内西北部四块面,再联阊门外石路、留园地块、山塘街地块共七个块面。记载时先作块面下无题序,然后先主干道,带主干道两侧街巷里弄。除阊门外,其他各城门外老街,附列在相邻的块面。每个块面内,以街巷名称为条目,按照自东而西、自南而北顺序逐一排列。后接苏州高新区(虎丘区)、苏州工业园区、吴中区、相城区、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的乡镇老街。
《宋本方舆胜览》七十卷,以临安府(杭州)为首,所记地志十八路,分述建置沿革、疆域道里、物产风俗、田赋户口以及关塞险要等,尤于名胜古迹多所阐述,而“诗赋序记,所载特备”,有“名为地志,实则类书”,之谓。《宋本方舆胜览》据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并以北图藏本校补。附人名、引书、地名索引。
《岭南文库》涵盖有关岭南(广东以及与广东在历史上、地理上有密切关系的一些岭南地域)的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包括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自然资源和人物传记等方面。并从历代有关岭南之名著中选择若干为读者所需的典籍,编校注释,选粹重印。个别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译著,亦在选辑之列。 《岭南文库》书目为350种左右,计划在五至七年内将主要门类的重点书目基本出齐,以后陆续补充,使之逐渐成为一套较为齐全的地域性百科文库,并作为一份有价值的文化积累,在祖国文化宝库中占一席之地。
《岭南文库》涵盖有关岭南(广东以及与广东在历史上、地理上有密切关系的一些岭南地域)的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包括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自然资源和人物传记等方面。并从历代有关岭南之名著中选择若干为读者所需的典籍,编校注释,选粹重印。个别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译著,亦在选辑之列。 《岭南文库》书目为350种左右,计划在五至七年内将主要门类的重点书目基本出齐,以后陆续补充,使之逐渐成为一套较为齐全的地域性百科文库,并作为一份有价值的文化积累,在祖国文化宝库中占一席之地。
《宋本方舆胜览》七十卷,以临安府(杭州)为首,所记地志十八路,分述建置沿革、疆域道里、物产风俗、田赋户口以及关塞险要等,尤于名胜古迹多所阐述,而“诗赋序记,所载特备”,有“名为地志,实则类书”,之谓。《宋本方舆胜览》据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并以北图藏本校补。附人名、引书、地名索引。
《岭南文库》涵盖有关岭南(广东以及与广东在历史上、地理上有密切关系的一些岭南地域)的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包括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自然资源和人物传记等方面。并从历代有关岭南之名著中选择若干为读者所需的典籍,编校注释,选粹重印。个别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译著,亦在选辑之列。 《岭南文库》书目为350种左右,计划在五至七年内将主要门类的重点书目基本出齐,以后陆续补充,使之逐渐成为一套较为齐全的地域性百科文库,并作为一份有价值的文化积累,在祖国文化宝库中占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