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专著的《苦瓜和尚画语录》共十八章,阐述山水画创作与自然的关系、笔墨运用的规律及山川林木等表现方法,强调画家要面向现实,投身到大自然中去, 搜尽奇峰打草稿 ,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主张 借古以开今 ,反对 泥古不化 。这些绘画思想对近代有重大影响。
自屈原曰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至《神农本草经》言 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 ,再到钟会称菊花 神仙食也 ,至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再到苏轼 黄州菊花误 一事被贬黄州团练使。菊花从药用、食用功能到菊花审美内涵的定型以及古人咏菊的嗜爱,处处流露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博雅经典:菊谱》选取六部有代表性的、流传范围较广的、文献价值较高的菊谱加以校注,即宋代刘蒙菊谱、史正志菊谱、范成大菊谱,明代高濂菊谱、黄省曾菊谱、周履靖菊谱。每篇菊谱前有注译者的提要,介绍作者、内容、版本等情况。《博雅经典:菊谱》对这些经典著作进行校勘、注解、翻译,并配以相关图片,《四库全书总目》中关于各种菊谱的提要亦附每节后。 宋代菊谱以记载花品为主,明代菊谱以种艺之法为主。本书既谈逸闻趣事,又录菊花品种、
《乐章集(套装上下册)》中慢词居十之七八,且词调多为独创的 新声 ,可以说,柳永发展了词的体制,对慢词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体现。在内容上,柳永词作多抒羁行役之情,多描写歌妓生活,亦有对当时社会的繁盛的体。《乐章集(套装上下册)》语言通俗,内容丰富,韵律谐婉,在当时及后世都广泛流传。
宋元戏曲史新学术开山之作。全书十六章,以宋元戏曲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形成,艺术特征及文学成就,界定了真正戏曲的概念,书末附有元戏曲家小传。先肯定了元杂剧何以在乐曲形式上的成熟、部分优秀 文章 中蕴含的悲剧意识。同时引入西方哲学、美学的概念,多角度的考察,为勾勒中国戏曲发展史、近现代戏剧研究树立了典范。
《沂蒙精神艺术形态研究》是在继承前辈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沂蒙精神艺术形态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发展研究,对艺术史来说,有完善和丰富之功用,深化从艺术的视角认识沂蒙文化,弥补相关专题的不足;对社会文化史而言,以沂蒙文化艺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为切入点探析社会的文化意义,给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一份力量。在此前提下,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沂蒙文化研究体系,也对塑造红色文化的审美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艺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挖掘沂蒙文化的育人价值,以科研成果来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宣和画谱》是《宣和书谱》的姊妹篇,成书於北宋宣和年间,一般认为是宋徽宗及其内臣(或臣子)所编。该书著录皇家秘藏魏晋至北宋名画,总计画家321人,作品6396件,是我国历史上部记录宫廷藏画的巨著,以其著录完备、保存了大量史料而在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宣和画谱》分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十门,每门系以短叙一篇,钗述该门类的起源、发展,代表人物及不着录某些画家的缘故等内容;其下按时代顺序收录画家小传、品评及其作品目录。这种议论、史传、目录兼收并蓄的体例对后世书画着录、品评类着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辛丑消夏记》五卷,清代吴荣光鉴赏书画的精心之作。辛丑爲道光二十一年,时伯荣已放归田里,闭户养疴,因采历年赏鉴所得,略仿高士奇《江村销夏録》之例,详记款识,一一录出而成。全书首录《定武兰亭》并以唐宋诸本证其真,续记五代至明书画真迹百余件。吴氏于是书不仅详记书画作品尺寸,楷释图记,且具录题跋,并间出识语,其学养眼光令人称赏。作者吴荣光,字伯荣,号荷屋、可庵,或署拜经老人、白云山人。广东南海县佛山镇(今属广州市)人。伯荣工书,由欧阳询入手,旁涉苏轼。康有为评曰:“吾粤吴荷屋中丞帖学名家,其书为吾粤冠。”能画,山水宗吴镇,花卉得恽寿平意。好收藏,精鉴赏。历年所积碑帖数十箱、图书数万册。著作有《吾学录》、《绿伽楠馆诗稿》、《筠清馆金石文字》、《帖镜》、《辛丑消夏记》等。《辛丑销夏記
明万历天启刻鋀版套印,清朝重印本。框高29cm,宽22cm。分书画谱、竹谱、兰谱等,共160幅。有胡氏创作,也有吴彬、米芾、赵孟頫、唐寅、文徵明等人的作品。刻制之精,堪与绘画媲美,是印刷史上的代表作。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到二十世纪末的两个甲子之间,中国的古琴艺术在时代大潮中,也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也是与当代古琴界血脉相连、为所有琴人所熟悉的历史阶段。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百二十年间琴坛的轶闻趣事,涉及琴人一百五十余位,不仅包含了九十多篇掌故,还选配了近八十张图片,其中不乏首次正式面世的珍品。通过这些文字和图像,既重温历史,也开阔眼界和心灵。本书用传统的笔记体裁进行撰写,却兼顾了内容的严谨。在每篇掌故之后,都注明了依据的文献出处;在全书之后,都列出了征引、参考书目及信息。此外,本书还特地作“人名索引”,方便读者查找;对书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还一一写出小传,便于读者理解。因此,一般读者固然可在本书中饶有兴味地看故事,关心古琴文化与艺术的读者却更可看到
惮寿平(一六三三——一六九〇年),名格,字寿平,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东园草衣、瓯香散人等,江苏武进上店人。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与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昊历合称为『清初六大家』。他又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他的书法,初学二王,后取法褚遂良、米芾而自成一体。此册《手录杜甫诗墨迹》为其早年所书,通篇蝇头小字,然神采奕奕,工细无伦。虽笔法还不及其后的浑厚含蓄,但已呈现出『高雅秀迈之气』。从中也可窥见他早年对『二王』小楷用功之深。原册为四十七开,今选十八开原大原色影印,并录庄受祺、赵怀玉、瞿曾辑三人题跋。惮氏小楷以此数量成册出版尚属首次。此册面世对爱好、研究、收藏惮南田作品者亦具参考价值。