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融传统印刷史观与大印刷史观于一体,明确提出印刷史研究应当兼顾印刷品成型前的印刷科技史和成型后的印刷文化史两个层面,对印刷史学界在印刷发明问题上融会贯通、达成共识大有稗益。本书以民俗文物为对象,研究与著述的全部是民间日用印刷品,在印刷吏研究上具有填补历史空白的意义和价值,有开创之功。本书以民俗文物为对象,以图文互证为体例,集民间收藏、艺术鉴赏、印史研究于一身,可谓辟中国印刷史研究于新蹊。其书图文并茂,论述清楚,特色明显,实堪褒扬。
暂时没有内容
前人藏书题跋、书志诸作,较之普通书目,着录多出於撰者目验,对图书内容及版本之揭示较马深入,因而历来受人重视。题跋与书志,虽较书目着录骂备,实则仍有差异。题跋形式不拘,内容专门,反映各书特色及撰者学养,足供後学参考,其不尽如人意处,或因篇幅有限,或则稍涉随意。书志之作,通常覆盖四部,品种繁多,其着录体例整饬,描述详备,虽不以议论见长,而实合於「述而不作」之旨。藏书志编纂盛於清末,民初流风未泯,诸家藏书虽已星散,藏书志未刊稿本犹有遗存,可供考察各书内容体例、撰者生平、抄刻先後、版本异同、存佚遁藏之助。本辑子目遴选,即以藏书题跋及藏书志为主。
本书作者李致忠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版本学家、目录学家和书史研究专家。本书从书史、版本学、谥法、字号、避讳、历法、学校、刻书机构、刻书情况、鉴定方法、古书版本类型等多方面,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回答了近500个问题。全书以问答形式组构,条理清楚,涉及面宽泛,凡引证处均考究严谨。读来好似一位专家学者在向好学的学子常人娓娓讲述古籍版本知识,不浅不俗,不深不涩,雅俗共赏。读后于版本学知识的获得、掌握与运用受益匪浅。
本书作者李致忠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版本学家、目录学家和书史研究专家。本书从书史、版本学、谥法、字号、避讳、历法、学校、刻书机构、刻书情况、鉴定方法、古书版本类型等多方面,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回答了近500个问题。全书以问答形式组构,条理清楚,涉及面宽泛,凡引证处均考究严谨。读来好似一位专家学者在向好学的学子常人娓娓讲述古籍版本知识,不浅不俗,不深不涩,雅俗共赏。读后于版本学知识的获得、掌握与运用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