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本书收录了儒学大师马一浮先生在复性书院讲学期间答复院内、院外学者的书信,以及平时对学生的示语和批语,是先生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分为正编、续编、补编三部分,论及书院教育的性质和特色,对儒学的研究和理解,以及治学方法,从中可窥见其“因材施教,指点”的教育原则。学界认为“以书札论学者殆无过于朱熹、陆九渊。尚持此传统,而文字之美,内容之纯,先生之《尔雅台答问》可上比朱、陆诸大儒而毫无愧色者。”
《庄子义海纂微(上下)》由南宋褚伯秀撰。成于宋咸淳庚午(1270年)。其书纂郭象、吕惠卿、林疑独、陈祥道、陈景元、王雱、刘概、吴俦、赵以夫、林希逸、李士表、王旦、范元应十三家之说,而断以己意。多引陆德明《经典释文》,因本书主义理,不主音训,故不列陆书于十三家中。成玄英疏、文如海《正义》、张潜夫《补注》皆间引之,亦不列于十三家。宋以前解《庄子》者,梗概略具于此书。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言论集结,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中国人2500年来的人生准则。宋代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而今它依然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本书添加版画图和注释、译文,选取版本精心校对,延请专家精心翻译,双色宣纸印刷,是读者不可多得的珍藏版本。
《道德经》是老子思想言论的总结,书中包含了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添加版画图和注释、译文、读解心得,选取版本精心校对,延请专家精心翻译,双色宣纸印刷,是读者不可多得的珍藏版本。
《论语集解校释》是一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儒家经书的注释著作,不仅历代史志均有记载,而且今本《十三经注疏》也采用此注。《论语集解》在《隋书?经籍志》中称为“何晏集”,后代目录学著作一般也题作“何晏集解”,只有《宋史?艺文志》题作“何晏等集解”。
本书收录了儒学大师马一浮先生在复性书院讲学期间答复院内、院外学者的书信,以及平时对学生的示语和批语,是先生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分为正编、续编、补编三部分,论及书院教育的性质和特色,对儒学的研究和理解,以及治学方法,从中可窥见其“因材施教,指点”的教育原则。学界认为“以书札论学者殆无过于朱熹、陆九渊。尚持此传统,而文字之美,内容之纯,先生之《尔雅台答问》可上比朱、陆诸大儒而毫无愧色者。”
此書曾是明代前期藩王晉府藏本,書中鈐有『晉府書畫之印气『敬德堂圖書印气『子子孫孫永寶用』等印O明代藏書家唐順之後人唐辰(字良士》也曾收藏此書,書中鈐有『唐辰气『昆陵唐良士藏書』藏書印。後又迭經季振宜、徐乾學等名家遞藏,再入天祿琳琅,經乾隆御覽。書中鈐有『季振宜印气『滄葦气『乾學之印气『健菴气『崑山徐氏家臧气『乾隆御覽之寶气『八徵耄念之寶气『太上皇帝之寶气『五福五代堂古稀天予寶气『天祿繼鑑』等印記可證。此書從天祿琳琅散出後,幾經周折,成為周叔嫂先生的架上之寶。故又鈐有『周暹气『曾在周叔瘦處』等印記。今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如此条多的藏書家,均默認此本為相臺本,在無確證否定之前,姑從舊說,仍以元本視之。
《论语集注补正述疏》一书乃简朝亮课徒之讲稿,历十年写成,由群弟子赞助刊行。该书首列《论语》经文,次录朱熹《论语集注》全文,後以“述曰”加以阐述,对其中有异义及难懂之处尤详加释疑.简氏“述疏”基本由两部分组成:一疏通、补正朱熹《论语集注》,解读翔实,资料丰富;二注释字音,以便读者。所附《读书堂答问》一卷,共二百五十六条,是简氏平日讲学时答诸弟子问,由弟子记载而成,在内容上与“述疏”正文虽偶有重复,但相得益彰,可堪补足。
《庄子义海纂微(上下)》由南宋褚伯秀撰。成于宋咸淳庚午(1270年)。其书纂郭象、吕惠卿、林疑独、陈祥道、陈景元、王雱、刘概、吴俦、赵以夫、林希逸、李士表、王旦、范元应十三家之说,而断以己意。多引陆德明《经典释文》,因本书主义理,不主音训,故不列陆书于十三家中。成玄英疏、文如海《正义》、张潜夫《补注》皆间引之,亦不列于十三家。宋以前解《庄子》者,梗概略具于此书。
《中华国学文库:论语集释(套装上下册)》是传统《论语》学研究集大成式的古籍整理著作,作者为学者程树德。《中华国学文库:论语集释(套装上下册)》综合历史上各家之说,对每章文字加以注释,内容分为考异、考证、集解、唐以前古注、集注、余论等,涉及音韵、训诂、释文等方方面面。《中华国学文库:论语集释(套装上下册)》的价值首先在于资料丰富,几乎囊括了之前所有的《论语》学典籍,如大家熟知的何晏的《论语集解》、皇侃的《论语义疏》、朱熹的《论语章句集注》等等,均被此书收纳,其他如四书类、秦汉诸子类、各朝诸子通论类、各种笔记等著作,亦多有征引;其次在于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考证谨严审慎,不妄断,不盲从,力求客观公正地评价各家得失,从而在一些富有争议的问题上有所创见,使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中华国
《庄子义海纂微(上下)》由南宋褚伯秀撰。成于宋咸淳庚午(1270年)。其书纂郭象、吕惠卿、林疑独、陈祥道、陈景元、王雱、刘概、吴俦、赵以夫、林希逸、李士表、王旦、范元应十三家之说,而断以己意。多引陆德明《经典释文》,因本书主义理,不主音训,故不列陆书于十三家中。成玄英疏、文如海《正义》、张潜夫《补注》皆间引之,亦不列于十三家。宋以前解《庄子》者,梗概略具于此书。
两函11卷5品种,线装,轻型纸印刷。其中《荀子》3卷,《周礼》3卷,《春秋繁露》1卷,《近思录》2卷,《传习录》2卷。
两函11卷5品种,线装,轻型纸印刷。其中《荀子》3卷,《周礼》3卷,《春秋繁露》1卷,《近思录》2卷,《传习录》2卷。
荀子是战国末叶的思想家、文学家,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与孔子、孟子一起,被称为是先秦儒学最重要的三个人物。荀子思想综合了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诸家的成分,而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他关于人性、礼法、人的地位、名实关系的学说,这一学说构成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其思想资料主要保存在《荀子》一书中。如果说先秦时代的儒家思想像一双健康美丽的天足,在后来封建统治者的大力宣扬下,孟子的思想就被慢慢地束缚、扭曲成一双金莲。所以,如果要细究儒家思想的根本,其方法,唯有研究先秦儒教大家著述一途。《荀子》就是一部很好的研读范本。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整个中华大地上一片混战,诸侯争霸,血雨腥风。而就在那时,荀子建立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